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老齡化加劇,老年人逐漸成為巨大的消費群體。然而,走遍各大商業(yè)中心,多見孕嬰用品、時尚服裝專賣店等,鮮有老人用品專賣店。老人通常得跑遍大街小巷才能買到心儀的用品。在英國,老年人消費市場非常成熟,老人用品可謂琳瑯滿目,老人不愁買東西、娛樂消遣。
雖然英國社會并沒有直接鼓勵老年人“多上街,去購物”,但很多消費環(huán)境就是為上了年紀的消費者所設的。在英國主要城鎮(zhèn)都可以看到的瑪莎百貨公司,就是比較傾向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消費者的。在這里,老人可以買到口感更松軟的面包、鈣含量更高的牛奶,還可以買到適合自己身材的衣服。與很多商店銷售的花色鮮艷的衣帽鞋襪相比,這里的產品看似老套,卻更適合老人,比如在面料上,有的具備除菌排汗功能;上衣一般都是前面開扣,而不是套頭衫,為方便穿脫,外面看起來有扣子,里面則是可以反復粘貼的膠布;襪口設計得比較松,不會感覺勒腳。
在英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大型商場門口都會設置無障礙通道,即便腿腳不靈便、需要坐輪椅的老人也能輕松逛街。而且,商場還設有老人專用升降電梯,不用和年輕人擠來擠去。
此外,英國還有不少專為老人開設的咖啡館,供休閑娛樂之用。倫敦西區(qū)的肯辛頓就有不少,這些咖啡館的名字往往都很有歷史意義,像是“勝利日”、“往日時光”。在這里,老人可以點上一杯更合自己口味的咖啡,買幾塊甜度適中的黃油餅干,聽聽自己喜歡的老歌。因為很多老人都是這里的???,所以店員一看到他們進門,就知道需要做什么了。更貼心的是,咖啡館還專門設計了老人專用廁所,配有扶手、防滑墊等,以免發(fā)生意外。
英國政府統(tǒng)計發(fā)現,65歲以上老年人消費活動所產生的市場價值每年超過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9億元),其中1/3都花在了非健康護理領域,屬于日常普通消費,這也為英國人提供了數十萬穩(wěn)定的工作崗位。因此,英國一直非常重視老年人消費市場。在穩(wěn)定零售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的同時,智能手機被更多老年人所接受和認可,很多商家專門為老人設計了適合他們購物的手機應用軟件,令銀發(fā)族感到自己并沒有與社會脫節(jié)。
(據《老年生活報》伍鐸克/文)
美軍新規(guī):女人也能上前線
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日前宣布,美軍各兵種的所有崗位均向女兵開放,這意味著長達20多年“女人不能上戰(zhàn)場”的禁令成為歷史。
根據美軍1994年開始實施的禁令,直接參與地面作戰(zhàn)任務的職位不得使用女兵,女兵也不得被部署到旅以下編制、以作戰(zhàn)為主要任務的部隊單位。
五角大樓2012年宣布取消這一禁令的部分內容,將陸軍的1.3萬個崗位向女兵開放,允許女兵在作戰(zhàn)部隊的輔助崗位服役,例如坦克部隊機修兵和火炮部隊雷達操作員等。
2013年,應美國總統(tǒng)貝拉克·奧巴馬要求,美國國防部下令美軍所有分支在2016年前向女性開放戰(zhàn)斗部隊崗位。美軍各部隊隨后評估并上報開放戰(zhàn)斗崗位可行性,國防部長卡特定于2016年1月1日前就上報情況決定崗位開放范圍。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近期一項調查統(tǒng)計,美國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后發(fā)起的“全球反恐戰(zhàn)爭”中,截至2015年4月已有161名女兵喪生、1015名女兵受傷。這項調查顯示,美軍中已有超過9000名女性獲得陸軍作戰(zhàn)行動徽章,兩名女性因“在針對國家敵人的行動中表現英勇”而獲頒銀星勛章。
(據《現代金報》)
英國發(fā)布啤酒禮儀
很多人喝過啤酒,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喝啤酒有許多禮儀講究。
英國權威禮儀指導機構德布雷特出版社最近首次發(fā)布“啤酒禮儀”,教你有品位地享用這種古老飲料。
與一幫人一起喝啤酒時,別喝得太快,發(fā)現比同伴喝得快時就放慢速度,喝些水或不含酒精的飲料;在酒吧里點啤酒時要尊重同伴的選擇,而不要把自己喜歡的牌子強加于人??上仍儐杽e人想喝什么啤酒,如果他們沒有特別的偏好,再推薦你的最愛;啤酒好壞不在度數高低,最好把啤酒倒在漂亮的啤酒杯里慢慢品味a,而不要快速地喝下一杯又一杯;去酒吧喝啤酒,遇到服務非常好的服務生,可禮貌地請他喝一杯,這相當于給小費,雖然并非必須,但可以讓你和朋友們飲酒的氣氛更加其樂融融;記得把啤酒杯放在杯墊上,以免啤酒沫溢在桌面上;離開酒吧時,把空啤酒杯送到吧臺上,這樣的禮貌舉止會贏得服務生的好感,他們會在你再次光顧時把你作為“老顧客”,為你提供更周到的服務。
(據《老年生活報》)
韓國妙招防地鐵自私行為
首爾市計劃在地鐵車廂地板上貼上“愛心”標志,希望乘客不要張開腿,侵占別人應有的空間。
據韓媒報道,近日,韓國首爾市推動了一個計劃,在地鐵車廂地板上貼上“愛心”標志,希望乘客不要張開腿,侵占別人應有的空間。
首爾市在網站上發(fā)布了“請把腳放在心上,幸福搭乘地鐵”的文字說明和照片。首先在地鐵3號線試施行,圖中可以看到乘客乖乖地把腳收攏在了心形貼紙中。這一計劃主要希望藉此喚醒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應有的禮儀,讓每個乘客都能有舒適的空間。
該計劃還想提醒市民注意公共環(huán)境禮儀,比如在路上畫線,提醒排隊的民眾讓出通道;在地鐵車窗貼上標志,呼吁乘客緊抱自己的背包;在公路上印上向左看、向右看的眼睛圖案,提醒路人注意來往車輛。
(據新華網)
邊旅行 邊理發(fā)
給人理發(fā)是個有點枯燥的工作。俄羅斯理發(fā)師丹尼斯·尤申卻找到了讓理發(fā)變得有趣的辦法——邊旅行,邊給人理發(fā)。
去年,他做了個決定,要用6年時間周游世界。他騎著一輛摩托車從位于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家踏上“理”途。他自稱“摩托理發(fā)師”,車上帶著自己的生活用品和理發(fā)工具,一路上靠給人理發(fā)換取生活物資和各種體驗。比如,在跳傘時理發(fā)是俄羅斯人亞歷山大·奧爾洛夫提出來的,作為報酬,他請尤申到越南免費跳傘。迄今,尤申的足跡已經到達了蒙古、中國、韓國、菲律賓、越南、日本等國,在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給人理發(fā)。
尤申說,最難忘的一次理發(fā)經歷是在水下。當時,他在菲律賓的蘇祿海邊潛水邊給哈薩克斯坦人瓦西里·卡拉什尼科夫理發(fā)。由于是在水下,卡拉什尼科夫的頭發(fā)不停擺動,也很難一直保持站立姿勢。當然最終尤申成功地理了發(fā),還幫卡拉什尼科夫刮了胡子。
(據新華社 喬 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