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19世紀中葉的歐洲是一位身強體壯的大漢,那么此時的美國更像是一個剛剛睡醒的小青年,此時佩里和他的黑船艦隊還在組建中,距離他逼迫日本打開國門的行為還有將近十年,雖然完成了工業(yè)革命的美國已經(jīng)開始參與全球事務,但是英法“老大哥”瘋狂掠奪殖民地的強勢,掩蓋了這個在當時還微不足道,懸在北美大陸的國家。
賓夕法尼亞州的金斯頓,這個當時的荒涼的鄉(xiāng)村,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發(fā)展契機——賓州衛(wèi)理公會的管理者們來到這里,宗教的使命感讓他們立下決心改變這里蠻荒的面貌,他們當中威望最高的George Peck牧師向教友們提議,用教育改造金斯頓,因為他認為一個地區(qū)之所以會落后,就是因為人們?nèi)狈σ环N尋求突破的思維,只有讓人們具備這樣一種思維,才能激勵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改造意志。
初創(chuàng):漫長小夜曲
很多人可能會奇怪,美國一般會以“School”或者“Academy”來命名一所中學,而賓夕法尼亞衛(wèi)理公會創(chuàng)辦的這所中學卻為何直接用“Seminary”命名?其實這正是為了凸顯其神學教旨的色彩,因為“Seminary”類似于“theological college”。
根據(jù)校史記載,這所被命名為懷俄明高中的學校的初創(chuàng)期及其漫長(1844-1892)可見管理者對于學校發(fā)展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學校以其宗教賦予的極大的包容陛,迎接著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甚至還允許女生入讀,而且男女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都保持著相對穩(wěn)定的數(shù)量比例。在這段時期,盡管校舍略顯簡陋,但是學校有了供師生們在寒冬加熱食物的烘焙坊,學校逐漸步入正軌,而此時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就像一臺內(nèi)燃機,以其巨大的能量席卷著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西方國家,學校也借助這次產(chǎn)業(yè)革命獲得了發(fā)展,預備課程項目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初創(chuàng)期的懷俄明高中更像一位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而它的一舉一動都像在彈奏小夜曲,既美好,又惆悵。不過,站在時代大潮之中的懷俄明高中的所有師生都相信,當最后一首小夜曲彈罷,新的黎明就會到來。
斯普拉格時代:命運交響曲
懷俄明校友斯普拉格接任校長,預示著學校真的迎來了自己的黎明。他兢兢業(yè)業(yè)的付出,讓學校很快升級為知名的大學預科學校,而長期的操勞也讓斯普拉格的身體每況愈下,終因積勞成疾,孤獨的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與世長辭。從1892年接任校長到1930年去世,斯普拉格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母校。他沒能做到生于斯,但是他絕對做到了長于斯和逝于斯,這也許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為了表達對這位卓越校長的敬仰,學校所在的大街也更名為斯普拉格大街,而學校有好幾個辦公室和教室都以斯普拉格命名,所以當你造訪這所學校的時候,一定要跟為你指路的人說清楚你到底要去的是哪一個“斯普拉格”。
19世紀末的懷俄明高中就像所處的時代一樣,不斷在跟自己的命運抗爭,不斷以個人或者集體的付出為學校贏得榮譽,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校史上最為知名的一場橄欖球賽。當時,懷俄明高中校隊對陣曼斯菲爾德中學隊,激烈的拼搶使得雙方都沒有任何建樹,雙方殺得難解難允以至于將比賽拖到了傍晚,后來因為球場沒有燈光設施,而不得不在進行一半的時候就結(jié)束了。這場比賽,兩隊雖然打成了平局,但是懷俄明高中校隊的頑強讓對手都佩服不已,這頗有點像《三國演義》當中張飛在成都城下夜戰(zhàn)馬超三百回合而難分勝負的橋段。
從一戰(zhàn)期間負責訓練美國士兵,到20世紀50年代初創(chuàng)立幼兒教育機構(gòu),直到1951年與Wilkes-Barre Day School的合并,懷俄明高中才真正實現(xiàn)了從幼教到高中教育體系的建設,此時的懷俄明高中更顯從容。
斯戴得勒時代:情懷爵士樂
20世紀60年代的懷俄明高中陷入了發(fā)展的“泥淖”,它所承擔的預科教育的那所大學裁撤了音樂學和商學專業(yè),所以其大學預科項目也相應被裁撤。此時的懷俄明高中亟需一位力挽狂瀾的人物,這個人就是斯戴德勒博士,如果沒有70年代的那場颶風,他也許不會名垂校史。1972年6月的那場艾格琳颶風引發(fā)了洪水,并且給校園帶來極大的破壞,眼看先輩們創(chuàng)下的100多年的基業(yè)即將毀于一旦。正在這緊要關(guān)頭,斯戴德勒博士展現(xiàn)出他出色的管理才能,積極尋求幫助的他,獲得了尼克森集團的災后援助。
在財團的支持下,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在斯戴德勒博士堅強的意志力的推動下,學校正式啟動了災后重建。很快,包括鐘樓、藝術(shù)中心、學習資源中心在內(nèi)的一批新的建筑竣工,新的建筑也給學校帶來了好運,學生數(shù)量不僅翻了三倍,而且學校橄欖球隊還屢屢在重要比賽中拔得頭籌。當2010年斯戴德勒博士去世的時候,來參加他葬禮的師生都稱他為“時代領導者”,那封簡單的訃告匕僅僅寫了一句話:“他不僅救學校于水火,他還賦予學校新的生命”。這正是斯戴德勒博士的光輝寫照,師生們感念的不僅是老校長的再造之恩,更是對已逝過往歲月的追念,就像一首爵士樂,輕陜的節(jié)奏背后滿滿的都是情懷。
帕卡德時代:雄壯進行曲
懷俄明高中的發(fā)展并沒有因為斯戴德勒博士的退休和去世而停止,他的繼任者帕卡德同樣胸懷遠見,他不僅再一次擴張了校園,還根據(jù)學校的體育傳統(tǒng),締造了一支稱霸北美高中比賽的冰球隊和摔跤隊,為此,帕卡德還特意買下了一所廢棄的銀行,不惜重金將其改造成一座體育館,這座體育館也成為懷俄明高中摔跤隊專門的訓練場。帕卡德時代的懷俄明高中的體育一路高歌猛進,節(jié)奏感十足。
經(jīng)歷了數(shù)代人的辛勤耕耘,懷俄明高中已經(jīng)成為享譽北美的中學,如今宗教色彩逐漸褪去,現(xiàn)代教學理念早已根植校園,但是那一顆純凈的教育初心卻并未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