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深入,筆者認識到巧妙設疑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巧妙的設疑,不但能推進和提升教學過程,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知欲望。筆者以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教學為例,通過比較兩種數量之間的關系和圈一圈、擺一擺等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倍”的概念。
教學片斷一:直觀感知“倍”
課堂上,教師說:課前給大家布置了一份前置性小研究,說一說蜻蜓的只數與蝴蝶的只數有什么關系?(請簡單地記錄下來)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匯報。
(第三小組匯報)
生1:蝴蝶比蜻蜓少4只。
生2:蜻蜓比蝴蝶多4只。
生3: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3倍。
師:大家有什么質疑和補充?
生4:你怎么知道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3倍呢?
生5:因為6除以2等于3,6里面有3個2。
師:哦!你已經知道6里面有3個2呀!你能上來給大家擺一擺嗎?(生5上黑板擺)給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生5:大家看,蝴蝶有2只,蜻蜓有這樣的3個2只,我們就說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3倍。
師:善于傾聽的孩子,表達真清晰?,F(xiàn)在呢?圈一圈,填一填。(獨立完成)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
生:蝴蝶有2只,蜻蜓有這樣的5個2只,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5倍。
師:(板書)你們能清晰地把自己想法展示給大家,真好!跟你的同桌說一說。剛才同學們用圈一圈的方法直觀地發(fā)現(xiàn)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5倍,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再來動手圈一圈。
教學片斷二:深化認識“倍”
師:下面列舉前置性小研究2。請圈一圈,填一填。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看看你們組有多少種不同的填法?哪一組愿意把你們組的想法展示給大家?
(第四小組匯報)
生1:我們組的第一種想法圓片的個數是三角的2倍。
生2:你怎么知道是2倍?
生1:大家看三角有3個,圓片有2個3,所以圓片的個數是三角的2倍。
生2:我明白了,謝謝你。
生3:我們組的第二種想法是正方形的個數是三角的4倍。
生4:為什么是4倍呀?
生3:你看三角有3個,正方形有4個3,所以正方形的個數是三角的4倍。
師:表達很清晰。
生5:我們組的第三種想法是正方形的個數是圓片的2倍。大家有什么質疑和補充?
生6:都是12個正方形,怎么一會兒是4倍,一會兒又是2倍呢?
生5:因為比的不一樣。
生7:一組的個數不一樣!
師:好極了,一組的個數是不一樣,倍數就不一樣了!
教學片斷三:操作中提升“倍”
教師說:剛才我們看了,也圈了,下面動手擺一擺。先獨立操作,再小組交流?,F(xiàn)在把你的擺法和你們小組里的說一說,看看有多少種不同的擺法?哪一組上來展示你們的擺法!
第一組匯報展示:①2個三角,6個圓片;②3個三角,9個圓片;③4個三角,12個圓片;④1個三角,3個圓片。教師問:大家有什么質疑和補充?有學生說:這么多種不同的擺法,怎么都是3倍呢?也有學生說:因為不管三角擺幾個,圓片都擺了這樣的3個幾。還有學生說:因為不管擺幾個三角,圓片都擺了這樣的3組。教師總結:是呀!無論怎么擺,圓片都擺了這樣的3組,所以圓片是三角的3倍。
課后反思
課堂是生命間的對話 課堂上,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每個小組展示完后,教師都會微笑著問:你們還有質疑和補充嗎?這時就有學生提出:為什么是4倍呀?都是12個正方形,怎么一會兒是4倍?一會兒又是2倍呢?這么多種不同的擺法,怎么都是3倍呢?多么有價值的問題呀!你們真是了不起!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敢于質疑,而且學會了知識。
相信每一個孩子 每一孩子在進入課堂之前,大腦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作基礎。教師課前布置了前置性小研究:說一說蜻蜓的只數與蝴蝶的只數有什么關系?正因為課前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不僅能說出兩個量的和、差關系(有的學生對于“倍”也有一定的認識),而且還能借助學具講出自己的道理。這樣的設計不僅梳理了兩個量之間的關系,而且也確定了學生的學習起點,課堂以此為生長點展開教學。教師也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天生就是學習者,“相信學生,你就能收獲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