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閱讀教學;主體地位;興趣;閱讀數(shù)量;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0—0046—01
閱讀是搜索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角色,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zhì)量,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睂Υ?,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得出以下結(jié)論。
一、更新教學觀念,確立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很多教師不能充分相信學生,認為與其讓學生自己讀,不如教師多講些。于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教師就對文章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大加分析。由于學生自主讀課文的時間太少,對課文的認識并不真切,思考不深刻,感受不強烈,致使學生變成了一個聽者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讀者,他們體會到的“情”、感悟到的“理”無非是教師個人的讀書心得與體會。其實,作為一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更新觀念,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充足閱讀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我建構(gòu),讓學生自己閱讀,學會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注重單元導讀,激發(fā)閱讀興趣
從二、三年級開始,語文教材每一個單元的課文都以“導讀”的形勢,點名了每一專題的學習內(nèi)容和訓練要求,每一個單元一般由2~3篇精讀課文,1篇獨立閱讀課文組成。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學生認知特點,教師在每組課文學習前,都應以“導游”的身份帶著學生走進單元世界,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大致瀏覽一下本單元所學課文的內(nèi)容,學生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讀,也可以同桌齊讀。根據(jù)教材類型的不同,重點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閱讀期待。單元通讀要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通讀單元的導讀、課文、預習、閱讀提示、讀“金鑰匙”例話等。
三、擴大閱讀數(shù)量,培養(yǎng)獨立思考
這里所稱的數(shù)量一是指所讀讀物的數(shù)量,二是指閱讀涉及學科的類型數(shù)量,即指通常所稱的“閱讀量”與“閱讀面”。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社會進入了信息的社會,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們?nèi)ソ邮铡⑷ヌ幚?,小學生也有必要擴大自己的視野、活躍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有必要進行擴展閱讀,增大自己的閱讀量,擴展自己的閱讀面,盡可能多地擷取信息來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教師則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并提示閱讀方法,充分開辟多種信息源,組織學生進行信息交流,讓學生從中能接觸新觀念,學會獨立思考。
四、豐富閱讀形式,提高閱讀效率
1. 讀與表演相結(jié)合。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最好能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學會尊重作者、體味文章。在讀懂文章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將讀與表演相結(jié)合,這對培養(yǎng)學生遷移思維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讀與思相結(jié)合。開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無化”是無益的。只有邊讀邊想,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不斷地在重點詞句上圈點批注,抓住重點句段,再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書的意思,才能收到好的讀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示讀書筆記,鼓勵學生多記讀書筆記,將讀與思相結(jié)合。
3. 讀與寫相結(jié)合。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廣泛而豐富的語言和寫作范例,從讀到寫,由仿寫到創(chuàng)作,是指導學生寫作的有效途徑。如,模仿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自編一個童話故事講給別人聽,摘錄書中的好詞佳句等。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提醒學生、引導學生,做個關(guān)注生活的人,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寫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不但能積累許多寫作素材,而且能提高寫作水平。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