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隨著繪本閱讀活動不斷深化,它的價值已不再局限于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也不僅僅是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而是開發(fā)幼兒的多元智能,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讓繪本突破文本本身的限制,成為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媒介。由此,繪本閱讀活動中我們常常加上一些拓展活動,以增加活動的亮點。久而久之,在繪本閱讀中拓展、延伸越來越多,我們的繪本閱讀活動確實豐富多彩起來。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熱鬧紛繁的拓展活動中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華而不實的拓展屢見不鮮:有的拓展活動本末倒置,沒有把握關鍵經(jīng)驗與重、難點;有的拓展活動游離于繪本之外,成了無“根”的生長,無“魂”的漂游;有的拓展活動形式花哨,沒有體現(xiàn)繪本的閱讀性。這些拓展導致繪本閱讀有效性的缺失,為此,我們應該理智地、冷靜地分析、運用繪本閱讀中的拓展活動,本期“特級教師看教學”欄目特邀請?zhí)丶壗處焻遣氏紟覀円黄饋硖接懤L本閱讀拓展的有效性。
適“本”——符合繪本的本意
繪本閱讀的本質(zhì)在于加深幼兒對于繪本的理解與感悟,因此,要在保持繪本本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幼兒感受文意。而拓展活動只能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千萬不能把拓展當做吸引人眼球的“作秀”,從而使繪本閱讀活動脫離文本。因此,在進行拓展活動設計時,一定要緊緊圍繞繪本的內(nèi)容,不脫離作者的意圖與情感,不偏離文本的中心。在此基礎上通過拓展活動,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感知文本,使幼兒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等得到發(fā)展。否則,再生動、活潑的課堂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再精彩的課堂構架也只能是浮光掠影,空中樓閣。
繪本《點點點》,是一本互動式的親子閱讀本,點一點,摸一摸,搖一搖,拍拍手,鼓鼓掌,把書倒過來,倒過去……點點就會有變化!圓點會移動、跳躍、放大、縮小、疊放,還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圖畫、圖形、不同的色彩,整本書不過三種顏色,簡單卻又獨具巧思,孩子們非常喜歡。我有幸在一次繪本教學大賽中觀摩了兩位老師執(zhí)教這個繪本。A老師在活動中拓展出一個數(shù)學小游戲,當搖一搖時,許多點點掉下來,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點點需要重新排隊,孩子們按老師的要求給點點排序,他們很感興趣也排得很好。B老師在“搖一搖”這個環(huán)節(jié)也進行了一個拓展,她給每個孩子提供了一個玻璃瓶,里面裝著清水,然后瓶蓋上滴了一滴顏料,讓孩子們蓋上瓶蓋使勁搖晃,孩子們對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于是使勁搖啊搖,許多狀況出現(xiàn)了:有的孩子搖出了紅色,有的搖出了綠色,有的搖出了黃色,他們相互比對著,爭著搶著要別人的顏色,有的瓶蓋沒蓋緊,使勁一搖,顏色被搖出來,卻將水灑了一地,然后孩子們一窩蜂去玩地上的顏色水……活動室里亂成一團……
A老師的拓展簡單、有趣,恰到好處,巧妙地發(fā)展了孩子們的數(shù)學思維,很快再次回到繪本。B老師的拓展,看上去非常熱鬧,孩子們也很開心,其實那只是表面的興奮,加之操作材料考慮不周全致使孩子們相互爭搶、席地玩水,活動無法進行。這樣的拓展遠遠偏離和歪曲了繪本的本真意圖,這樣花架子式的拓展有什么意義呢?
適“幼”——符合幼兒的實際水平
繪本拓展活動內(nèi)容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層次、生活經(jīng)驗、認知水平以及幼兒生活地區(qū)差異等,做到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在預設繪本閱讀活動內(nèi)容時適時地增加或降低難易度,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夠理解接受,都能夠有感可想、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因此,每一次活動,教師都要先備幼兒,再備繪本,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確定活動目標。在活動拓展中更應該關注到幼兒之間的差異,預設出多層次、有梯度的活動,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適度提升。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一定不能只追求拓展的認知性、新穎性,而忽視了幼兒的理解能力,從而使拓展活動的難度增加,造成幼兒一頭霧水,活動沉悶冷場;也不能只是追求場面的熱鬧,而完全降低難度,讓幼兒來一場表演秀。
筆者執(zhí)教小班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時預設了一個“毛蟲爬”的拓展活動,用平衡木當“樹枝”讓幼兒爬過去,變成繭再變成蝴蝶飛,本以為幼兒會很喜歡這個活動,誰知道現(xiàn)場活動時,有的幼兒不敢爬上平衡木,有的幼兒則快爬如飛!分析原因之后,我明白這樣的預設沒有考慮到不同幼兒的水平。第二次執(zhí)教時,我制作了高低不一的“樹枝”,有平衡木做成的約30厘米高的“樹枝”,有泡沫墊做成的貼近地面的低矮“樹枝”,還有竹梯做成的一級一級攀高約達120厘米的“樹枝”。這回活動時,幼兒可開心了,他們選擇適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樹枝”,有的從低處爬,有的從高處爬,有的爬了低處之后再去嘗試高處,每個人都爬得很開心,且滿意地結繭,幸福地化蝶……
