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警察盤查是警察維護社會治安和穩(wěn)定所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的權能,正是因為盤查權的關鍵地位和特殊的意義,因此能否對其正確規(guī)范和行使將直接關系到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及整個社會的安定。但是現實中警察盤查權濫用現象卻不斷發(fā)生,那么如何防止此類事件的反復上演,成為我們當前面臨的巨大任務和挑戰(zhàn),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公民的權利,我們必須對警察的盤查權加以研究探討,并從制度上不斷探求以尋求一條解決警察盤查權濫用的途經。
關鍵詞:警察;盤查制度;改進
一、盤查概述
1.盤查權的概念
盤查權是一項人民警察可以對特定人進行盤問和檢查的警察權力。是《人民警察法》賦予人民警察的,在條件下行使的當場盤問、查驗和具體情形下的繼續(xù)盤查行為的權力。盤查的目的是警察為防止危害發(fā)生以及刑事偵查,并依據一定的程序規(guī)則對可疑人員、可疑場所以及可疑物品所實施的臨時盤問與檢查的過程。它主要是對于人的盤問、檢查同時也包括對物的檢查[1]。
2.警察盤查的特征
(1)盤查主體的法定性。所謂主體法定是指只有警察才能是實施盤查的主體,這包括兩層含義,首先,只有公安機關才能行使盤查權,其它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都無權來實施盤查。其次,也只有警察才能啟動盤查權。
(2)盤查客體具有違法犯罪嫌疑性?!毒旆ā芬?guī)定了啟動盤查程序的正當理由和依據是“有違法犯罪嫌疑”?!坝羞`法犯罪嫌疑”既不是單純的主觀懷疑,也不是必須達到證據要求,而僅僅是依靠一定的客觀事實作為合理懷疑的依據。所以,警察在實施盤查時不得隨意截停盤問。
(3)盤查權的行使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也就是說警察在什么情況之下對哪些人可以采取盤查的問題。法律之所以給予警察在行使盤查之時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主要是基于現實的生活中,違法犯罪的方式方法層出不窮,加之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初就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增加了對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給予警察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是必要而恰當的。
(4)盤查具有強制性。盤查作為警察的一項基本職權,依據法律規(guī)定,警察有權依法進行盤問和檢查。警察行使盤查權主要是是出于維護公共秩序和人民利益的目的,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被盤查對象有義務進行配合,不得隨意拒絕盤查。
二、盤查權實施存在的問題
1.執(zhí)法主體不適格
盤查權是人民警察的專項職權,只能由具有執(zhí)法資格的警察依法行使,但是實踐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沒有執(zhí)法資格的協(xié)警或者臨時治安員肆意行使盤查權,漠視對相對人合法權利的保障,在盤查行使過程中濫用強制性手段、違規(guī)使用械具,嚴重侵犯相對人的人身權。
2.盤查權啟動標準不明確
在我國行使盤查權的啟動標準在法律上只規(guī)定了“有違法犯罪嫌疑人的人員”的規(guī)定。在實踐中,“合理懷疑”通常被解釋為:“一是懷疑犯罪活動可能正在進行中,或者正在準備實施中;二是懷疑被盤查人可能攜有武器,具有危險性?!本鸵虼司炜赡軙赝;蚺纳硭巡闊o辜的個人[2]。在我國,《人民警察法》第九條確立了“有違法犯罪嫌疑”的標準,使得盤查能夠與警察日常的檢查、清查及治安排查相互區(qū)別,體現了盤查的非特定性、臨場遭遇性等特征。目前從一些案件來看,警察發(fā)動盤查,一是由于存在擾亂治安秩序的情形,比如因不滿拆遷補償而阻礙施工,在市政府門前展示標語而擾亂公共秩序等;二是發(fā)現“行跡可疑之人”,比如相對人實施盜竊后而被警察盤問[3]。
3.盤查權行使的范圍不明確
盤查權的行使范圍包括盤查權的行使對象以及行使程度等方面的問題。行使程度即對盤查對象的盤問和對被盤查物品的檢查在怎樣的限度內進行。但是我國的相關立法并沒有對盤查權行使的范圍和盤查行為的程度作出具體的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警察也就無法準確行使盤查權,只能是在最低限度的條件下行使自身的職權。這樣的法律規(guī)定無疑是放大了盤查權的行使范圍。對于盤查權的有效行使、依法行使有很大的負面作用。盤查權的范圍還關系到盤查權的行使與公民合法權利保護之間的沖突問題。盤查權行使的界限是劃分侵權與否的關鍵因素。可以說,超越范圍行使盤查權就是侵權,而在法定范圍以內行使就是合法的執(zhí)法行為。因此,盤查權行使范圍的不明確是不利于人民警察行使盤查權,也不利于公民的權利保障?;谝陨显?,運用科學嚴謹的立法技術對盤查權行使的范圍加以明確十分必要。
三、改進盤查制度的措施及建議
1.確立盤查權的啟動標準
針對現實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應該在盤查程序中對該標準進一步作出規(guī)定,明確“有犯罪嫌疑”的具體情形。這個標準可以參照刑訴學進行規(guī)定。另外,應該對提高警察執(zhí)法素質方面做出具體規(guī)定。比如對警察應學習如何判斷“犯罪嫌疑”等方面作出細化的規(guī)定。將學習情況納入考核,并鼓勵警察進行各種形式的經驗的交流等,以提高人民警察執(zhí)法水平。
2.完善監(jiān)督制約機制
警察作為執(zhí)行盤查的公務人員決定了其本身的執(zhí)法過程必須要接受國家、社會以及人民的監(jiān)督,而為了最大限度的實現對警察盤查的有效監(jiān)督,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更為具體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由于被盤查人是一方當事人,是歷經整個盤查程序的人,也是最了解案情的人,讓他們來對其進行監(jiān)督檢查可能是我們當前最為有效和直接的監(jiān)督方式,通過警察盤查的程序公開,讓公眾以更多的了解,讓公眾來進行監(jiān)督,也可以收集到更多警察盤查權濫用的證據,并適時讓有權機關對公安機關進行監(jiān)督管理和指導,從而確保警察盤查權的有效行使。
3.完善救濟措施與權益保護
應該對居民的救濟措施和權益保護作出規(guī)定。在居民的權益保護措施和救濟措施方面,首先,應明確規(guī)定,如果警察違規(guī)行使盤查權,權益受到侵犯的公民可以當場明確拒絕,并采取具體的措施保護自己的權益。如拒絕回答無關問題等。其次,應明確規(guī)定因人民警察違規(guī)行使盤查權侵犯居民權益,居民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濟措施。比如申訴、訴訟以及具體的程序等。
當下,面對當下復雜多變的社會治安環(huán)境,警察的盤查權行使既要堅持普遍性的原則,又要針對特殊問題實行合理化區(qū)別對待原則;在人權保障的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增強公安機關高效行使盤查權的意義也顯得尤為重要。這既能更好的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實現保障人權的目的,又能充分發(fā)揮人民警察的法定職能,維護國家行政執(zhí)法的權威性。同時也將促進我國盤查制度的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第319頁.
[2]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32-236頁.
[3]余凌云.“對不確定的法律概念予以確定化之途徑——以警察盤查權的啟動條件為例”,《法商研究》2009年第2期,第62頁.
作者簡介:
邵森豐,煙臺大學2014級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