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導學式教學模式是在教師已經(jīng)認識和掌握了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一種模式。關鍵詞:自學教材、討論交流、啟發(fā)指導、練習總結
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筆者初步探索出一個政治課導學式教學模式。具體由以下四步構成。
第一步:自學教材
應如何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呢?
首先,要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營造出民主和諧的寬松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以更多的學習自主權,鼓勵他們獨立自主地研究學習。
其次,授人以漁,即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做到初讀、細讀和精讀相結合。初讀就是讓學生通讀全文,從總體上了解教材內容和結構,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教材目錄入手,把握教材內容和結構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細讀,讀課題(絕大多數(shù)是論點),讀每節(jié)課(單元)的前言,弄清各課所學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制成知識結構圖表,把握其內在邏輯聯(lián)系,形成單元整體印象。精讀,一讀“故事引導”,明確學習每一章節(jié)要達到的目的和要求。二讀每一框節(jié)的具體內容,弄清課本陳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事實,掌握其基本內容、觀點、立場和方法。三讀課外資料。特別是時政資料尤其要注意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好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借以加深對理論觀點的理解。初讀一般用于剛開學上新課時,細讀用于每單元開始,精讀用于每一章節(jié)。精讀是主要方法。
第二步:討論交流。
學生通過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相互探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可以提高認識水平和獨立鉆研的能力。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討論可以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為培養(yǎng)能學習、會學習、有創(chuàng)見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課堂討論的問題來源有三:其一,在學生自學教材過程中,學生間對某個問題的認識發(fā)生分歧,或者學生對課本結論提出懷疑時,教師不作正面回答,將分歧點或疑點交給學生討論。其二,教師在備課中,根據(j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討論題。如在講授初三“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丟”這一內容時,可提出“在今天,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還要不要艱苦奮斗?”要求學生結合有些同學中存在的隨意浪費現(xiàn)象,談談自己的看法。其三,引進時政資料進行討論。討論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同桌的兩人,也可以是小組或全班討論,還可以是設立正反兩方觀點的爭論。教師應有意識、有準備地設置問題,將討論引向深入。既要防止討論過于簡單,出現(xiàn)眾口一詞的場面;又要防止問題過于深奧,出現(xiàn)無言應答的冷場現(xiàn)象。
第三步:啟發(fā)指導。
做好對學生討論的啟發(fā)指導,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尊重學生。我們所面對的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有自我意識和尊嚴,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別人的尊重和理解的個體。他們對人對事有自己的見解和評價,渴望別人耐心地傾聽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說教,要求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十分強烈,同時理解力、概括力、辯證思維能力也在初步發(fā)展階段。作為教師應充分了解他們的思想、個性、知識等現(xiàn)狀,把師生關系確立為平等的地位,共同參與討論,各抒己見,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此基礎上,加以適當?shù)闹笇?,耐心地說服教育,使課堂討論達到和諧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視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學習和發(fā)展智力的動力,對討論的開展和深入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討論進程加以調控,并不時地運用幽默的語言、機智的思辨力、風趣的體態(tài)把討論氣氛引向和諧、熱烈,避免討論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氣氛而停止。
再次,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于一些討論的問題,教師事先精心準備,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是必要的。但更有說服力的,還是從實踐中找真理。如在講授初二“環(huán)境狀況不容樂觀”這一內容時,在學生自學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提出討論題:“我們對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狀況滿意嗎?”
然后帶領學生到城東的小河去調查、考察,再回到課堂進行匯報。這樣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依據(jù)自己到小河里看到的垃圾雜物飄浮,河水污濁的現(xiàn)象得出自己的結論,得到正確的觀點。最后,重視歸納整理,總結評價。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歸納小結,對討論結果根據(jù)學生的討論情況加以綜合。得出正確的觀點、結論,使學生在情感上達到共鳴乃至完全接受,并對討論作一個評份,肯定每次討論中成功的地方,鼓勵表揚在討論中有上佳表現(xiàn)的學生,為下次的討論奠定基礎。
第四步:練習總結。
通過練習、復習、小結、行為訓練等,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納入已有的體系中去,并自覺運用所學理論指導行動。
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題,習題應源于教材,又要活于、高于教材,既要覆蓋知識點,又要突出重點。要體現(xiàn)啟發(fā)性、針對性、多樣性和系統(tǒng)性。練習的形式要活潑多樣:從題型上,要有選擇、判斷分析、理解說明等;從學生回答方式上,要有口答、筆答、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競答、抽簽回答等。練能使教師及時地獲得信息,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和進展程度,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然后及時補救。 經(jīng)過筆者多年的摸索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想政治課導學式教學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構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有利于落實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一方面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和精心組織;另一方面,又必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運用,只有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