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戲劇教學;重點;教學活動;
評議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0—0122—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初中學生應具有初步的閱讀和欣賞戲劇的能力。而對于戲劇教學,有些教師以往總認為戲劇不是考試的重點內容,大多輕描淡寫地介紹與閱讀一下就完事,有些教師則把戲劇當作純語文課或純文學課來上了,忽略了戲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從而使戲劇的特點在教學中得不到更大的展現(xiàn),教學效果遠不能得到實現(xiàn)。或者只是指導學生“走馬觀花”熱鬧一下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些做法既挫傷了學生學習戲劇的濃厚情緒,抹殺了戲劇本身的趣味性,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本文將以《雷雨(節(jié)選)》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進行戲劇的趣味性教學,讓學生真正領略到戲劇的魅力。
一、確立教學重點
在《雷雨(節(jié)選)》一課的教學中,我立足于課標的要求,從單元教學的角度著眼,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為:通過節(jié)選部分的矛盾沖突及富于個性化的語言來解讀人物形象。
本課節(jié)選自《雷雨》的第二幕,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關鍵點,其豐富的矛盾沖突,能讓我們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從而解讀出其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考慮到了整個單元的教學。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及戲劇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在《雷雨(節(jié)選)》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以此作為切入點來把握人物的形象無疑是一個比較恰當?shù)慕嵌取ⅰ巴ㄟ^矛盾沖突及富于個性化的語言來解讀人物形象”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直接從戲劇矛盾沖突的角度切入對課文的賞析,并讓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體會到戲劇語言獨有的魅力,這樣就充分體現(xiàn)出了戲劇的基本特征,對于提高學生在戲劇方面的審美鑒賞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奠基和引導。
二、設計教學活動
在這個單元之前,絕大部分學生很少接觸戲劇作品。學生對戲劇的學習幾乎是“零起點”;而《雷雨》的情節(jié)、所表現(xiàn)的時代、人物的情感等又都與學生的生活較為疏離,這些都讓學生在面對這篇課文時很難打起精神來。在正式展開對課文的分析之前,首先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準備,然后再對戲劇的一般知識及《雷雨》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情節(jié)的前后關聯(lián)等進行必要的介紹和補充,讓學生有個整體的了解和把握。除此而外,還要注意以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我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頗費了一番心思。
其一,情境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就是成功的課堂。在《雷雨》這一課上,我特意設置了暴風雷雨來臨時的畫面,再配上雷雨轟轟隆隆的聲音,很好地創(chuàng)設了逼真的雷雨情境,渲染了氣氛,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給提起來了。
其二,課堂表演。
在課文的節(jié)選部分,人物的形象是通過人物的矛盾沖突和個性化的語言體現(xiàn)出來的,而表演就能恰如其分地使人物的語言、動作及神態(tài)得以呈現(xiàn),學生如果能夠通過認真的參與或者觀看表演,就體會到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解讀出人物的形象。
通過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觀理解,從而加深認識。因此,為了幫助學生體會人物內心的復雜情感和激烈沖突,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課堂表演活動,讓學生將節(jié)選部分最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搬上舞臺。這樣的設計既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三、引導學生評議戲劇作品
“評議”即說出對作品中的感人情節(jié)和形象或其語言的個人體驗。還是教授《雷雨》一課,最后用了近20分鐘的時間,同學們暢所欲言,因為人人參與了演出準備工作,誰都有話要說。有人說到劇情矛盾沖突,有人說到劇中語言的精妙,有人評說劇中人物。最后意見分歧比較大的是周樸園這個人物的評說。有同學認為周樸園是心地惡毒的壞人,有些學生認為周樸園是個心靈復雜的人,既有陰暗的一面,也有溫情的一面。這是學生深入理解劇情的表現(xiàn),我立即抓住這一點,引導同學們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做深入了解,更好地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戲劇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在學生的評議中進行戲劇的趣味性教學,讓學生真正領略到戲劇的魅力。
四、讓學生改編劇本結局
這節(jié)課,我讓學生在熟悉、了解全劇情節(jié)的基礎上,對原版《雷雨》的大悲劇結局進行討論,看看自己是否喜歡原故事的結局,然后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心目中《雷雨》的結局給寫出來。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下,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自由練筆、提高寫作能力,從而走近“戲劇”這個原本不太熟悉的體裁,并對其獨特的魅力有所體味。最終也實現(xiàn)了使學生“手動、口動、心動”的語文課堂要求。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