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陶行知先生說過:“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shù)臓I養(yǎng)?!庇辛诉m當?shù)臓I養(yǎng),才能發(fā)揮高度的創(chuàng)造力,因而教育應當充滿愛。鑒于家庭、學校、社會等眾多因素,許多中職生是缺愛的。比如父母疲于奔命、忙碌工作,無暇關注孩子,親子交流甚少;又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因教學任務繁重,對學習后進生關注少??芍新毶幱谇啻浩?,自尊心強,自我意識日益強烈,需要肯定他,樹立社會立足的自信心和獨立決斷的魄力。因此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行為,甚至道德等方面存在嚴重缺失時,班主任作為學生的第二任家長,即使面臨更多、更大的問題,也不能附和他人埋怨,甚至瞧不起學生,唯一的做法是主動為這些問題學生提供幫助。在平日的班級管理中,教師嘗試利用欣賞的方法開展教育工作,已初見成效。
[關 鍵 詞] 內在動力;欣賞教育;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0-0041-01
一、欣賞教育的意義
(一)欣賞教育是樹立學生自信的心靈雞湯
莎士比亞說過:“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苯處熞痪湔嬲\的贊揚,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輕柔的安撫,如晨露夕暉一樣寶貴,可以幫助學生推掉心中自卑的大山,樹立偉岸的自信豐碑。班主任應把陽光灑向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他們相信“我能行!”
(二)欣賞教育是挖掘學生潛能的內在動力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班主任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用放大鏡去看中職生的閃光點,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給每一朵以開花的時間,欣賞學生,使學生的內在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三)欣賞教育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
南風北風的故事使我們知道溫暖勝于嚴寒。在教育培養(yǎng)中多點“人情味”,班主任應把握溝通技巧,尊重善待學生,以寬容的態(tài)度發(fā)自內心地鼓勵他,讓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師的心中仍然有希望,這也能讓學生真心的擁護與愛戴教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良好班風建設。
二、欣賞教育的實施方法
(一)教師樹立欣賞教育的理念
俗話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未埋怨莊稼,相反從自身找原因。每個人的成長都會有彎路,尤其是敏感青春期的中職生。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犯錯誤時,我們不應該一味地埋怨他們,嫌棄他們。要樹立欣賞教育理念,尊重學生,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及時充分肯定和不斷強化,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學生在受到賞識的心態(tài)中覺醒。要有耐心,循序漸進地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把欣賞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階段。
(二)欣賞教育潤澤每個學生
欣賞教育不能僅針對個別學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一視同仁,不可厚此薄彼,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用相對應的方法,先識后賞。對優(yōu)秀的學生,我們要在欣賞的基礎上更加嚴格要求。對于后進生,教師要仔細挖掘其潛在的能力與價值,并將優(yōu)點“小題大做”,形成“羅森塔效應”。班主任希望學生進步,就應該廣開鼓勵,鼓勵的面要廣于預計的面,這樣才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欣賞教育實施因人而異
陶行知先生說過:“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草一樣,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毙蕾p教育的本質就是在承認差異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長處與優(yōu)點。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更要全面地看待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切忌一葉障目,更不可因為一個方面的不足而全盤否定他們。與此同時,適度地降低對學生的期望值,教育目標是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才能寬容地、真切地看到學生細微的進步,不要產生“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挫敗感,同時學生也能獲得進步的自豪感,提升向好的欲望。
(四)為學生創(chuàng)造被欣賞的機會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杠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每個人都希望被贊揚、被關注、被尊敬,學生也不例外。如果我們給學生合適的舞臺,他們將盡情地綻放光彩??墒窃诤芏鄷r候,光環(huán)照耀的都是優(yōu)秀生或情商較高受教師歡迎的寵兒。對于中下部分的學生缺乏能力能量受到厚愛,常常處于教師愛的邊緣地帶,甚至是教師厭惡的對象,這部分學生其實更盼望獲得大家的表揚和關注,更需要教師去尊重、去欣賞。創(chuàng)造機會給學生受表揚的機會能喚醒中下層學生的進取心和自信心,形成全體進步的積極班風。
“愛我你就夸夸我”,這是孩子們的心聲。欣賞教育是浸潤中職生心田的一絲甘露、一縷陽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愛滿天下就是以生為本的最好體現(xiàn),更是教師的教育智慧與教育藝術。
參考文獻:
[1]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王智杰.中職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16).
[3]謝賢娟.淺論賞識教育對職校后進生的轉化[J].文教資料,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