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永卓瑪
摘 要:文本解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度文本解讀要求教師掌握文本主要傾向,鉆研文本表現(xiàn)手法與語言特點,思索本文教學與教育的價值,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就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文本解讀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為廣大教師開展文本解讀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解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深入研究文本,將文本的意蘊充分挖掘出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本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更好地探尋、理解和感悟文本,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在心靈上和作者形成共鳴,真正感悟文本的語言,受到文本的浸潤,逐步形成完善的個性品質(zhì),并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理解能力。所以,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探索文本解讀的策略,不斷創(chuàng)新文本解讀的思維與方法,不斷拓展學生閱讀文本的廣度與深度。
一、緊扣標題,深入把握文章
標題為本文的眉目,作者通過多次推敲和提煉形成的簡短語句,能夠?qū)⑽恼碌闹饕獌?nèi)容反映出來,并和文本內(nèi)容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通常而言,大部分文本都需要簡約、鮮明和準確的標題,并追求形式與音韻的完善,讓文章更具吸引力。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應該緊扣標題,著眼于題目,根據(jù)題目將文章大概內(nèi)容揣摩出來,透過標題感悟作者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掌握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盡快進入文本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掌握文本所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與情感。
例如:在學習《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時,教師要讓學生根據(jù)題目,理解這篇課文主要是表達懷念母親的情感。又如對課文《這片土地是神圣的》而言,教師讓學生根據(jù)題目分析土地有哪些特點,為何說土地是神圣的等。學生在文本中找到答案,感受其中蘊含的觀點和思想,以便深入掌握文本內(nèi)容。此外,有的標題帶有疑問,如《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學生初次看到這個標題都很疑惑,花應該讓自己欣賞,為什么要讓別人去看?教師要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最后知道了德國人的花都是栽種到窗外的,從而知道本文主要內(nèi)容是贊美德國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境界。
二、找準文眼,抓住文章主旨
在文本里面,有些關鍵性的句子或詞語,可以將作者的寫作意圖反映出來,這些句子或詞語就是“文眼”。文本的文眼可以說是整篇文章的精華所在,需要學生重點進行理解。小學語文閱讀課文中,文眼一般是文章內(nèi)的閃光點,也就是文章里面的重點字、詞、句,或者是關鍵性細節(jié)。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抓住這些重點的字詞句,并感悟細節(jié),這樣可以更快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把握文本的中心。
例如:在課文《鄉(xiāng)下人家》中有這樣一句話:“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逼渲小蔼毺亍薄懊匀恕眱蓚€詞語最吸引人的眼球,在學生解讀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琢磨、反復推敲、認真品味,到底是鄉(xiāng)下人家的哪些景色讓作者產(chǎn)生如此感嘆?課文里面還有哪些地方描寫了鄉(xiāng)下人家的“獨特”“迷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若是抓住這些關鍵詞語,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體會到其中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
三、聯(lián)系背景,拓展延伸閱讀
言如心聲,文如其人,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本質(zhì)上就是和作者進行對話,并在每個字詞間感悟作者充滿智慧的心。因此,學生解讀文本必須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識,積極拓寬閱讀面,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時的時代背景,分析作者寫作時的想法。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查找和閱讀與文章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比如作者當時的處境、時代背景、文化常識和經(jīng)歷的故事。學生在掌握這些材料以后,能夠更加深入地感悟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例如:對《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而言,里面的句子都飽含深意,理解時必須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否則便不能正確把握文章。在“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一句中,里面的“黑洞洞”不是說夜晚到來時的黑暗,而是暗喻那個時代社會的黑暗,人民缺少民主與自由。“碰壁”一詞指與黑暗勢力斗爭時所受到的困難。只有學生了解這些背景知識,才能感悟到魯迅先生不怕困難與挫折、敢于與惡勢力頑強斗爭的精神。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避免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情況,而是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掌握文本解讀這項基本技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度解讀文本,將文本解讀的豐厚度凸顯出來,重視文本解讀的多元化特點,并通過師生間的相互聯(lián)動,共享解讀文本的喜悅和情感體驗。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精神,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也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芳.小學語文文本解讀向教學策略轉(zhuǎn)化的智慧[J].華夏教師,2015(1):39.
[2]韋芳.小學語文教師文本解讀的誤區(qū)、歸因及對策[J].教育導刊,2014(6):41-4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