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活動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獨立探索的能力。
所謂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恰當的學習目標導引下,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動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的學習過程。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既有自主學習的共性條件,即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監(jiān)控能力、自我測評能力等,同時它又有其個性要求,即要針對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和小學生自身特點,來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點燃自主學習的激情。 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么好,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
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學習的良好開端??鬃訌娬{,學習的興趣比知識本身更重要。永遠的興趣,造就了永遠向前的人。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樂于去學習,樂于去做進一步的思考、探究,從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形成一種終身教育的良好模式。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做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和富有激情的言語去。創(chuàng)設一個有吸引力的空間讓學生樂于去發(fā)現,去探索。
古人說“親其師,受其教”。就是說教師可親可敬,學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誨。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學習氛圍。如果能夠結合不同學生的具體實際,確立旨在激勵學生主體精神的教育期望,并以此為基礎組織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就會給學生提供激勵性的信息和力量,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必然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覺性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習動起來,手、口、眼、腦并用,認、知、情、意、行并行,讓學生的思維充分的活動起來。 無論在課堂上還是日常生活教師都應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發(fā)問,鼓勵學生敢于探索,敢于發(fā)表不同的意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活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二、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時空。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讓他們在動口、動腦、動手中自己去發(fā)現,去感悟。如一位教師教學“圖形的拼組”時,先讓每個同學用一種喜愛的學具拼擺,然后小組合作拼擺,在個體不同擺法的基礎上,相互合作,相互接納,發(fā)揮了學習共同體的特點和優(yōu)勢。整體拼擺活動伴隨著說(用了多少個什么學具)、比(比哪個拼的圖形多、美,哪一組合作好)、幫(組內相互激勵幫助)等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充分經歷了自主學習的全過程,體驗了自主學習的艱辛與樂趣。老師在整個活動中始終是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增強主體意識。興趣是一種伴隨著注意而引起的從事學習的積極傾向和感情狀態(tài),是發(fā)展智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興趣能使學生的神經系統興奮水平提高,使學生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
目標賴于興趣,創(chuàng)設興趣源點。興趣是激發(fā)學生產生學習目標的靈丹妙藥,興趣可以使學生持之以恒的領悟和在對知識的頓悟,興趣能讓學生造成一種情景,從而引發(fā)學生思維、探求。數學學習目標的呈現應該向著趣味化方面發(fā)展,教師在數學情趣中扮演探索真理的引路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像一個小“數學家”一樣自己去研究、去學習。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懸念,啟發(fā)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變?yōu)閿祵W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緊密聯系起來,從數學的角度,并運用數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才能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想學”、“我要學”。
四、重視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在同桌間、小組內、班級集體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與過程,在合作交流中學生相互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間的“合作技能”,包括: 1.聽的技能。養(yǎng)成學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能聽出別人發(fā)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fā)言作出自己的判斷,豐富自己的理解。2.說的技能。有敢說的勇氣,說話時聲音響亮,條理清楚,語句完整,語言簡練且突出重點。3.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給別人有插話的機會,修改、補充自己原來的想法,體會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緒。
參考文獻
[1] 宋麗春. 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探究[J].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2012(09)
[2] 劉延琴. 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淺談[J]. 教育革新. 2012(06) [3] 田路. 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現狀的研究與思考[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3)
[4] 郭傳金. 小學數學“211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建構[J]. 中國教育學刊. 2011(S1) [5] 陳勤英. 如何在新課程實施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 2011(03)
[5] 李雪梅.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有效開展理論與實踐思考[J]. 文理導航(下旬). 2010(06)
[6] 陳勤英. 如何在新課程實施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