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寫作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044—01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绷己玫牧晳T對寫作來說尤為重要。反思我們的作文教學,好大一部分學生寫作文不知如何下筆,勉強拼湊出來的“豆腐塊”,也是語言貧乏,言之無物。究其根源,就是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那么,教師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呢?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愿意寫作、熱愛寫作。但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告訴我們,很多學生已不是單單對作文不感興趣,而是“談作文色變”,厭惡、懼怕、憎恨寫作文。對此,教師首先要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引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當強迫變成內(nèi)需時,寫作將不再是恐懼,而是一種快樂。其次,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理解他們的喜悅和苦惱,使學生有事可記,有物可摹,有理可說,有情可抒,讓作文成為學生抒發(fā)真實情感的渠道。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
要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首先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通過觀察,學生有了真切的體驗,有了深刻的感悟,才能寫出形象生動、感情豐富的好文章。只要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寫作的源泉就會長流不息。其次要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如,寫人要抓住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的特點進行觀察,用人物自身的動作、語言展示人物性格;寫動物要從外形特點、生活習性、活動特點等方面進行觀察。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寫出來的文章才真實、感人。
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遍喿x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就不能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沒有閱讀的積累,寫作猶如空中樓閣?,F(xiàn)行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語言生動形象、文筆優(yōu)美的范文,學好這些范文,品味、揣摩語言,掌握它們的寫作特點、表現(xiàn)手法,對學生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僅僅閱讀書本知識還不夠,還要廣泛閱讀課外書籍,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知識才能豐富廣博,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文采橫溢。
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
“業(yè)精于勤”。寫作無捷徑可走,除了閱讀之外,就是訓練學生多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光靠一學期七八篇的作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多練筆。一方面通過仿寫、續(xù)寫、寫讀后感等形式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提倡、鼓勵寫日記,讓學生把平時觀察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隨時記錄下來。天長日久,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認識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又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為命題作文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與題材,最終解決作文題材虛假、空泛的問題。
五、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修改的習慣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寫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是提高文章質(zhì)量的有效方法,文壇上流傳著不少大家修改文章的佳話。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托爾斯泰對長篇小說《復活》中喀秋莎的外貌描寫修改了20次才定稿。一些學生寫完作文后,常常不修改或不會修改,寫作總是進步不大,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多修改的習慣,同時要指導學生互相修改,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六、滿足學生的發(fā)表欲望
每一個人都有表達的愿望,每一個人都愿意得到別人的認同,都想對世界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把握學生的心理,滿足學生的發(fā)表欲,給學生創(chuàng)設張揚的平臺。首先傳統(tǒng)的作文講評課應成為作文欣賞課,讓學生把自己習作的特色介紹給大家,教師加以正面肯定與評價。其次在班內(nèi)設立優(yōu)秀習作展示欄,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最后鼓勵學生參加作文競賽或向報社投稿發(fā)表作品。
總之,教師要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當然,良好的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語文教師持之以恒的訓練和培養(yǎng)。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學生的作文自然能夠?qū)懙梦牟娠w揚,風生水起,作文自然能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一種需要。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