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yǎng)了主動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 學生 小組 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教學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通過合作學習,能彌補個人思維狹小單一的缺陷,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充分給予每個學生展示自我和鍛煉自己的機會;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重要學習之一,在小學數學中被廣泛的關注和應用。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優(yōu)化組合,強化合作。
合理組建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組織。合作交流小組的成員的搭配應根據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學習能力、性別、興趣愛好、家庭背景進行。一般4——6人一組,盡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相互取長補短,使組內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組建好的合作交流學習小組間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體現“組間同質”的原則。重視學習小組“領頭雁”的培養(yǎng)。這“領頭雁”必須具有多方面的素質,學習要優(yōu)秀,責任心要強,并能管住自己,而且樂于助人,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二、鼓勵合作探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首先是要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這是合作探究的前提條件。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合作交流習慣的培養(yǎng),鼓勵每一個學生都發(fā)揮其主體作用。
例如,教學小學五年級“三角形面積”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交流學習。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討論。問題1:我們所學過的哪些圖形的面積?學生們經過回顧舊知識,便在小組中展開發(fā)言,得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結論。問題2: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它們有什么特點呢?它有什么特別?然后,再自然過渡到本課的學習內容。
三、優(yōu)化師生關系,當好合作者。
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的角色又變?yōu)橐粋€合作者,要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的組織、引導外,還必須置身于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都要采用一種友好的,平等的,建設性地態(tài)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不能對學有困難的學生袖手旁觀,要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fā)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fā)現,不斷引發(fā)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處。要建構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讓學生學會尊重,幫助別人,樂于傾聽別人的意見,但不盲從。要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教師要適時變換角色,參與其中的學習、合作、交流,做個平等的參與者,耐心的引導者,熱情的幫助者。讓學生樹立“我與大家”,“我與集體”的觀念。良好的小組合作氛圍是實施合作交流學習的關鍵。老師應注重在學生中培養(yǎng)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認自身不足和虛心向他人請教的良好風尚,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學會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悅。
四、合作交流,培養(yǎng)協(xié)作意識。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協(xié)作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發(fā)生相互作用和聯(lián)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會群體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學生正是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得到發(fā)展的?!昂献鹘涣鳌钡慕虒W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手段,是開展的有組織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活動。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取了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使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使課堂教學不再出現被遺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學習,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同學之間互相啟發(fā),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吸收營養(yǎng),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認識”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從桌上眾多的學具中找出圓柱體,然后分組討論,“觀察這些圓柱體,你能發(fā)現什么?”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經過討論發(fā)現:圓柱體有3個面,上下面都是圓,相對的兩個面大小相等。教師對他們的發(fā)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這樣的學習探索中,學生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時時處處迸發(fā)著智慧的火花。另外,在數學合作交流學習的課堂上通過充分的合作與交流,營造了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
五、評價要全面而有激勵性。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勵性。首先是過程評價。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習過程的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更注重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觀察和介入,提供及時有效地指導,才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實事求是、全面準確地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進行評價,使各小組明確自己努力與改進的方向。其次是學習結果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既要體現個人的智慧,更要體現團隊的力量。因此在評價學習結果時,要讓學生個人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給予充分肯定,又要讓小組成員分享到集體成功的喜悅,及時獎勵優(yōu)勝小組,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下一階段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最后是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評價不能只是教師的評價,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生生互評,組間互評,力求全面,科學而又具有激勵性。
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鼓勵學生合作探究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對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促進其能力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每一位教師應具備“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加深對合作學習實質的認識,使之在實踐中落實,才能使學生多擁有一此些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從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