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詞語都是極富伸張力和想象力的,它們不是古板地孤立存在的,而是承載著作者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和情感傾向等,有著廣闊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開拓思維,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良好依托和載體,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巨大寶庫。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詞語,掌握詞語,運用詞語和發(fā)展詞語。受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理論的啟發(fā),結合本人平時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詞語組塊教學方式在彰顯詞語的魅力、把握文章的內容、實現(xiàn)教學的趣味這三方面的妙用。
【關鍵詞】詞語教學詞語組塊教學策略
一、 妙用詞語組塊,彰顯詞語的魅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往往有很多詞語值得我們去品味。細細品讀這些詞語,不僅能提高學生理解詞語的質量,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這些詞語。筆者在教學《莫高窟》一課時,就曾嘗試著舉一反三,對具有感情色彩的量詞進行組塊,彰顯出量詞的魅力。
《莫高窟》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主要介紹了祖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全文每個字里都包含著作者對祖國文化遺產的熱愛和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課文中有這樣一個生字“尊”,在本課中,它是以量詞的意義出現(xiàn)的。一般情況下,老師們會按照這樣的步驟來教:認讀字音——識記字形——了解字義。筆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這個字值得細細咀嚼。下面是筆者設計的一個教學片段:
“一尊臥佛”這個詞中還有一個字值得我們關注,出示“尊”:
(1) “尊”在古代是手捧酒杯的樣子,后來引申為尊重,在我們課文中作量詞使用。
(2) 文中稱“一尊臥佛”,與“一座臥佛”相比,哪個更好?仔細琢磨。指名說。
(3) 師小結:量詞不僅是計量單位,更具有表情達意的作用,所以,佛用“尊”更顯得尊重。
(4) 量詞在古代漢語中應用更廣泛,出示,生自由讀:
一(抹)斜陽一(葉)扁舟一(杯)鄉(xiāng)愁
一(犁)春雨一(階)青苔一(灘)鷗鷺
教學一篇課文,我們通常會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情從何而來?就是從這些字眼中而來?!白稹边@個量詞,不僅表達出了作者對佛的尊重,還能讓我們體會到作者對這些彩塑的喜愛,也就是說量詞也有表情達意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到這一點,把握好教學的內容,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的背后所蘊含的情感。由“一尊臥佛”到“一抹斜陽”再到“一葉扁舟”……學生的思維在被打開的同時,對這一類量詞的使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深深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 妙用詞語組塊,把握文章的內容
怎樣幫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呢?很多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都采取了這樣的一種形式:“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于是學生絞盡腦汁想方法應付,概括得要么不夠簡要,要么中心不對,更有甚者,直接將參考書上概括好的背一遍。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具體的方法上的指導。
在中高年段的課文教學中,一些敘事說理性的文章,我們就可以像薛老師這樣抓住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將這些關鍵詞進行組塊,從而使文章的內容、結構、表達的情感等一目了然。與按照課文內容逐段鋪陳講述的教學方法相比較,像這樣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將之串聯(lián)起來表達文章思想內容的教學方法,使得復雜的課文內容相對簡單,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學起來輕松愉快,不僅有效而且減負。
三、 妙用詞語組塊,實現(xiàn)教學的趣味
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字詞教學儼然是重中之重,如果不采取適當?shù)姆绞剑罅康淖R字寫字的訓練,往往會使我們的教學日趨枯燥。筆者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恰當適時地運用組塊教學能增加低年級字詞教學的趣味性。
(一) 巧組塊,趣味識字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的《看菊花》一課,識字量非常大,要想在短時間內記住這些生字,對于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于是在初學了這些生字的基礎上,我把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生詞編成了一組詞串:
爸爸媽媽看菊花
公園許多開放啦
好看離去舍不得
寒風一點也不怕
這組詞串共包含了課文中的12個生字,不僅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末尾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jié)奏感,即使是采用很平常的男生讀、女生讀、個別讀、齊讀等方式,學生也顯得興趣盎然,這一環(huán)節(jié)雖然只安排了5分鐘,但這5分鐘的識字效率是非常高的。
(二) 巧組塊,趣味理解
在這一課中還出現(xiàn)了“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這兩組詞語。理解了這兩組詞語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但如何理解,作為一位啟蒙老師我們應該深思熟慮,選擇一個恰當?shù)姆绞?,帶領學生徜徉在語言文字中,并透過語言文字看到事物的本質。
這兩組詞語都是描寫菊花的,一是描寫了菊花的多,二是描寫了菊花的美。如果我們采取逐個講解詞語的方式,會使學生對菊花的印象零碎化,不能感受到菊花的整體形象,也不能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但倘若以組塊的方式出示,再配合上合適的圖片,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