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三維變分方法因為省時易用被世界各國的業(yè)務中心廣泛使用。近年來,進化算法憑借其在求解數值優(yōu)化方面的優(yōu)越性,已被應用到變分同化方法中。將協(xié)同進化算法應用到氣象資料同化中,利用多種群合作的思想,對目標函數進行優(yōu)化。通過協(xié)同的思想使得最優(yōu)分析場進一步向真實場逼近,取得更好的資料同化效果。
[關 鍵 詞] 三維變分;進化算法;協(xié)同進化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36-0140-01
在資料同化的領域中,三維變分方法由于簡單易行被廣泛應用?;陔p精英種群的協(xié)同進化算法通過協(xié)同的思想,采用多種群以及多種交叉變異算子合作對三維變分目標函數進行優(yōu)化,使得最優(yōu)分析場進一步向真實場逼近,從而減小誤差,取得更好的資料同化效果。
一、基于雙精英種群協(xié)同進化算法的三維變分方法
采用基于雙精英種群協(xié)同進化算法的三維變分方法求解最優(yōu)分析場的步驟如下:
Step1:初始化規(guī)模為N的種群pop,當前代數gen=1,最大進化代數Maxgen。
Step2:計算適應度,前N/10名組成精英種群E1;剩余前1/3名的個體構成精英種群E2;種群N中除去E1、E2后的個體劃構成普通種群C3。
Step3:兩個精英種群中各選一個父代個體,協(xié)作操作產生兩個子代個體;精英種群E1與普通種群各選一個父代個體,引導操作產生一個子代個體。
Step4:計算子代的適應度,若子代適應度值高于父代,則更新父代個體,否則不更新。
Step5:更新后合成新種群,判斷gen是否小于Maxgen,小于則進入Step2,否則跳出循環(huán)并輸出種群。
二、同化實驗設計
Lorenz-63模式與Lorenz-96模式的理想實驗設計方案如下:
Step1:構造真實場,用XT表示初始值,采用Lorenz-63模式或Lorenz-96模式對初始值進行預報,得到后續(xù)時刻預報值,記為(XT 1、XT 2、XT 3)。
Step2:構造背景場,對初始值XT擾動(XB=XT+σ1)得到XB,之后XB采用模預報得到后續(xù)時刻預報值,記為XB1即背景場。后續(xù)時刻的背景場由最優(yōu)分析場Xa利用模式預報獲得。
Step3:構造觀測場,在已得真實場的值上加以擾動得觀測場(Yi=XT i+σi)。
Step4:求解最優(yōu)分析場,通過Step2和Step3獲得背景場和觀測場,獲得的背景場及觀測場利用變分方法得到最優(yōu)分析場Xa。據每個時刻的真實場XT i構造同一時刻的觀測場Yi以及背景場XB i,利用構造好的觀測場和背景場結合同化方法獲得最優(yōu)分析場Xa i。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Lorenz-63模式下,Lorenz-96模式下分別采用式(1)(2)對同化得到的最優(yōu)分析場與真實場進行比較,值越小說明最優(yōu)分析場與真實場越接近,即同化的性能越好。
σXa=■Xi,j-XTi,j/XTi,j(1)
σXa=■Xi,j-XTi,j/XTi,j(2)
(一)Lorenz-63模式下同化性能分析
根據式(1),定義X1為Lorenz-63模式下三維變分方法,X2為Lorenz-63模式下基于雙精英種群協(xié)同進化算法的同化方法。根據式(2),定義X3為Lorenz-96三維變分方法,X4為Lorenz-96基于雙精英種群協(xié)同進化算法的三維變分同化方法。100次同化結果誤差分析如下表所示:
基于雙精英種群的協(xié)同進化算法在三維變分資料同化表現(xiàn)了良好的同化性能。與Lorenz-63模式相比,Lorenz-96模式具有很強的非線性,能更好地檢驗算法性能。從表中可以看出:基于雙精英種群協(xié)同進化算法的三維變分方法的同化效果更好,與真實場更加接近。
將基于雙精英種群的協(xié)同進化算法應用于資料同化三維變分方法中,在Lorenz-96和Lorenz-63預報模式中進行數值試驗。實驗結果表明:基于雙精英種群的協(xié)同進化算法的優(yōu)化結果更加接近真實場,有良好的尋優(yōu)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東升,沈桐立,馬革蘭,等.氣象資料同化的研究進展[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4,27(4):550-564.
[2]耿煥同,張建,孫義杰,等.一種基于進化策略的3D-Var代價函數優(yōu)化方法[J].氣象科技,2013,41(2):294-299.
[3]慕彩紅,焦李成,劉逸.M-精英協(xié)同進化數值優(yōu)化算法 [J].軟件學報,2009,20(11):2925-2938.
[4]周丹,耿煥同,賈婷婷,等.一種基于雙精英種群的協(xié)同進化算法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5(2):2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