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主導的課堂習題教學方式已經(jīng)難以適應改革的要求,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推動新課改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從物理課堂習題教學的特點入手,探討新課程改革條件下的高中物理課堂習題教學設計與實踐,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物理;課堂習題;教學設計
在高中物理課堂習題教學中,許多物理老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機械式”背記等教學模式,導致課堂習題教學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按照新課改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課堂習題教學,促進習題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一、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課堂習題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體到物理課堂習題教學中,要求要進行探究性學習,而非“灌輸式”。同時,要求老師要善于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實踐,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能力提升。
習題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學習、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習題教學應做到“三個有利于”:(1)有利于高考強調(diào)要考查的五種能力培養(yǎng),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2)有利于實現(xiàn)新課改“三維”目標;(3)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發(fā)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高中物理老師一定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加強課堂習題教學設計,使之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能動性,為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物理成績提供有力支撐。
二、新課程改革高中物理課堂習題教學設計與實踐
1.結合習題特點,科學設計教學
習題教學不同于基本的理論教學,更不同于實驗教學,具有更強的知識關聯(lián)性、學科滲透性、解法多樣性、過程邏輯性、注重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按照新課改的標準要求,結合習題特點,注重教學策略,科學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間、方法和手段。教師在備課和教學時,都應該始終堅持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堅持基礎理論與解題實踐相結合,既不能一味地進行理論灌輸,也不能片面追求題海戰(zhàn)術。具體而言,就是在內(nèi)容安排上,堅持以課本習題為主;在時間安排上,堅持精講多練;在教學方法上,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手段上,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
2.明確目標定位,發(fā)揮主導作用
(1)要深入了解教材。老師要對物理教材了然于心,并根據(jù)教學進度確定習題教學的內(nèi)容、標準和要求。(2)要深入了解學生。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3)要深入了解習題。要對習題進行深入分析,慎重選擇。既不能選擇過于簡單的,也不能選擇過于復雜的,而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習題。例如,高一“勻速圓周運動”的習題課,通過教學設計啟發(fā)學生從平面思維向立體思維拓展,掌握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勻速圓周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3.針對學習方式,設計教學方法
高中物理的學習方式通常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自主學習,需要老師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促進相互交流、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探究學習,通過老師的引導,使學生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并獲得結論。為此,老師在設計習題教學方法時,一定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確保方法更加科學、氣氛更加熱烈、思維更加活躍。比如,“一輛汽車以2m/s2的加速度由靜止作勻加速直線運動,求第5s內(nèi)的平均速度?”老師可以同時采取“觀察—引導”“探究—解決”等模式進行教學,還可以采取競賽形式,鼓勵學生找到“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求解”“用推論求解”等一題多解的途徑,激發(fā)學生拓展創(chuàng)新性思維。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要注意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打破教師“一言堂”“獨唱會”的傳統(tǒng)模式,形成學生全程參與、雙向互動、主動探究的創(chuàng)新模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習題教學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低效的教學模式,對習題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瞄準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不斷促進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廣.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3):25-26.
[2]韓繼軍.新課程改革高中物理課堂習題教學設計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0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