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實際工程為例,對電廠煙氣脫硫工程建筑種脫硫電氣控制樓、石灰石筒倉、石灰石制備車間、儲水間、石膏脫水間、吸收塔基礎建筑施工方法進行了介紹,工程施工后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借鑒經(jīng)驗。
關鍵詞:電廠;煙氣脫硫工程;建筑施工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7.016
1 工程概況
某電廠二期擴建工程需要布置2×300MW機組,根據(jù)環(huán)境保護的基本要求,需要布置煙氣脫硫裝置。脫硫裝置設計使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進行施工,設計脫硫效率為95%,工程計劃投資為36.41t/h,設計耗電量標準為0.015元(KW.h),石膏制品的生成量為36.42t/h。
2 煙氣脫硫裝置的組成及布置
煙氣脫硫裝備的運行是該電廠的二期擴建工程中的重要項目,對脫硫裝置的安裝位置要求極其嚴格,規(guī)格設定為東西寬度100米左右,南北之間長度為145米,距離煙囪約為240米。其中3、4號鍋爐的煙囪在東側地區(qū),還有主廠房煙道也在這邊,電廠運輸石灰石的通道在場地西側,南邊位置主要修建了電廠一期的除灰設備,北側布置的是二期除灰空壓機房,同時北側二期擴建的道路也比較多。FGD、石灰石系統(tǒng)、脫硫電氣控制樓、石膏脫水間及儲存間是脫硫系統(tǒng)的主要構成部分。FGD這一子系統(tǒng)的規(guī)劃主要是依據(jù)該工藝的特點進行布置,建立相關的設備及通道,使各個構件都協(xié)調(diào)發(fā)揮各自的功能。FGD的主要設備一般都布置在主廠房煙道旁,如吸收塔、增壓風機、綜合管架等設施都距離主廠房較近,這樣就能方便各設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從而大大減少了設備與主廠房鏈接之間的麻煩;電氣控制樓需要布置在2套FGD之間,與FGD協(xié)調(diào)運行,實現(xiàn)其功能發(fā)揮[1]。石灰石系統(tǒng)主要由石灰石卸料間、石灰石筒倉以及制備間等一些主要設施構成,這些建構一般都是設置在主廠房的西北角處,這樣能夠極為方便石灰石的運輸、卸料等操作,使空間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也避免了與其他設施共同占用場區(qū)的局面,場地的西南角則主要分布的是石膏脫水及儲存間、廢水處理間和空壓機房等。這些設施不管是室內(nèi)還是室外,其基底都是使用混凝土來進行修建的,主要的建(構)筑物是采用現(xiàn)澆筑的強度較高的鋼筋混凝土完成框架構造,再利用磚墻在外圍圍護起來。
3 煙氣脫硫裝置的工藝流程
煙氣脫硫工藝主要是圍繞主廠房實行的,因此整個流程是以吸收塔為核心,將其分解為煙氣脫硫系統(tǒng)、石膏脫水及儲存系統(tǒng)及石灰石制備系統(tǒng)。
3.1 煙氣脫硫系統(tǒng)的工藝流程
煙氣脫硫系統(tǒng)的工藝流程見圖1。
3.2 石膏脫水及儲存系統(tǒng)
石膏脫水與儲存系統(tǒng)施工過程見圖2 。
4 煙氣脫硫裝置的主要建(構)筑物
4.1 脫硫電氣控制樓
脫硫電氣控制樓主要是由三層一定強度的混凝土框架結構組成的,根據(jù)工程所需對設計的長度以及寬度等方面都做出了嚴格的界定。在樓層的最底層還設置了專門的配電室以及柴油發(fā)電機室,第二層主要設置的是電纜夾層以及空調(diào)機室,滿足設備正常運轉(zhuǎn)之所需,第三層主要分布的是控制室以及相應的電子設備間。
4.2 石膏脫水及儲存間
石膏脫水以及儲存間主要是采取“品”字型建筑物組合而成,其中包含石膏脫水間、廢水處理間等,為了提高其穩(wěn)定性與強度,使用一定強度的鋼筋混凝土將其做出框架結構,并使用特定型號的粘土磚進行填充處理。
(1)石膏儲存間根據(jù)需要設置成單層,而且不管是在長度還是寬度等方面都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合理布置。
(2)一般而言,廢水處理間為三層,底層設置為廢水處理間,對生產(chǎn)中所帶來的廢水進行有效處理,以盡可能地減少污染,第二層為電纜夾層間,第三層為電氣控制室,方便操作人隨時掌握設備的運行狀況。
(3)脫水間一般也設置為三層,屋面設置一定梯度的鋼屋架,提高穩(wěn)定性。
(4)空壓機房與石膏存儲間相類似,設置為單層,并對其空間大小進行有效設置。
4.3 石灰石筒倉
