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詩琪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靠趣味、啟發(fā),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隨著現代技術的出現,為網絡進行趣味教學提供了支持,起到了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作用,從而使數學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我們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小學數學課堂呢?
一、利用網絡的圖文聲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我們利用PPT制作課件。第一,完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文字記錄,用菜單連接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二,用圖、形、聲疊加到相應的環(huán)節(jié)中。第三,制作出絢麗多彩的動畫增強感染力。這樣抽象的數學內容,可以直觀表達,讓學生直接參與其中,使授課少走彎路,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我就是這樣引導的,讓學生走進“公園”幫助阿姨擺放鮮花,在具體情境中自己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再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擺一擺、估一估、算一算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像過去老師直接出示算式講解計算過程,讓學生機械記憶,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利用網絡的交互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
我們常??吹竭@樣的數學課堂,教師對知識講得井井有條,分析透徹,學生聽得輕輕松松,似乎掌握很扎實,可稍稍遇到變式或讓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缺乏靈活性。這時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出示多種貼近學生生活的題型,如中央電視臺的《開心辭典》節(jié)目一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眼看、耳聽、嘴問,使他們的注意力更集中,引發(fā)求知欲。比如,教師從學生生活中搜集資料,記錄數據,結合身邊的事物。小朋友一天活動的時間安排,在教師的配合下,由學生制作課件,這樣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操作中,在有限的時間里,研究更多問題。
三、教師要成為教學活動的引領者,網絡成為有力的協(xié)助者
在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以便有利于學生探索,也離不開網絡的支持,多媒體軟件能使一個圖形具有多種變化,比如圖形的平移、旋轉,數字變化等都需要在動中體現知識的特性,比如平行四邊形與其他四邊形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體現了平行四邊形內在的性質,但是只靠語言敘述是很難說清楚的,因此借助多媒體資源更有實效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更需要知識的具體化、形象化,才能引起小學生的注意,調動積極性。
參考文獻:
林偉真.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中的優(yōu)化運用[J].新課程,2011(0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