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青銅銹的影響,很多青銅器發(fā)生了嚴重腐蝕。很多文物保護工作者對其腐蝕機理進行了全面研究,為青銅文物的保護作了杰出貢獻。課題主要是利用紅外光譜儀再現(xiàn)AMT的腐蝕機理。實驗表明:AMT能夠提高青銅文物的抗腐蝕能力,因為青銅表面生成了Cu(Ⅱ)-AMT絡(luò)合物多層交叉網(wǎng)狀的致密有機絡(luò)合聚合物膜。
[關(guān) 鍵 詞] AMT(2-氨基-5-巰基-1,3,4 -噻二唑);紅外光分析;青銅緩蝕劑
[中圖分類號] TG174.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0-0095-01
青銅器是我國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目前,AMT保護青銅膜能完全去除銅銹,而且不含氯離子,防止了青銅器的進一步腐蝕,這是從前的銅緩蝕劑BTA(苯并三氮唑)做不到的,其緩釋原理有待于分析研究。因此,本次試驗主要探討AMT緩蝕劑在保護青銅方面的緩蝕機理。
一、試驗
將鑄造青銅樣品脫脂干燥。在青銅樣品上滴加一定量0.1mol/L HCl + 2 mol/L H2O2的混合水溶液, 在28℃空氣中保持18 h后即得到帶有粉狀銹(Cu2(OH)3Cl)的青銅樣品。配制BTA和AMT溶液。將BTA和AMT溶液在水浴加熱器中60℃保溫6小時后,取出濾干凝膠。取出少許凝膠試樣和AMT,把它們研磨后用KBr壓片,并用PE spectrum one(B)型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進行檢測分析。
二、結(jié)果與討論
(一)實驗結(jié)果
帶有粉狀銹的青銅樣品分別與0.25 wt%AMT和3.00 wt%BTA水溶液反應(yīng),得到凝膠,利用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對所得凝膠及AMT、BTA進行透光吸收測定,得到以下圖譜。
(二)結(jié)果分析
AMT與青銅發(fā)生反應(yīng),在青銅的表面形成銅銹Cu2(OH)3Cl,化學(xué)反應(yīng)式為:Cu2(OH)3Cl + 4C2H3N3S2 → 2C2N2SH2NSCuHSHSN2C2 + 3H2O + HCl。
1.在AMT標準試劑紅外光譜圖中的2385 cm-1處出現(xiàn)γS-H弱吸收峰,而凝膠的光譜圖中卻不存在,這說明AMT的γSH基團在凝膠的形成過程中丟失了氫原子,S與金屬成鍵。
2.由圖1可見,AMT與銅銹凝膠紅外光譜圖中的3118 cm-1處有寬的吸收峰,是Cu(I)-AMT絡(luò)合物的典型特征,而1323 cm-1處的弱吸收峰為Cu(Ⅱ)-AMT的特征。所以AMT與銅銹形成的凝膠的主要成分為Cu(I)-AMT結(jié)合物及少量Cu(Ⅱ)-AMT結(jié)合物。
BTA與青銅發(fā)生反應(yīng)的表達式為:
在BTA標準紅外光譜圖中的2354 cm-1處有一個γN=N弱吸收峰,而BTA與銅銹形成的凝膠此峰消失,這說明BTA的N=N基團的N在凝膠中失去電子且與銅銹中的Cu形成鍵。
使用AMT水溶液處理青銅,標準青銅樣品變成金黃色,由此可見BTA水溶液處理青銅外觀效果明顯好于單一AMT水溶液。
三、結(jié)論
1.AMT與粉狀銹Cu2(OH)3Cl可以生成Cu(Ⅱ)-AMT絡(luò)合物有機絡(luò)合聚合物膜:Cu - Cl + 2C2H3N3S2C2N2SH2NSCuHSHSN2C2+H++Cl-;也可以生成的Cu(I)-AMT。
2.BTA與粉狀銹Cu2(OH)3Cl發(fā)生了化學(xué)反應(yīng):Cu2(OH)3Cl + 2C6H4N2 - NH → 2(C6H4N2-N2)2Cu + H++Cl- + 2H2O,形成了線型結(jié)構(gòu)配合物Cu(I)-BTA。
參考文獻:
[1]孫曉強.青銅器的腐蝕與保護探討[J].文物世界,2002,53(6):56-60.
[2]徐飛.緩蝕劑BTA與AMT保護青銅文物的對比研究[J].文物保護,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