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國某知名大學的華人教授黃華格外忙碌,適逢擇校季,他不僅要在校園開放日,為來到這里參觀的學生和家長介紹校園情況,盡心盡力的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因為這些高中生或者本科生都有可能成為學校的生源。忙完一天的接待,下班之后他也沒辦法休息,因為他認識的一些中國學生會來找他聊天,而且最近已經(jīng)有不少去年秋季入學的中國研究生在跟他抱怨,主要內(nèi)容就是他們無法適應美國大學的課堂教學方式,有些同學甚至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抑郁癥的傾向。這讓黃華始料未及,盡管之前他已經(jīng)了解到有中國新生確實無法跟上美國大學的那種自由的教學節(jié)奏,但是卻沒想到會使得部分學生逐漸滑向抑郁癥的邊緣。
舍本逐末
這些和黃華教授傾訴的中國學生的問題,其實很典型。他們表示,只要是那些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他們都能完全適應,因為這些課程的教授,往往會有更具體的講述,學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根據(jù)教授的講述記筆記,可是他們一旦遇到那些以討論為主要形式的課程,就會有些力不從心,因為這類課程的教授講課速度很快,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在教學全過程更多充當?shù)氖且环N裁判的角色,學生才是教學真正的主體,他們往往會按照之前劃分的小組,針對一個話題進行討論,雖然中國學生早在國內(nèi)就已經(jīng)提前了解了這種教學方式,但當他們真正親身經(jīng)歷這一幕之后,才發(fā)現(xiàn)在國內(nèi)論壇上的那些描述文字顯得過于蒼白無力,由于他們所在的大學,這類課程主要集中在周三,所以中國學生都戲稱這一天為“黑色星期三”。
這些負能量的抱怨,并沒有讓黃華感到煩躁,反而激起了他探究下去的好奇心,當他問起這些中國學生為何會表現(xiàn)的如此痛苦和糾結(jié),學生們普遍反映在那些自由討論課上,美國教授會不停地提出新問題供學生們討論,而當他們想出上一個問題答案的時候,教授很可能都已經(jīng)問出三個問題了,所以中國學生無法像美國學生那樣和教授互動,因為他們把所有時間都花費在了思考答案這件事上。
面對學生的傾訴,黃華其實也無可奈何,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安慰這些學生,因為他知道美國大學課堂就是如此,別說這些學生,就是選修了他所教授課程的中國學生也在跟他抱怨,他們有的表示聽不懂自己的課程,有的表示聽完自己的課程之后,不知道學到了什么。作為從小生活在美國的華人,黃華從小接受的就是典型的美式教育,盡管一再安慰中國學生,但是他依然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于是他在一次教育沙龍上和一位老教授探討了這個問題,原本期待能得到老教授長篇大論的解讀,可是沒想到這位教授只對他說了一句話:中國學生不愛提問,而且,他們只追求答案,不去挖掘問題。這讓黃華恍然大悟,中國學生的思維的確如此,他們只是為了尋找答案而尋找答案,并不會將問題進行擴展,也不會同時將幾個問題放在一起思考,這樣就顯得孤立而片面,他們所做的正是舍本逐末的事。
“成績優(yōu)劣論”阻礙創(chuàng)新
表面看起來隨意自由,不問學生之事,只管教學的美國本土教授,其實比中國教授更細心。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會觀察來自各個國家學生的表現(xiàn),尤其是中國學生,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ohn教授就是其中之_。他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選修他的課程的中國學生都足夠優(yōu)秀,更為關(guān)鍵的是這些中國學生并不像其他中國同學那樣沉默寡言,他們在課上會積極參與討論,而且他們在課下也會主動找他討論問題,這些中國學生似乎正在顛覆John的傳統(tǒng)觀念,但是當他問起這些中國學生提問的目的的時候,他們卻表示這只是為了拿高分,進而又問了John如何避免拿低分;如何保持高分的訣竅,這讓John感到意外,甚至還質(zhì)疑他們來到美國學習的動機,因為美國學校本就是不以分數(shù)高低論英雄的,從千軍萬馬搏殺中獲得勝利的他們好不容易來到美國,卻還懷著“成績優(yōu)劣論”,這讓John感到不快,他也明確告訴這些學生,如果他們的提問是出于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出于探求理論目的,他完全可以傾其所學為他們答疑解惑,并且還會引導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并解決更多的問題,但如果僅僅為了分數(shù),他是不會答應的。
當然,面對John的批評,中國學生也謙虛的接受了,這又重新激發(fā)了他引導這些學生進一步適應美國教學文化的想法,于是他建議這些學生去資料豐富的學校圖書館借1-2本大部頭的著作,著作領(lǐng)域不限,并且規(guī)定讓這些學生在一個月內(nèi)讀完,讀完之后他會召集這些學生進行一個小范圍的小組討論,這個討論會比一般的課堂討論更加自由,他規(guī)定這些中國學生在看完著作之后想5個左右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是小組討論的命題,為了激發(fā)中國學生探索的潛能,John還規(guī)定這些問題必須有深度,而且必須具備延展性。
這對于初次來到美國大學的中國學生雖然是一種挑戰(zhàn),但是望著中國學生堅定的日臥申和表示接受的態(tài)度,John滿心欣慰,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在任何一門課程學習上游刃有余,他們的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