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10年美國旅游簽證,當你去膩了紐約、波士頓、洛杉磯等美國著名旅游城市后,哪里會成為你探索美國的下一站?
在2016中美旅游年展開之際,本刊對話美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新聞文化參贊耿欣(Lisa Heller),共同探討這一契機下中美兩國相互交流的機遇所在。
F=《出國》雜志
H=美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新聞文化參贊耿欣Lisa Heller
F:兩國將2016年定為中美旅游年,是基于何種想法?
H:美中之間的旅游活動一直在持續(xù)增長,特別是在最近幾年,我們看到有大量中國游客前往美國進行旅游,人數(shù)估計達到幾百萬人。
很多中國游客已經(jīng)到訪過了諸如紐約,洛杉磯,好萊塢等主要旅游區(qū)域。所以我認為中美旅游年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鼓勵中國游客到訪和探索美國其他一些地區(qū),比如我們的國家公園,美國西海岸的北部地區(qū),或者沒有到訪過的一些中部地區(qū)。
美國有十分多元化的區(qū)域、文化和美食,我們希望中國游客有機會可以來體驗這些不同的內(nèi)容。
F:2014年11月,美國對中國公民延長了旅游類和學生類簽證的有效期。請問到目前為止,美國大使館收到的簽證申請數(shù)量有何變化?
H:如你所知,在2014年11月,美國和中國達成了延長中國公民簽證有效期的協(xié)議,商務/個人旅游的有效期將延長到最長10年,學生簽證的有效期也延長到了最長5年。與我們預料的一樣,美國在中國及全球各地的使領館收到的中國公民的簽證申請數(shù)量在這之后有了大幅增加。從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簽證申請數(shù)量增加了53%。在這段時間內(nèi),美國大使館共向中國公民簽發(fā)了270萬張簽證,其中95%屬于旅游類或學生類簽證,只有5%屬于其他類別。
F:新的簽證政策將會促使更多中國公民前往美國旅游。在您看來,中國游客在赴美旅游過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H:總體來講,美國公民非常歡迎中國游客的到來。他們的到來能帶來經(jīng)濟、文化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旅游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產(chǎn)生人與人之間不同文化、風俗等方面的互動。當中國公民到訪美國時,他們會發(fā)現(xiàn)美國人的一些習慣與自己國家的不同,比如小費和排隊等方面。不過這些都是很微小的事情,而旅游能夠提供給你這個機會來學習和適應這些不同的習慣。
F:借助中美旅游年,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美國朋友來到中國旅行。您認為他們在哪些不同習慣上需要適應?
H:美國人來到中國也會收獲非常愉快的時光,中國也有非常豐富的資源供大家探索,比如歷史,文化,食物等。
美國人在來到中國后最需要適應的可能是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人口要比美國多很多,許多地方也相對擁擠。因此他們可能需要在這些方面有所適應。但對大多數(shù)前往中國旅游的美國人而言,他們帶著探索精神而來,希望對中國有親身體驗,了解13億人民是怎樣生活和工作的。他們很高興能看到這些,這是非常好的相互交流的經(jīng)歷。
F:有哪些方面是美國朋友能夠適應的?
H:中國人非常平易近人,他們喜歡和外國人聊天和交流,因此不論美國人走到哪里,大部分人都會感覺到很容易和中國人相處。很多美國人會在中國游覽旅游景點、品嘗美食,他們都有很愉快的經(jīng)歷。美國人喜歡照相并通過社交網(wǎng)站分享給自己在美國的朋友,這樣他們的朋友也能看到當下的中國,并會對中國的發(fā)展產(chǎn)生印象。通常,他們的印象都是很積極的。
F: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有能力出國去親自探訪美國。在這之前,人們更多的是通過書籍、音樂、電影等內(nèi)容來了解美國。您覺得這些內(nèi)容反映了美國怎樣的文化?
H:書籍、音樂、電影等內(nèi)容當然會對文化交流帶來一定幫助,但需要記住的是,它們是被當作綜藝內(nèi)容而不是新聞這樣的嚴肅出版物制作出來的。比如當談到電影時,人們知道《星球大戰(zhàn)》只是部電影,同樣的想法也應適用于其他綜藝內(nèi)容,比如美劇《紙牌屋》等。必須要了解到它們首先是娛樂產(chǎn)品,其次才是對生活和文化的部分反映。因此最好不要依賴于這些事物來獲得對一個國家或一種文化的全面認知。
這也是為什么親身感受是了解一個國家的更好的方式——你可能會看到許多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如果一個美國人來到中國旅游,登長城當然會是他們的選擇。如果他們在逗留期間乘坐了交通工具,那么會觀察到北京作為一個現(xiàn)代化的城市的另一番面貌,會發(fā)現(xiàn)這里有現(xiàn)代化的交通,比如公交車上也有無線網(wǎng)絡信號,這個在美國就沒有;他們會看到人們?nèi)粘I畹臉用?。因此,通過旅游,他們會收獲到最直接的,非常個性化的經(jīng)歷。
F:您是否同意中國人了解美國的方式要比美國人了解中國的方式多?
