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科相關知識的形成與構建離不開物理工作者所進行的大量物理實驗。實驗對于初中物理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體會,以“探究實驗”“家庭實驗”為切入點,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理念及模式的創(chuàng)新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講究創(chuàng)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xiàn)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呢?筆者對此持有如下兩點認識與看法:
一、適當將演示實驗轉化為發(fā)展學生技能的探究性實驗
當前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模式多固定為演示實驗,即物理教師一邊講解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呈現(xiàn)的實驗結果一邊進行驗證性質的實驗。不可否認,演示實驗有利于學生從實驗操作步驟中明確一定的實驗操作流程,但演示實驗也存在著明顯的弊端,具體表現(xiàn)為:在演示實驗中多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被動地聆聽實驗步驟或者結果,不僅學生的實驗參與興趣得不到很好的激發(fā)與調動,而且演示實驗并不利于學生的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驗證、實驗結論歸納等在內的實驗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鍛煉與發(fā)展。
因此,筆者在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將一些難度適當?shù)奈锢韺嶒炗山處熝菔緦嶒灨臑閷W生自主探究性質的探究性實驗,即鼓勵學生依據(jù)已有的知識積累嘗試自主設計物理實驗操作步驟。如,筆者曾在實驗課上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粘貼式掛鉤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好幫手,可以幫助我們掛各種不同的物品,大大節(jié)省了空間。那么,請問粘貼式掛鉤所能承擔物體的重力大小是否與粘貼式掛鉤的面積有關呢?”并要求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能驗證上述問題的物理實驗方案。
由于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因此,他們的實驗參與興趣格外熱情高漲,并都積極投入到小組探究實驗活動中。以下,即為某學生小組憑借小組成員智慧所制定出的最終實驗驗證方案:
1.選用兩個材料、形狀完全相同,但掛鉤面積不同的兩個粘貼式掛鉤,將其分別用力粘貼到實驗室的墻上;
2.用物理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用力拉動掛鉤,記錄掛鉤脫離墻面時的各自數(shù)值F1和F2;
3.對F1和F2進行對比,得出結論。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將演示實驗適當轉化為學生自主合作性質的探究實驗,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物理實驗參與興趣與積極性,更能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合作探究空間,有利于切實促進學生物理實驗自主探究技能的進步與發(fā)展,有著一舉兩得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適當將課堂實驗轉化為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家庭實驗
任何學科知識都來源于與學生密切聯(lián)系的社會生活實際,初中物理實驗也不例外??v觀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其中蘊含有豐富的物理實驗資源。對此,筆者認為,初中物理教師不應將實驗教學固定為實驗課課堂上,而應當適當將其擴充、轉移到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中。
在對其形成了深刻的認知之后,筆者將其靈活運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并真正收獲了預期的理想教育效果。如,在學習了“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節(jié)內容之后,筆者要求學生結合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利用各自家庭中隨處可見的生活物品嘗試進行“聲音不能在真空中進行傳播”的實驗。有位學生就利用家庭中的真空收納袋以及可以播放鈴聲的手機進行了如下家庭小實驗:
1.將手機調整到鈴聲播放頁面,并確保其能持續(xù)進行音樂的播放;
2.將播放中的手機放到真空收納袋中,并利用抽氣筒將收納袋中的空氣完全抽離出來,盡量還原其真空狀態(tài);
3.觀察真空狀態(tài)中的手機聲音傳出情況,得出結論。
再如,另一名學生則利用家中常見的玻璃瓶、暖水瓶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
1.將正在播放音樂的兒童模型手機放入普通的玻璃瓶中,用蓋子將該玻璃瓶塞緊,觀察手機模型是否能發(fā)出聲音;
2.將正在播放音樂的同款兒童模型手機放入完整的暖水瓶瓶膽中,用木塞塞緊,觀察手機模型是否能發(fā)出聲音;
3.對比玻璃瓶及暖水瓶瓶膽的聲音傳播情形,得出結論。
上述兩名學生利用普通家庭中隨處可見的手機、抽氣筒、真
空收納袋、玻璃瓶、暖水瓶瓶膽等物品進行了一個簡單的物理小實驗,很好地證明了“聲音不能在真空中進行傳播”的結論。這表明,將課堂實驗轉化為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家庭實驗,可在創(chuàng)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切實獲取高質量的實驗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正視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并致力于物理實驗教學理念及模式的更換及創(chuàng)新,使實驗教學能真正發(fā)揮出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點、發(fā)展學生實驗操作技能、提升其實踐運用能力的良好作用,并切實獲取高質量、高效率的最終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楊武.試論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J].科教文匯,2013(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