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制作成石灰石筒倉,形狀為圓形薄壁結構。石筒倉基礎使用的是板式構造,基礎厚度為1500mm。筒倉內(nèi)一般有兩層現(xiàn)澆樓板,樓板的厚度與高度根據(jù)設計所需進行有效設置[2]。為了避免結構出現(xiàn)磨損等不良現(xiàn)象,可使用耐磨性能好的材料對其進行保護處理。
4.4 石灰石制備車間
石灰石制備車間總共三軸五列,其中前1~2軸線采取的是四層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結構,高度可達18.6m,而2~3軸線之間采用單層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結構,以此提高設備的強度。
4.5 石灰石卸料間
石灰石卸料間坑壁厚度為400mm,箱體為薄壁結構,坑置于中風化基巖。為了盡可能地減小地下水對設備所造成的影響,可借助錨桿進行加固處理。石灰石卸料系統(tǒng)分為兩層:一是石灰石卸料間,其屬于單層樓房;二是斗提機間,也為單層樓房,樓房高度與截面尺寸已給出了明顯的限定,在斗提間機內(nèi)部還設置了多層鋼梯,作為輸送材料的主要通道。此外,還應將石灰石筒倉與樓頂斗提機進行有效銜接。
4.6 吸收塔基礎
吸收塔基礎一共分為三部分,而且各部分所選擇的混凝土型號以及澆筑條件都是不盡相同的,第一部分所選取的是型號為C20的現(xiàn)澆剛進你混凝土,厚度為1.6m,而且頂面標高為- 0.4 m,在施工中還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即混凝土澆筑工作決不能分階段完成而應一步到位,并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預防溫度裂縫現(xiàn)象的發(fā)生;第二部分所選取的是型號為C20的素混凝土,厚度為700mm,頂面標高為+ 0.30 m;第三部分所選取的是型號為C30的細石混凝土。
4.7 事故漿液箱基礎
事故漿液箱基礎的混凝土施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選取型號為C20的現(xiàn)澆混凝土,基礎底標高為-2m,厚度達到1.8m,并在混凝土頂面安裝漿液箱底座鋼架;第二階段是選取型號為C30的素混凝土,厚度與頂面標高與吸收塔的第二部分完全吻合。
4.8 增壓風機基礎
增壓風機基礎是由大體積的鋼筋混凝土組成的。電機混凝土支墩與頂面標高已經(jīng)做出嚴格的規(guī)范。其余支座混凝土支墩的截面尺寸與頂面標高也做出了合理的規(guī)定。此外為了避免增壓風機產(chǎn)生強烈的振動,給設備造成一定的影響,可在增壓風機的底板部嵌入一定長度的錨桿。
4.9 煙道及GGH支架、綜合管道支架
煙道及GGH支架、綜合管道支架結構都采取的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并且三者之間借助一定強度的工字鋼鋼梁進行有效連接,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4.10 主要的地下水坑及水池
脫硫區(qū)域所設置的地下水坑與水池以及漿液應進行有效連通,為了提高其穩(wěn)定性,可在設備內(nèi)壁上涂抹一定量的耐腐蝕材料。
4.11 脫硫區(qū)域地下溝道
電纜溝以及漿液溝都屬于脫硫區(qū)域所屬范圍內(nèi)的地下溝道。電纜溝與漿液溝截面尺寸大小不相同,其中電纜溝截面尺寸為650 mm× 650 mm,并將其與主廠房內(nèi)的電纜隧道有效連接,而漿液溝截面的尺寸為500 mm× 500 mm,與將其與地下水坑等相連接。為了提高其使用壽命,可在地下水坑內(nèi)壁涂抹一定的耐腐蝕材料。
5 結論
火電廠施工過程中國,為了防止建設過程中對對四周的環(huán)境造成影響,促進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在電廠中安裝脫硫裝置,本工程施工后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為了火電廠脫硫裝置的建設提供了參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林永明.大型石灰石—石膏濕法噴淋脫硫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D].浙江大學,2006.
[2]程峰.液柱沖擊塔濕法煙氣脫硫的試驗和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