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6點,隨著夜幕降臨,大人們開始呼喊在村子里玩耍的孩童回家吃飯。竹秀園村復歸平靜后,54歲的房時珍正在準備出門。房時珍是中山市南區(qū)竹秀園中心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兼六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是夜,她將繼續(xù)她堅持了20年的家訪。房時珍是清遠市連州人,多年的教學經歷,不僅讓她成為學生尊敬的老師,也讓她與很多家長成了好朋友。(2016年11月8日《中山日報》)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即時通訊工具的廣泛應用,“網絡家訪”目前正成為老師和家長交流的重要方式,甚至大有棄面對面家訪之勢。面對面家訪看似有些過時,但不可或缺。因為有些照顧孫輩的留守老人,對微信、QQ很陌生;有些工作忙碌的年輕父母,也難以時時盯著手機看。此外,“網絡家訪”與面對面交流,給學生與家長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影響和效果,也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有涉學生的重大問題時,老師與家長面對面無間距交流與溝通,顯然是網絡家訪所無法完全做到的。畢竟,網絡只是一種交流工具,重要或重大問題,或細致入微的感情、思想交流等,還是面對面地溝通,才能達成最佳效果。
反過來,再看房時珍老師“堅持20年家訪”的現(xiàn)實面對面溝通,無疑就是一種教師積極深度履職的表現(xiàn)。而在現(xiàn)實社會復雜、人心浮躁的情況下,“堅持20年家訪”無疑是另一種教育清風,不管是就時下基礎教育出現(xiàn)的不和諧、不清明現(xiàn)象等而言,還是就社會其他方面而言,都具有滌蕩心靈、凈化社會風氣的作用,值得堅持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