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作為幼兒教師,必須抓緊這個時期努力發(fā)展幼兒的語言,使他們在入小學前具備足夠的語言能力,受益終生。
【關鍵詞】 學習語言 幼兒教師 語言能力 受益終生
如何把握住這一關鍵時期,使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迅速發(fā)展,根據(jù)本人實踐,有如下幾點淺見。
一 、抓住契機會教學,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
因為小班的幼兒年齡小,語言簡單,在他們交往時動作多于語言,心里想什么,由于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說不出來。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場景:一個孩子在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另一個孩子沖上來就搶,兩個孩子互相之間為爭奪玩具大哭大鬧,卻不會用言語表達出自己完整的想法。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幼兒們產(chǎn)生一系列沖突,使其交際行為受挫。教師可以采取教給孩子互相交際的方法,讓他們學會用語言來溝通,在溝通理解的基礎上來完成人際交往。比如,在\"過家家\"、\"我是小醫(yī)生\"、\"美發(fā)課\"等課堂中,同伴之間可以說\"我和你一起玩吧\"、\"這個玩具我也喜歡,我們一起玩\"、\"我的玩具給你玩,你的玩具也給我玩。\"幼兒們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求,不僅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還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
二、注重在語言教育活動中,發(fā)展幼兒思維能力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fā)展過程;而思維的發(fā)展,又促進語言的構思能力、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tǒng)模式是注入式多,這是由于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后的模仿“說”。幼兒背誦了一些兒歌、詩歌、故事等文學作品,但如何運用并且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卻考慮不多。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fā)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培養(yǎng)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單讓幼兒具有模仿語言的能力,還要學習舉一反三,會依照原有的語言范例,填換內容,表達新的意思,從而具有口語表達能力。如教師上《猴子吃西瓜》時,有幼兒問:“為什么有的猴子說吃西瓜是吃皮的?”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求知欲就說:“是呀!為什么呢?”教師建議幼兒回家后讓爸爸媽媽買回西瓜,切開嘗嘗。通過品嘗和觀察后,老師請幼兒說說:“吃西瓜是怎么吃的?它的味道怎樣?”孩子們會說:“吃西瓜應該是吃里面紅紅的瓤,而不是吃皮”,“西瓜的味道是甜甜的”,“小猴子錯了……”。在實際觀察中,幼兒得出了結論,豐富了知識。在實踐活動中,幼兒動手、動腦,發(fā)展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分析比較和判斷的能力。教育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經(jīng)常保持主動、積極的情緒,使之求知欲旺盛,愛動腦筋思索,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從事物間的聯(lián)系中,初步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概括,發(fā)展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與語言能力。另外,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要注意采取綜合教育手段較好地達到教育目標。如講“等明天”的故事以后,老師讓幼兒用繪圖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種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小猴、松鼠、大象等。做好后,讓幼兒邊演示邊講,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在語言教育中,讓幼兒學得主動、活潑,使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
三、從日常生活入手語言是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
幼兒園的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表現(xiàn)以語言表達為主。然而,當前幼兒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往往參差不齊。如說話意識不強,語言活動中有囁嚅等不良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和對幼兒智力的開發(fā)。主要表現(xiàn)在平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重視了課堂語言活動,忽視了對幼兒日常生活中隨機語言的開發(fā);重視知識以及詞匯灌輸量的多少,忽視課外豐富幼兒知識,注重語言活動中教學內容的規(guī)范化,過多地使用圖片、靜物等教具引導,忽視幼兒通過體驗實際生活,直接去感知事物觀察以發(fā)展其能力、模仿能力和聽說能力;注意強調了集體中的整體觀念。這些都抑制了幼兒的自由交際活動和對其個性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入手,使幼兒能輕松,愉快地用語言進行交際,正確地表達一日活動中幼兒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每一個積極因素,鼓勵幼兒親自去看、去聽,激發(fā)幼兒說話的欲望。如下午吃點心時,是用圓形的小糕點,在幼兒認識香噴噴的糕點是圓形的時候,我就進行即興提問:什么東西也是圓形的?什么東西是香噴噴的?幼兒紛紛回答出:皮球是圓形的,火車輪子,汽車輪子是圓形的,還有太陽、鈕扣等等也是圓形的。蘋果、香水、蛋糕等是香噴噴的。我們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話,誘發(fā)幼兒積極發(fā)言。四、從教師自身入手,提高語言素質
俗話說:名師才能出高徒。在某種程度上,幼兒語言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教師語言素質的好、差。幼兒的模仿性強,教師的一言一行均為幼兒所注意。有時,一句隨意的笑話也能刻印在孩子的腦海里,并不時流露出來。如一次甲老師笑著說乙老師胖得象頭大肥豬。一幼兒聽了回家便告訴媽媽,說某老師象一頭大肥豬.既誤導了幼兒,又影響了老師的形象,能在幼兒和家長中間造成很壞的影響。因此,每個幼兒教師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均需加強語言修養(yǎng),在孩子的心靈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做一名幼兒教師必須有一定的語言文學修養(yǎng),懂得一些語法結構及修辭邏輯知識。一句話,一個意思可以用多種語言形式來表達,取得準確、鮮明、生動的表達效果。教師要善于運用詞匯,做孩子的語言表率!
總之,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工作,是一件難度較大但極其重要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達到訓練的效果。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采取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根據(jù)幼兒各自不同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合理的安排訓練課程和力度,避免引起幼兒的逆反情緒。
參考文獻
[1] 王向紅;;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探究[J];華章;2010年35期
[2] 南通高等師范學校 張衛(wèi)紅;充分發(fā)揮方言在幼兒語言教育中的作用[N];江蘇教育報;2008年
[3] 安塞縣鐮刀灣中心幼兒園 葉飛燕;淺談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N];延安日報;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