這樣的拓展活動讓每個幼兒都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得到了發(fā)展,讓繪本閱讀活動增色不少。
適“時”——在恰當?shù)臅r候進行拓展
繪本閱讀中的拓展是為了加強對繪本內(nèi)容的理解,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活動應該有不同的拓展形式、不同的拓展時機,而不能千篇一律地以一種形式拓展,例如可以是一個小游戲,可以是一首詩,還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畫……它運用的時機也不必機械地認為在繪本欣賞結束之后再進行,可以在活動開頭,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可以在活動中途,突破重點難點;還可以在活動結尾,深化主旨、拓展延伸;更多的時候應該根據(jù)現(xiàn)場幼兒的反應即時生成一些拓展活動。拓展應在活動的主體幼兒與載體文本兩者碰撞的始終尋找最佳的時機,幼兒與文本對話過程中最有拓展必要與價值之時就是最佳時機,最能激起幼兒的求知欲望,激活幼兒的各種思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執(zhí)教小班繪本閱讀活動《小黃和小藍》時,我預設的拓展活動是在活動后,小黃、小藍擁抱之后變成綠的那一段,讓幼兒兩兩找朋友抱一抱。但是,在我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時,發(fā)現(xiàn)他們對文本內(nèi)容很感興趣,不時自居為小黃或小藍,隨著他們的活動而活動,當講到“小黃和小藍喜歡玩躲貓貓的游戲”時,不少孩子就躲到了桌子底下、門后面,玩起了躲貓貓游戲,我馬上制止了他們,請他們立刻回到原位置,可是,孩子們聽著后面的故事,還是免不了想隨故事人物而活動,看到孩子們這樣的狀態(tài),我轉念一想:為什么一定要抱住預設活動環(huán)節(jié)不放呢?不是說要順應孩子嗎?孩子需要活動、希望活動的時候,我何不來一次拓展,加深孩子們對繪本的理解呢?因此,當我講到“小黃和小藍有很多朋友,他們一起手拉手玩轉圈的游戲”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特別想玩,我便抓住時機自居為小黃,說“我的朋友們在哪里啊,我們一起來轉圈吧。”并且示意那些躍躍欲試的孩子們,他們立即會意,我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邊唱“拉個圓圈走走……”邊玩著轉圈游戲,孩子們可開心了。這時,我用很鄭重的語氣講述故事內(nèi)容:“我的好朋友們,到學校了,我們整整齊齊地排排坐?!蔽业恼Z氣、語調(diào)加之眼神暗示,孩子們馬上松開手回到了位置上,像小黃、小藍一樣端端正正地聽我講述了,看著孩子們活動之后的滿足感以及此時聆聽故事的專注勁兒,我慶幸自己抓住了拓展的好時機,不僅讓孩子們適時地活動了身體,還在活動中理解了朋友之間游戲、學習的樂趣,為理解繪本內(nèi)容推波助瀾。
適“量”——拓展數(shù)量要適當
拓展不僅要注意拓展的時間,還要注意繪本閱讀的量和質(zhì)的問題。因為是否進行拓展活動,一定要從繪本內(nèi)容和幼兒的實際出發(fā),不能讓拓展活動擠占繪本閱讀的時間。要想在一節(jié)集體活動中讓幼兒專注感知繪本內(nèi)容,就不能過多地進行拓展,我們既要加強拓展活動質(zhì)的要求也要關注量的控制。
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表現(xiàn)了鼠小弟也想吃紅蘋果的急切心情,描述了它通過自身努力,動手動腦,最后在同伴的幫助下終于吃到蘋果的過程。小Z老師在執(zhí)教這節(jié)活動時,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讓幼兒感知、體驗鼠小弟的心情。閱讀過程中,每到一個環(huán)節(jié)她都會讓孩子們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小鳥飛來了,讓小朋友們學小鳥飛,猴子來了,學猴子爬,大象來了,學大象用長鼻子卷,長頸鹿來了,學長頸鹿伸長脖子摘蘋果……幼兒一直處于模仿小動物動作的簡單興奮當中,他們根本不能靜心體會鼠小弟的心情,這就是拓展太多的緣故。要想讓幼兒體會更深刻,可以將這樣的拓展減少兩次,將猴子爬樹的過程用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讓小朋友感受到鼠小弟學小猴子并不能成功地摘到蘋果,長頸鹿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可以用動畫形式,配上體現(xiàn)沮喪心情的音樂。這樣一來,拓展的量減少了,孩子們身體的動作變少而腦的活動變多,心的體驗更深,更能準確領會繪本內(nèi)容。
適“法”——采用恰當?shù)姆绞竭M行拓展
繪本拓展的方式很多,有由繪本閱讀活動內(nèi)向活動外的拓展,有語言與科學、健康、音樂、美術、社會等領域間的拓展,有語言與影視、網(wǎng)絡等媒介的連接等。但是,如果你將活動定位于“繪本閱讀”,那就必定是以語言領域為主,這樣的活動,不管何種拓展都必須凸顯出語言領域的文學性特征。然而,在實際活動中,不少教師在繪本閱讀活動中往往忽視了語言領域特征,本想通過繪畫作品來加深幼兒對繪本的理解,體會文本的情境美,結果卻變成了美術活動;本想借助科學探索來讓幼兒了解科學的嚴謹、科學家的偉大品質(zhì),卻將繪本閱讀活動拓展成了科學探索活動;本想借助網(wǎng)絡來搜集資料、豐富活動內(nèi)容,卻演繹成了一節(jié)信息技術活動。我們執(zhí)教繪本閱讀活動時要牢牢把握語言領域的特征,不能將語言活動因拓展而演變成了美術活動、音樂活動、科學活動等。
綜上所述,繪本閱讀活動中的文本拓展活動,一定要重視其實效性,同時也認識到,拓展活動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它必須為繪本閱讀活動服務。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從文本出發(f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從幼兒的需求出發(fā),立足語言領域特點,精心預設,讓拓展活動真正服務于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師范附屬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