H:我認為在兩個國家中,都存在一部分非常小的群體對對方國家非常了解。他們可能是專家或者對對方國家有過很多研究。之后還有較大的一部分群體對對方國家只有有限的認知。這也是我們希望通過自身工作改善的一點——通過旅游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或文化交流——幫助這部分更大群體產(chǎn)生對對方國家更全面的認知。
在中國,我認為有一件事可以幫助加強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那就是為外國記者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這樣能使美國人更好地了解中國。這是我們的一個建議。
但總體來說,人們都是有好奇心的,想了解的更多。在美國,人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jù)評估方法的不同,可能也是最大的經(jīng)濟體。因此人們對中國有很大的興趣,他們很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國。
F:要增強兩國人民的了解,留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群體。但有時,有些中國學生希望美國學生首先邁出交流的第一步,而有些美國學生則認為中國學生應當自己首先開口交談,您怎么看待這一現(xiàn)象。
H:這一現(xiàn)象我們也有所察覺并有關注。我們發(fā)現(xiàn)最近幾年,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數(shù)量有大幅增加。我們會告訴美國高校讓它們注意到這一現(xiàn)象,并確保中國學生在讀書期間能獲得最地道的美國教育和文化經(jīng)歷。
我們每次和中國學生交流時都會告訴他們:不要害怕和美國人交流。即使你的英語沒有那么流利也不是問題。美國人是非常友善包容的,他們很愿意看到你與其進行溝通的嘗試。我們也努力鼓勵學生們?nèi)⑴c一些社團活動,參加體育活動,或者在全國旅游,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同樣的問題也會存在于留學中國的美國學生身上,他們中間也會有一些人對邁出交流的腳步有所顧慮。我們會鼓勵雙方學生都不要有所顧慮。
F:您對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有何建議?他們在留學時需要注意哪些事情,例如自身安全問題?
H:學生們不論走到哪里都需要注意安全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來到美國,會有一些事故發(fā)生,也會有極少數(shù)學生不幸成為一些犯罪事故的受害者,但這些情況都極為罕見。美國仍是一個可以前往的安全國家。
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每年都會有一些中國學生因溺水而死亡,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在溺水身亡的事故中的比例要比其他國家的學生高。因此我們每年都會告誡中國學生對水域多加留意,務必要先學會游泳再接觸水域。但總體來說,在美國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來到這里的游客和學生都有愉快的經(jīng)歷。
F: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低齡留學生來到美國接受中等教育,您覺得這些孩子在留美期間會產(chǎn)生哪些問題?家長將孩子在如此低年齡段送出國讀書是否明智?
H:將孩子在年幼時送出國是每位父母和每個家庭都要做出的艱難選擇。幾年前我也考慮過是把自己的女兒送去寄宿學校還是把她帶到中國。美國的大部分寄宿學校在為這些非常年輕、遠離父母又還沒有很好的獨立能力的孩子(14-16歲)提供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都做的很好。
將年幼的孩子送出去讀書是一個很難的決定。它取決于每個家庭的自身狀況,家長的想法,孩子的獨立性和成熟度,以及他們是不是對這樣的海外生活做好了準備……有些在寄宿學校讀書的孩子很享受這一經(jīng)歷,也會有一些人不喜歡這種學習——這都與孩子自身的個性有關,而不受國籍或其他背景的影響。
因此,它不是一件非好即壞的事。如果真的有不明智的決定,我認為那是當一個人不想做某件事,而你卻要強迫他們?nèi)プ?;或者當孩子想出國,你卻不同意的時候。當雙方都對出國留學有意向并有積極的心態(tài)和想法,這將成為一個很好的經(jīng)歷。
F:您認為學前教育會成為低齡留學的下一個趨勢嗎?
H:考慮到美國的教育體系,我覺得這不太可能。美國的寄宿學校大部分情況下提供的都是高中階段的教育,也有一些情況下提供7-8年級的中學教育。對于更年輕的學生而言,在缺少家長陪伴的情況下入學的可能性非常低。
F:最后再回到旅游的話題上,能否列舉一下可供中國游客選擇的美國旅游目的地,比如說一些不太被中國人所知曉的地方?
H:2015年,我們在大力推廣美國的國家公園,有很多中國游客還沒有到訪過那里。美國值得游覽的國家公園非常多:在西部,有十分著名的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和優(yōu)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又稱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在夏威夷有很大的火山;還有很多美國人喜歡在國家公園里進行徒步旅行,這些公園里的步道建設的都非常好,比如落基山國家公園(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里的步道;還有在美國東南部地區(qū),一些中國人不經(jīng)常旅行的地方實際上也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
對于中國游客來說,美國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并不會成為他們旅游的首選,但也能夠給他們留下許多美好的經(jīng)歷。希望借助中美旅游年之際,他們能夠對美國的不同區(qū)域進行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