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
【摘要】我國當前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脫胎而來,教學方法亟需改進、創(chuàng)新。筆者結合所在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分析了教師在選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方法時應高度重視的因素,以促進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 學習現狀 確定教學方法
一、何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
高職教育屬于職業(yè)教育范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為目標。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遵循“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既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語言知識,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開展有關涉外業(yè)務工作的能力。因此,高職英語應被定義為實用英語。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以便應試。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不僅應使學生具備上述技能,還要掌握在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及工作環(huán)境中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應從注重知識傳遞轉向注重技能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更科學地引導學生自主地、親臨實境地學,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視覺、聽覺等充分調動其學習熱情和興趣,實現教與學雙贏、教學效益最大化。
二、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
1.高職教育的生源狀況和英語水平。高職院校學生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高考錄取的普通高中高考成績中等以下水平的生源(簡稱普高生),經過了正規(guī)的高考和錄取,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但整體水平不高,這類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力軍,但隨高職院校生源的改變,這類學生數量將會減少;二是從中專、技校、職業(yè)高中升入高職高專的對口生源(簡稱三校生)。這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不感興趣,入學成績較低,詞匯量較小,英語語法知識薄弱;三是單招生。這類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未參加高考,英語起點基本為零,對英語極不感興趣,幾乎不能適應當前以高中英語為基礎的學習。生源的多元化結構導致生源基礎不一,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此外,無論是普高生源,三校生源,還是單招生源,各系之間生源質量也有較大的差異。很多新生特別是對口生英語基礎薄弱,有些學生對英語表現出厭學情緒。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強,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面對復雜的學情,教師往往很難提高要求,教學改革的實施存在難度。
2.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因素?!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捎谟⒄Z水平總體較低,不少學生不僅沒有學習興趣,甚至畏懼英語學習,還有學生不知道英語學習的意義何在。教師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常在開學第一堂課,教師就要提出明確的英語學習目的、目標、要求、遠景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積極影響及美好遠景。
3.對部分學生的調查問卷。筆者最近對所在學院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英語水平自我評價單選題。在采集到有效樣本中,選擇“很好”的占3.93%,“較好”占17.33%,“一般”占38.35%,“較差”占28.41%,而“很差”占12.92%,調查結果呈蛋形分布。
第二部分——學生學習習慣的自我評判。學生選擇最多的是:教材“很容易理解”,課堂氣氛“互動不多”,“被提名才互動”,“偶爾走神”,自主學習“有必要”,對英語的看法是“能聽說就行”,“過級就行”,課外作業(yè)“最后時刻才做”等。
第三部分——涉及英語學習認知的多選題。選項最多的是“對英語不感興趣”,“付出不夠”,“需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多的聽說機會”,“單詞記憶”,“語法學習”,“找份好工作”及“過級”等。
第四部分——涉及對當前英語教學的看法和意見的簡答題。學生提出最多的建議是:“切合實際的內容”,“多有開口說英語的環(huán)節(jié)”,“增加與學生互動”,“多做練習,多積累詞匯”,“需要老師更多的鼓勵與指導”,“課間互動較少,易走神”,“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學針對性不強”,“加強口語練習”,“能說能聽能寫”,“使用英語交流的活動太少”,“沒有語言環(huán)境”等。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學生自我評價總體為“一般”,學習習慣基本為“被動”,學習認知為“不夠”,學生也認識到英語聽說、語法、詞匯的重要性。目前英語教學問題出現在什么地方,筆者認為還是教學方法的問題。
三、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方法的確定
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愛上英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自信心,是學習,學好英語的關鍵。學生由于自己的英語基礎差,對學習英語望而生畏,不求進取,導致嚴重缺乏自信心,隨著教學進度的深入,日積月累,積重難返,這不但使學生白白浪費了在校的時間,也白白浪費教師的辛勤教學。高職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一個班里既有高中畢業(yè)生,也有三校生,還有單招生,有著較好的基礎和扎實的基本功,基本能夠接受所學的知識和內容,有的英語基礎較差,有的幾乎為零,不具備任何英語知識。成績好的學生,對教學內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沒有勇氣回答提問,甚至連學過的課文也沒有幾位學生能準確流利地朗讀下來,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這些都是由英語基礎差,沒有信心所造成的。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認為首先應該讓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意識到只要勇于發(fā)言,自己也能和別人一樣開口講英語的。因此,鼓勵、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就成了英語教師擺在面前的重要任務和課題。作為英語教師,要善于扮演多重角色,掌握學生的心理,要做到不懼辛苦,苦口婆心,以情動人,抓住機會表揚學生良好表現,做深入細致的輔導工作。要想盡一切辦法,多出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如課前Duty Report制度:讓學生課前由同學做Free Talk,內容不限,對話、故事、幽默、甚至唱歌,對學生的表現也是多鼓勵,少批評。另外,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fā)揮。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整理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勤查字典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2.吃透教材,設計豐富、有趣味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教師單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務必會使學生感到沒興趣,長篇大論是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學生喜歡有趣味的活動,因此,老師除了知識點的準備之外,認真考慮設計課堂活動也很必要。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使學生的思想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要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有意義的情景,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中所展現的情景中。如進行學生間的對話練習,結合課本內容組織一些小范圍的調查、猜謎,或者短小的英語小品表演,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較為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只有把語法點結合到令他們感興趣的操練中,經過多次的重復練習,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概念。
3.注意主次之分,從整體上把握學習要點,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課堂上應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引導學生從只注重字、詞、句的學習而忽視了文章的整體性,上升到語篇層次全面提升。要告訴學生應該學習語篇的整體內容,記單詞,要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里會變得更加容易。單純地背誦記單詞的意思,是無法理解句子的意義的。
4.注重交流師生感情,促進學生求知。人的心理結構是有智力、意志、情感三個基本因素組成的。情感因素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教師應采用一些情感教學策略:①激勵性。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正面誘導。②支持性。給遇到困難,喪失信心,情緒低落的學生以必要的心理援助。③愉悅性。相互信任、彼此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教學取得更加滿意的效果。另外,要經常征求學生對課堂教學,尤其是單元教學的意見,使自己對教學方法和教材處理更加科學合理,更加有利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提出新問題。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會主動向教師反映上一個單元中還沒有弄清的教學內容和在新課文預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然而也應看到,高職英語教學不能與傳統(tǒng)的基本教學手法對立起來,而應在基本教學手法的基礎上,將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提升到新的空間,實現新的突破,這些都是高職英語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勇于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