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我是教室里的老師,不如說我是行走在教室和郵局之間的郵遞員。自從2015年9月與北京的梧桐雨老師的二年級結對以來,我便成了一名兼職郵遞員。一個學期里,我們小螞蟻收到小蜜蜂的贈書,并和小蜜蜂保持書信往來,結下深厚情誼。
如今寫信回信成為我的小螞蟻與梧桐雨老師的小蜜蜂最盼望的事。在來來往往的書信交流中,孩子們懂得了關心朋友,書面表達能力越來越好,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村里的孩子了解了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產生了對外部世界的渴望,更加懂得讀書的珍貴。
當然在教室里所做的事遠不止這些,只是這一點最為突出罷了。這學期以來,我每月都會為教室里的生命頒獎。我并不是盲目表揚教室里的每一個生命,而是根據他們在日常學校中的點滴表現(xiàn),以及家長反饋的信息,凝結成對每個個體生命的尊重和鼓勵。就是那一張張小獎狀,也是那一句句真切可感的話語,使教室里的生命在逐漸被喚醒,悄然發(fā)生著改變。此外,我每月都堅持帶學生出去一次,這已經成為我們的約定。9月,樹葉開始變色、飄落,我們一起在學校后邊的小樹林尋覓自己最鐘情的那一片,回到教室我們裁剪制作樹葉畫。10月,果掛樹梢頭,薯埋田地溝,我?guī)е鴮W生在堤壩邊、潁河畔,挖坑撿柴燒紅薯。學生們從堤壩向下奔跑的歡樂被我用手機定格下來。11月,我因外出學習沒能帶孩子們出去,回來后遭到一片數(shù)落。12月,我們充分利用校園里現(xiàn)有的基礎設施,一起度過了美好的下午。此外,每隔一周的鉛筆字書寫比賽如約進行,看到孩子們寫的字越來越工整,內心涌動無盡的喜悅。最令人興奮的莫過于通過了完美教室的申請,我的小螞蟻們終于有更多的書讀了。一年級時,碧霄老師的捐贈和我自己購買繪本給孩子們讀,二年級梧桐雨老師和她的家長們又伸出援助之手,現(xiàn)在又得到新教育基金會的支持,孩子們的生命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滋養(yǎng)。
一年來,我學會了接受。遠離老家在另一個區(qū)上班,我接受了;在最偏遠的鄉(xiāng)村教書,我接受了。學校破敗不堪,我接受了;聽村民的不堪之言,我接受了;帶一年級班主任(現(xiàn)在二年級),我接受了。
剛到這所學校來的時候,我也在日記中記錄歲月的點滴,只是那點點滴滴中不僅僅是油墨,還有那寫著寫著便淌下的眼淚。不知道是哪位作家說過,其實每個人在本質上過的都是同樣的生活,只是心態(tài)不同罷了。于是,這句話改變了我對工作對生活的態(tài)度。從此不斷地給自己陽光,并把陽光播撒。我清楚地知道,接受,唯有接受才能改變。
(作者單位:安徽阜陽市穎東區(qū)楊樓孜鎮(zhèn)王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