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歷史教師;素質;必備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0—0086—01
一、要掌握全面的教學技能和技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課堂主渠道向學生傳授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組織教學、課堂提問與解答以及批評、表揚等方面的技能與技巧,必須具備語言表達、身體語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同時還必須具備板書、板繪和使用電化教具的技能與技巧。
對于學生來說,能否最大限度地將老師傳授的知識掌握,關鍵在于能否真正領會老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在多年的教學摸索中,筆者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和學科要求,總結了一套較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如,在七年級階段,抓住此年齡段學生爭強好勝、喜歡夸獎的特點, 展開競賽式教學法。每節(jié)課都設計幾個問題,然后讓小組回答或搶答,為了多得幾分,學生們會不自覺地掀起學習歷史的熱潮,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八年級階段進行樂學教育法;在九年級階段采取參與式教學法。實踐證明,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此外,經驗豐富的老師還善于采用身體語言和直觀教具來誘發(fā)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學生在課堂中形成直觀而深刻的印象。學生正是在這種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產生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對使自己獲取知識的老師產生信任和崇敬。在每堂課之前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期待,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達到教育效果,這也是教師專業(yè)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要能把歷史專業(yè)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融會貫通
作為一名教師,與學生最直接、最經常接觸和交流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恰恰是最具有明顯的學科性和專業(yè)性的。一些被學生反映為“不會教書”或“教得不好”的教師,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專業(yè)不過關,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涉及學科新成就和較深層次的問題的解答不能令學生信服,久而久之,在學生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尤其在當今社會多元化影響下,各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不可分,特別是近年來高考中文科的語文、政治和歷史三個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這種聯系性無論是在教學過程的教材處理中還是在高層次的考試中都處于越來越突出的地位。
比如,在講述“陳勝吳廣發(fā)動的秦末農民戰(zhàn)爭”這一章中,你會發(fā)現歷史課本上的內容遠不及語文課上的《陳涉世家》內容豐富,如果是在預習語文書上的內容后再進行授課,效果就會更好些。而政治與歷史間的聯系則更進一步,歷史課上所傳授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等即是政治課的內容,尤其是現代史部分,更要緊扣時代脈博。如果歷史教師對政治學一知半解,則會給歷史教學的客觀性產生導向上的副作用。
因此,只有具備比中學教材更高深和廣博的知識,才能對教材內容進行比較深刻的分析,才能準確處理教材,更加準確地講解教材,才能更好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因此,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教師整體素質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三、要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的業(yè)余技能
中學生的求知欲很強,他們并不滿足于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文學、藝術、軍事、體育甚至社會學方面的所有知識和技能都會成為他們的興趣所在。雖然我們在專業(yè)課的教學任務中可以沒有這些內容,但歷史課的包容性極強, 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式在課堂上讓學生接觸一些書本以外的知識無疑會使學生興趣提高。
如,在解釋“蹴鞠”這一名詞時,如果教師有一定的足球知識,就可以與學生一同探討中國足球和世界足球,也許這會多占用幾分鐘的課堂時間,但卻可以使那些小足球迷對你刮目相看,而后這些學生就會覺得與老師有了共同語言。由此可見,擁有廣闊知識面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容易朝良性的方向發(fā)展。
綜上所述,如果一個教師具備了上述幾項素質,相信會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人,而教師的威信也會在教學的成功中不斷得到提高,更有利于下一輪的教學,而教師也可借此樹立良好的形象。在教學過程中以“高素質”的形象“先聲奪人”,獲得學生的信任和歡迎,這對于營造“樂學”氛圍,提高課堂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我們新時期探索心理教育與知識教學相結合,提高歷史教育工作者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