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币虼?,教學《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時,筆者努力尋找有效的方法,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學習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親自探索,與同學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指導思想與設計理念
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新的教學改革需要提高每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所以,創(chuàng)設情境需從趣味性、真實性、有效性、思考性這四個方面來考慮。
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共議交流,提高合作交流的實效性。同伴合作學習、研討交流是在每個學生獨立思考,個體充分參與、體驗、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共議交流,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獨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必要條件,學生經歷獨自思考的過程,有了自己的見解,就會引發(fā)生生交流、師生對話的意愿,有了這種意愿,合作交流才有價值、有實效。
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數》是小學生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也是他們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開始。本節(jié)內容由具體的、確定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變的數,是學生在認識上的一個大的飛躍。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如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圖形的面積、周長計算公式等)的基礎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學關系和數量,對于第一次接觸這一課時的學生來說,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化成為這節(jié)課的難點,這就需要教師借助生活中的感性材料,讓學生體驗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學關系和數量的意義,從中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越性,促進學生用字母表示數的觀念,形成初步的符號感。
教學過程
在活動中體驗符號和字母符號的作用 第一步:欣賞數青蛙的兒歌。課件出示:“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這首兒歌分別說到了哪些數量?板書(青蛙只數、嘴的張數、眼睛只數、腿的條數)2只青蛙呢?3只、4只呢?還能接著再說下去嗎?繼續(xù)說下去你有什么感覺?(板書)第二步:隨著青蛙只數的變化,還有哪些數量也發(fā)生了變化?變化的規(guī)律是什么?(板書)第三步:現在你能把這首兒歌說完嗎?那么,你能像(板書)這樣用一句概括的話說說這首兒歌嗎?獨立思考并寫下來,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第四步:交流、展示學生寫出的兒歌。(教師板書典型例子)組織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概括得比較合理?哪句話概括的有問題,需要改進,怎么改?(教師板書學生典型改進意見)前后比較,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優(yōu)越性。第五步:理解意義,根據學生可能出現的概括情況提問:x表示什么?x×2、x×4分別表示什么?(體驗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義)教師:“剛才同學們用x表示青蛙的只數,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嗎?”然后,揭示課題:用字母表示數。第六步:x×2、x×4還可以有更簡便寫法呢,你們知道嗎?出示簡寫方法,按方法簡寫。交流1×X怎樣簡寫?m×n呢?
在練習中再認識字母的優(yōu)點 出示課件:岸上有a只青蛙,池塘中有b只青蛙。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把式子寫下來。交流(預設、各種情況:學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只青蛙?岸上的青蛙一共有多少條腿?所有的青蛙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引申:像2(a+b)=2a+2b、4(a+b)=4a+4b這樣的式子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你還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運算定律?教師說:“所以,我們以前學習的運算定律都可以用字母表示?!苯又煤凶帜傅氖阶颖硎鹃L、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怎樣簡便就怎樣寫)教師說:“看來周長和面積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一些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課件出示:小明年齡:10、11、……;教師年齡:38( )……( )教師:“用字母還可以表示一些規(guī)律?!闭n外引申用字母表示數的由來(出示課件)。
教學反思
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理念。這節(jié)課,教師創(chuàng)設了數青蛙這一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層層展開教學,精心設計啟發(fā)性問題,學生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中思考、感悟,循序漸進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來龍去脈。
創(chuàng)設生成機會,巧用生成資源課堂生成是教師們關注的主要問題,創(chuàng)設課堂生成機會需要精心設計與預設。這節(jié)課,一方面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要做好啟發(fā)性問題設計(用一句話概括數青蛙的兒歌),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而且還能出現不少生成性資源。因此,教師要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精彩或錯誤要做好充分預設,利用自己的教學智慧把握住那些稍縱即逝的生成性資源,為展開進一步的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