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藥學中的物理化學及分析化學受到越來越多專家及醫(yī)護人員的重視,兩者為藥學中最重要的兩項內容,對于藥學研究也具有較重的指導性意義。從藥理化學和分析化學兩方面入手,主要闡述兩者的基本概念、發(fā)展歷程及作用等,以此為藥學研究提供相應理論支持。
[關 鍵 詞] 藥學;藥理化學;分析化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0-0094-01
隨著我國醫(yī)療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與進步,藥學研究水平越來越高。其發(fā)展主要依賴于藥物分析技術,藥學研究對我國醫(yī)藥事業(yè)開發(fā)、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促進意義,能夠間接提升我國經濟水平,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健康保障水平。
一、藥物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基本概念
(一)藥物化學概念
所謂藥物化學主要是將化學分子原理應用于藥物研發(fā),從科學角度分析化學藥物的基本構成、生物效應及相應藥性原理等相關內容,用于新類型藥物研發(fā)。藥物化學研究需要兩方面來共同促成,其一是生物學,另外一方面是化學,其在藥物研發(fā)中主要明確藥物的活性物質或藥性機制,分析患者用藥治療后,藥效對機體的代謝作用,及機體對藥物的適應情況及吸收情況等。
(二)分析化學概念
所謂分析化學主要是指對物質中相關藥物成分、不同結構含量等進行測量,將測量的物質指標進行化學分析,其屬于物質化學分析的一門科學,除此之外,有關于物質成分測量所用儀器也包含在內,屬于分析化學的一部分。分析化學中對藥物成分進行測量分析的方法被稱為化學分析法,這種方法在測量過程中主要應用天平和所要測量的物質及試劑,將其用玻璃器皿盛放,將所測量的物質成分計量指標與測量過程中出現的化學反應兩者相互對應分析,以此得出結論。另外一種分析方法即儀器分析,這種方法在滿足上述作用的同時還能夠進行微量分析及形態(tài)、結構分析等。
二、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的發(fā)展及作用
(一)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的發(fā)展
早在19世紀,物理化學這一概念被提出,并且于30年代和40年代蓬勃發(fā)展。物理化學概念被提出后科研人員研制出了磺胺類藥物,投放于臨床治療,響應效果較好,對患者的預防感染及臨床治療均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在投放應用的10年內,β內酰胺類抗生素研發(fā)技術逐漸完善。于19世紀40年代有相關研究人員研究出了抗菌藥物的藥性、活性及藥物機理等,將其與藥物成分及結構等相關內容相互融合,用于新藥的研制,就此不同種類藥物越來越多。于19世紀末時,通過研究人員的努力,對于新藥的研制不再僅依靠藥物活性機理及其成分結構方面入手,新藥的不斷研制也是物理化學逐漸認識的過程,研究人員能夠明確大部分種類藥物在機體中出現的生化效應,能夠明確不同類藥物應用于人體其活性及產生的藥效,就此于19世紀末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病癥患者的實際患病情況入手,分析患病原因,實現新類型藥物研發(fā),對癥下藥治療。
于20世紀分析化學理念被提出。分析化學除了分析方法以外,其能夠用于新藥研制主要依賴于分析儀器,在不斷探索發(fā)展的過程中,儀器分析方法逐漸占據主要地位。在整個20世紀中,40年代至80年代之間,出現了三大重要學科領域,即材料學、環(huán)境學和生命學科,這三大學科通過與儀器分析方法聯(lián)合應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就、完善了分析化學,促進其發(fā)展進步。從當今環(huán)境來看,儀器分析方法又與計算機信息科技相互聯(lián)系到一起,以計算機為載體、以網絡信息為媒介,將分析化學中測量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收納,最終錄入電腦,實現信息傳輸及智能分析。目前,信息化儀器分析中最具代表性的即為傳感器的發(fā)現及圖譜快速檢索和實驗室自動化等。
(二)物理化學及分析化學的作用
從不同角度來講,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的作用存在一定差異,是不同的。物理化學更偏向于藥物活性、機理及藥性和機構的研究,極大促進了早期藥學的研究與發(fā)展,為后續(xù)的新類型藥物研發(fā)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20世紀內的分析化學主要是用于藥物成分、劑量的測量及化學實驗反應研究,其屬于實驗方法的一種,并且在儀器分析發(fā)展進程中,挖掘了與藥學有關的不同學科,為藥學研究提供更全面、系統(tǒng)的理論支持,促進藥學研究。當前,儀器分析法融合計算機信息技術,實現了儀器分析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其具有測量分析數據準確可靠、操作迅速等優(yōu)勢,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儀器設備購置昂貴并且對儀器操作者要求較高,操作繁瑣,這些都是局限性。從大方面來講,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的豐富及發(fā)展對于我國藥學研究均具有一定促進作用,通過對不同藥物運作機制的研究和不同藥物成分實驗研究,研發(fā)了不同類型的新藥物,將其用于臨床治療。
綜上所述,藥物化學和分析化學是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不斷發(fā)展中融合不同新技術,為藥物研發(fā)、臨床治療及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都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巧峰,王全軍,劉雪英.藥學專業(yè)無機化學教學實踐與體會[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4,16(7):507-508.
[2]杜利月.高職高專藥物化學教學探討[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5):54-55.
[3]彭婷婷,安蕓,董曉輝.高職高專藥物分析專業(yè)課程改革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18):3010-3011.
[4]袁強,何嵐.關于藥學類專業(yè)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探討[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1,29(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