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海
華東蠶業(yè)研究所于1951年在鎮(zhèn)江成立,其籌建過程中牽動著一位“佩劍將軍”的心,他就是時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部部長的張克俠。
張克俠其人
張克俠是電影《佩劍將軍》里賀堅的原型。原名張樹棠,河北獻縣人。1922年入保定軍官學校學習,畢業(yè)后在馮玉祥部隊任教官、軍士隊長、營長、副團長等職。1927年初,在連襟馮玉祥的保舉下,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底回國后任師參謀長。1929年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任宋哲元部第29軍副參謀長。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任第6戰(zhàn)區(qū)高級參謀、戰(zhàn)區(qū)副參謀長、第59軍參謀長、第33集團軍參謀長、副總司令等職??箲?zhàn)勝利后,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qū)副司令官。
1934年蔣介石授予張克俠“中正劍”。但蔣介石自己沒有想到,當他把“中正劍”賞賜給張克俠時,早在5年前,張克俠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張克俠在淮海戰(zhàn)場上率部起義,打亂了國民黨軍隊的整個部署。建國后張克俠先后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部部長、國家林業(yè)部副部長兼中國林業(yè)科學院院長。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勛章”。后又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xié)第五屆常委,1984年7月7日因病逝世。
親筆復函同意華東蠶研所籌委會決議
新中國建立后,我國國民經濟百廢待興,恢復蠶桑生產成為當時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部的中心任務之一。
據(jù)史料記載,1951年2月23日,華東蠶科所籌備委員會在上海召開了第二次蠶桑工作會議,決定要成立華東蠶絲科學研究所,研究所以鎮(zhèn)江蠶桑試驗場的房屋設備和桑園為基礎,由華東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的蠶桑系(原中央農業(yè)實驗所蠶桑系),華東纖維研究所的蠶業(yè)部分以及無錫蠶絲試驗場三個單位的試驗研究用儀器、家具、設備合并組成。內設桑柞系、養(yǎng)蠶系、病蟲害系和繭絲系共四個系。主要任務是試驗研究和原原種繁育。會議決定華東蠶絲科學研究所籌委會由何患、顧青虹、何尚平、孫本忠、倪學倫、胡鴻均、徐恭慧、王宗武、陸星垣等9人組成,何患、顧青虹、何尚平、孫本忠、倪學倫為常委,何患、何尚平分別擔任正副主委。
1951年3月12日至14日,籌委會在鎮(zhèn)江蠶桑實驗場召開了常委會第一次常委會會議,會議討論了蠶絲科學研究所房屋、設備等修理工作、進行步驟以及經費概算等問題,認為籌備蠶科所必須根據(jù)現(xiàn)有經濟條件遵循“擇急要者先辦,不急要者后辦”以及“修理現(xiàn)有房屋設備為主,再建造一部分缺少而需要的房屋為輔”的原則。所有的設備裝修整理以及必要的建筑添置分1951年6月底前和7月后兩個階段完成。修理的建筑有職工宿舍、辦公室、檢種室、冷庫、儲藏室等和通往鎮(zhèn)江市的公路一段,擬建造的房屋有家蠶生理病理研究室、蒸汽消毒灶等。
為了進一步研究與明確蠶科所籌備工作,1951年4月28日,在上海農林部召開了第二次籌備委員會會議,會議首先由顧青虹、倪學倫兩個常委報告了第一階段的籌備過程,而后委員們對籌備過程中所面臨的幾個主要問題進行了討論,形成了八項決議,包括為了避免與華東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名稱混同,擬將蠶科所改為“華東蠶業(yè)研究所”;確定蠶研所主要任務是試驗研究與原原種繁育;蠶研所的機構設置除設桑柞系、養(yǎng)蠶系、病蟲害系、繭絲系外,另設一個普通蠶種繁殖場等。
1951年6月1日,華東農林部部長張克俠親筆復函至華東蠶研所籌委會,同意編造預算購買汽車一輛;同意籌備經費以25億元為原則,最多不得超過1億元,由浙江、蘇南平均負擔。并告知,農林部將分發(fā)信函至蘇、浙蠶改局囑咐遵照執(zhí)行,于6月底前各撥5億元匯交無錫華東蠶研所籌委會,以便克日興工。
親自對工程審核、搬家、桑園保留
及養(yǎng)蠶問題進行指導
收到張克俠親筆復函不久,華東蠶研所籌委會經無錫市建設局介紹,請無錫市建筑業(yè)工人建筑所估價、承造,建設工程分兩個階段施工,第一階段全部工程以正式開工日起60個晴天完成。
為了實施已定工程計劃,籌委會于1951年6月28日成立了一個建筑工程處,由常委倪學倫主持,工程處制定了“華東蠶研所籌委會建筑工程處工作細則”,聘請了無錫市建筑工會委員會3位較有經驗的同志參加了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后蘇南蠶管局也調來了7位同志,華東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調來了1位同志幫助具體工作。
1951年6月底,建筑工程處進行了分工,采購材料由較有經驗的同志負責,分頭到上海、南京、無錫和鎮(zhèn)江的韋崗、橋頭、諫璧等地調查、比價、采買、托運。至1951年7月上旬,修理部分已完成了60%,蠶病室正式開工,職工宿舍等一部分急需房屋也已配齊了材料或已開挖墻腳。到1951年9月上旬,第一階段修建工程已完成了80%,但這時市場木材和五金價格大漲,木材漲幅達80%,五金漲幅達50%,給當時的材料采購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原定的第二階段工程計劃與預算必須加以討論修訂,又奉農林部指示:蠶研所必須于1951年11月間正式成立,三個單位于10月間即需合并。故1951年9月6日,華東蠶研所籌委會在上海華東纖維研究所召開了第二次常委會議,討論和通過了第二階段工程修正計劃與三個單位合并搬家問題。
會議決定,遵照中央與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部節(jié)約木材指示和“擇急需要者先辦,盡量節(jié)約木材”的精神,確保1952年華東原原種集中制種,除必不可少的工程仍然按照計劃進行外,鎮(zhèn)江石馬廟區(qū)減少建筑蠶室1座及平房11間。因材料漲價,實際需要經費在原來預算外增加13億元,擬呈請華東農林部審批,仍由浙江、蘇南分擔。
關于搬家問題,會議決定,在不妨礙各單位秋蠶工作的原則下,爭取將笨重物資乘鎮(zhèn)江運糧河四擺渡碼頭10月中旬前潮水未退盡,趕水路搬運。原則上各單位物資分兩批運輸,第一批在9月底前運達,第二批在10月底前運達。鑒于1952年需要大量繁殖桑苗,會議提出建議,要求南京部分桑園繼續(xù)保存。
1951年9月13日和1951年10月11日,華東軍政委員會農林部部長張克俠又兩次親筆復函至蠶研所籌委會,對于工程審核問題、搬家問題、南京桑園保留及養(yǎng)蠶問題等作出了指示和指導,從而為1951年12月24日華東蠶業(yè)研究所順利成立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武學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