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如果沒有新教育網(wǎng)絡師范團隊的力量,我不知道從教二十年我還會不會對專業(yè)書籍以及師范時讀過的小說感興趣。在辦公室,當我批注著契訶夫的小說時,同事玩笑間對我看這種文本不可理解,讓我知道在更多人喜歡快餐閱讀、網(wǎng)絡碎片閱讀的大環(huán)境下,喜愛書本看似乎有點另類卻彌足珍貴。
在網(wǎng)師,除了跟隨講師閱讀受益,我想最大的好處還在于養(yǎng)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因為圖書館離上班的地方很近,這一年,我跑圖書館的時間多了些,由起初僅陪兒子在圖書館閱覽,只為兒子借書,慢慢習慣了“3+1”(每次兒子借3本,我借1本)。涉獵的范圍也逐漸由教育專業(yè)書籍到純文學類書籍。從《小學語文教師》《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人民教育》等雜志,到龍應臺的《目送》,到白巖松的《幸福了嗎》《痛并快樂著》,
莎士比亞戲劇,再到百家散文,常常有那些觸動生命的文字,讓我眼前如詩似畫,摘錄其于筆記本上。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快餐閱讀或已成為大眾化的閱讀方式。網(wǎng)師組長、講師微博是我每天必須關注的,閱讀中,我常常被一種力量鼓舞著,每天精神振奮,學習有目標?,F(xiàn)在,我每天必讀“守望新教育”“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好老師”“作文導師團”“新網(wǎng)師”等幾個微信公眾號,在這里,閑散的時間被串聯(lián)起來,雖然讀并不一定都記住,但是行動卻已悄然變化著。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教育科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