尚文慧
【摘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運用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指針。筆者結合自身的英語教學實踐,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技巧談談自己的淺見,以就教于同行。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教學技巧
一、理解教材,把握技巧
在現行教材的編排中,已經安排了非常好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技巧。在八年級(下)教學中,盡量能夠每一單元都著重培養(yǎng)學生一種閱讀技巧,筆者在教學中經常用到的閱讀技巧歸納起來有:
1.Predict
2.How to use a learners dictionary to help read
3.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itle and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4.First read for meaning, not for detail
5.Scan-read for the details you want
6.Look for the topic sentence to help you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whole text
7.Summarize
8.Reflect what you read
筆者指導學生適當地使用這些閱讀技巧,并通過分層次涉及問題來檢測學生閱讀效果。一般來說,問題分為閱讀前、閱讀時及閱讀后,閱讀前的問題是為了導課,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對某個現象或事情的看法,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及對所讀課文的好奇心;閱讀時的問題難度適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以增加針對性;閱讀后的問題主要為了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分析段落的能力,所以需要理性的思維及語言組織能力。有時候問題的設計權分配給學習小組,展開組內及組間的競賽,以活躍課堂,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和競爭精神。
二、升華教材,培養(yǎng)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F代教育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筆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常用的指導學生閱讀方式有:
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尋找主題句,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一篇文章通常是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的。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jié)的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信息。
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tài)等,抓住文章脈絡。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關鍵詞,這樣做對全文理解有很大幫助。
3.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jié),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整體,段與段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和大意非常重要。
4.推讀: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猜測,引導學生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能提高閱讀速度又能形成一種能力,也是英語閱讀的關鍵所在。培養(yǎng)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5.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tài)度,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于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三、拓展教材,提高素質
課文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材料。課文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課文教學中,筆者著重抓住三個方面:
1.課前預習,培養(yǎng)能力。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預習,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內容,發(fā)現教材的疑難問題,帶著問題上課,使學生的針對性更強,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便于教師集中力量解決重難點問題。預習時筆者一般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拼讀生詞、詞組,掃清閱讀障礙。第二,瀏覽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題句,或說出段落大意。其三,劃出語言難點,并提出獨立的見解。第四,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供課堂上進行問答。
實踐證明,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學習變得更主動了,上課時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更高了,從而節(jié)省了講解時間,加強了綜合訓練。
2.圍繞中心,整體教學。課文首先應做一個整體來教,應該在學生了解文章內容要旨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操練。從整體入手先讓學生通過預習來了解全文的內容大意,再通過做理解習題來檢查預習效果。對于故事體裁的課文,筆者一般先通過聽、說法來介紹課文背景和內容,再通過問答來檢查學生對主要內容的理解,其目的是使學生養(yǎng)成一開始閱讀就努力尋找文章要旨的習慣,訓練學生根據關鍵詞語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
3.拓展教材,提倡學生課外閱讀。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中,我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拓展學生知識面:第一,閱讀材料。閱讀材料的選用盡量做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生詞量一般在3%左右。第二,閱讀速度。進行限時閱讀訓練,每篇文章閱讀時間控制在8-10分鐘。第三,閱讀習慣。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包括閱讀時不要出聲,要默讀;不要逐字逐詞讀,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不要一見生詞就查詞典,要養(yǎng)成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