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平
?
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
霍 平
【摘要】目的 探討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大連市口腔醫(yī)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順序?qū)⑵浞譃閷φ战M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冷牙膠側(cè)方加壓法治療,觀察組患者行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根管填充效果、填充時間和臨床觀察指標改善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恰填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根管填充時間為(71±16)s,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46±35)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GI、SBI及P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jié)論 采用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治療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可明顯縮短患者根管填充時間,恰填率較高,各項臨床指標改善良好。
【關鍵詞】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熱牙膠垂直加壓法;冷側(cè)方加壓法;臨床療效
大連市口腔醫(yī)院,遼寧大連 116021
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其發(fā)病率較高[1],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口腔健康,降低生命質(zhì)量。臨床多采用根管填充治療,隨著填充方法、材料逐漸增多以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多種根管填充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趨于完善,較為典型的有熱牙膠垂直加壓法與冷側(cè)方加壓法等。本研究就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均符合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臨床診斷標準[2],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叩擊反應以及探針探查確診,排除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傳染疾病、妊娠期及精神功能障礙。根據(jù)入院順序?qū)⒒颊叻譃閷φ战M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36±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37±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冷牙膠側(cè)方加壓法治療:將主牙膠尖插入,通過側(cè)方加壓器行側(cè)壓作用,保持10 s后,抽出加壓器,插入副尖,保證副尖粗細同加壓器一致,重復上述操作,直至根管填充緊密。觀察組患者行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治療:于主牙膠根尖涂抹少量糊劑,將其置入根管內(nèi)至試尖深度;先調(diào)整B&L加熱系統(tǒng)溫度為200 ℃,對其進行加熱后向下加壓,至牙尖平穩(wěn)固定后將槍頭退出,采用牙膠槍充填根管,充填后沿根管口祛除多余充填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根管填充效果、填充時間和臨床觀察指標改善情況。臨床觀察指標主要包括牙齦指數(shù)(G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及牙周袋深度(PD)。根管填充效果[3]:超填:填充后,填充物超出根尖外;恰填:填充后,填充物與根尖相距<2 mm,根管嚴密封閉;欠填:填充后,填充物與根尖相距≥2 mm。恰填率(%)=恰填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療效判定標準[4]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均消失,牙齒咬合功能恢復正常,X線片檢查顯示病灶消失,體征均無異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牙齒咬合功能恢復正常,X線片檢查顯示病灶明顯縮小,各項體征趨于正常;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牙齒咬合功能無變化,X線片檢查顯示病灶未縮小甚至增加,各項體征均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2.2 根管填充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超填1例,恰填37例,欠填2例,恰填率為92.5%(37/40);對照組患者超填7例,恰填28例,欠填5例,恰填率為70.0%(28/40);觀察組患者的恰填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根管填充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根管填充時間為(71±16)s,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46±35)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臨床觀察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GI、SBI及PD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GI、SBI及P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觀察指標改善情況比較(mm,±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觀察指標改善情況比較(mm,±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GI對照組 40 2.5±0.5 1.6±0.6*觀察組 40 2.6±0.4 1.0±0.5*#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SBI PD對照組 3.1±0.4 2.2±0.5* 6.1±0.5 5.5±0.6*觀察組 3.2±0.3 1.4±0.6*# 6.1±0.7 4.1±0.2*#
慢性牙髓炎是由細菌感染或理化因素所引起的牙髓組織炎性病變[5],患者癥狀一般較輕,多表現(xiàn)為牙齒不適,以刺激痛為主,早期多呈牽涉性疼痛,定位不明確,晚期炎癥擴散至根尖組織才可準確定位。根尖周炎絕大多數(shù)是由牙髓炎發(fā)展而來,主要是指牙根尖周圍組織的炎性病變,臨床癥狀為咬合痛[6],患者可自覺患牙伸長浮起,呈鈍性疼痛,咀嚼時疼痛加重,無放射,晚期可形成化膿性病灶,疼痛加重,可有牙松動、根部黏膜紅腫、壓痛等癥狀,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頜面部蜂窩織炎,一旦膿腫破潰,形成慢性痰管,危害性較大。
根管填充法是臨床牙體牙髓科治療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一種常用方法,其根本目的主要為清除感染或壞死牙筋組織,杜絕感染,保存牙齒正常功能。目前,各大醫(yī)療機構(gòu)應用較為廣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熱牙膠垂直加壓法和冷側(cè)方加壓法,治療效果均較好,但由于冷側(cè)方加壓法中冷壓膠變形能力與其側(cè)壓作用強度具有一定局限性,根管、牙膠尖之間存在間隙,治療后易引發(fā)微滲漏,且此種填充法還具有根管封閉不夠完善、質(zhì)地不均勻等缺陷,可影響治療效果。熱牙膠垂直加壓法主要是通過半流動性的熱牙膠進行充填,變形強度較強,冷卻后牙膠尖緊密,可密切貼合根管壁,預防空隙形成,預后較好。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恰填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填充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治療后GI、SBI及P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采用熱牙膠垂直加壓法治療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可明顯縮短患者根管填充時間,恰填率較高,各項臨床指標改善良好。
參考文獻
[1] 王艷青,胡菊花,李頌,等.親環(huán)素A在人根尖周炎中的表達與臨床表現(xiàn)的相關性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5,25(2):73-78.
[2] 孫玉亮,梁學萍,趙今.比較一次法與多次法根管治療術治療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11,21(8):452-458.
[3] 譚小兵,張玉皓,徐靜舒.慢性根尖周炎患牙一次性與多次性根管治療的療效比較[J].重慶醫(yī)學,2013,42(26):3129-3130.
[4] 陳水堂,陳一豪.干髓根管聯(lián)合治療變異多根牙尖周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3,8(2):498-499.
[5] 朱海宇,曹曉峰.奧硝唑碘仿糊劑輔助治療牙周牙髓聯(lián)合病變的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2,7(3):243-245.
[6] 李紅葉,鮑巧云,徐莉穎.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法與多次法根管治療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070-3071.
【中圖分類號】R78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