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學(xué)年開始,孩子們就像被風吹來的一粒粒種子,從一個叫“家”的地方,落到了一片叫“學(xué)校”的土壤里。
如果父母和教師合力,以此為共同目標,以信任架橋,從不同側(cè)面關(guān)注孩子,進行引導(dǎo)和幫助,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會事半功倍。
一、疏導(dǎo)自私娃
我不給你用
布置帶抹布,是開學(xué)前給新生父母的一封信里就說到了的。一大早,還是有孩子們忘記了。我告訴大家,同桌或是前后桌,可以互相借一下,先擦桌子準備上課。
坐在靠窗戶跟前的一個個子高挑的小姑娘卻沒動。她就是諾。她的雙手規(guī)規(guī)矩矩地放在桌子上。她的同桌豪卻還在不停地東張西望,不時偷偷瞅我一眼,一看就知道是在等抹布。
我問諾:“諾,你的桌子擦了嗎?”“擦了?!敝Z響亮地回答。
“哦,那豪的還沒有擦吧?”我把目光投向豪。豪聽見我問他,臉有點紅,輕輕地點了點頭,沒有
吭聲。
“諾,把你抹布給豪用一下?!蔽议_始還以為豪不好意思提出來跟諾借抹布呢。這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老師,我的抹布是新的,我媽媽說,只能擦我的桌子,不能借給別人?!敝Z回答。
“嗯?”說實話,諾的回答讓我一下子愣住了。我瞪大了眼睛盯著諾,諾平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樣子絕對不是故意搗亂。
坐在豪前面的妍扭身把自己的抹布遞給了豪。豪趕緊擦干凈桌子坐好了。
“妍,你的抹布是不是新的?”我叫起了妍。
“是,我媽媽給我準備的?!卞恢牢乙墒裁?,但是自己借了抹布給豪,所以面對我的問題,她一點也不慌,小臉上甚至還有幾分神氣。
“哦,那你怎么肯借給豪啊,他會給你弄臟的?!蔽叶哄?/p>
可畢竟是孩子,妍只是笑,并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妍,你現(xiàn)在回頭看看豪的桌子,那么干凈,豪坐在那里那么舒服,這都是因為你幫助了他!現(xiàn)在告訴我,因為幫助了豪,你心情怎樣???”
“很高興?!卞袔追中邼?,但眼神里分明放著光。
“哦,原來幫助了別人,能讓我們這么快樂?。∧窍M瑢W(xué)們都找機會體會一下這樣的快樂!”我對著大家說,“現(xiàn)在,我們就先快快樂樂上這節(jié)課吧?!?/p>
我調(diào)整了一下情緒,先開始上課。諾呢?整節(jié)課都表現(xiàn)得很自然,絲毫沒有受到這件事情的任何影響。
諾這樣的表現(xiàn),反倒讓我整節(jié)課都有些心神不寧。如果媽媽這樣教育下去,會是一個怎樣的諾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呢?
下課后,我叫住了諾:“諾,是媽媽告訴你不許借抹布給同學(xué)的?”“嗯?!敝Z很認真,使勁沖我
點頭。
這一次,我有點哭笑不得了?!澳悄愀嬖V老師,你覺得媽媽的話對不對?”
“對。”諾一臉無辜地看著我。
“你也會有需要同學(xué)幫助的
時候,如果大家也不幫你,你會不會難過?”我又問諾。
這一次,諾不說話了,但分明還是很迷茫。我于是選擇了暫時放棄,不再“逼問”諾了。
共讀故事和兒歌
到了我的自習課時,我準備了《我不給你》這個繪本故事走進了教室。這是一個關(guān)于分享的故事。我什么都沒有說,只是繪聲繪色地開始講故事。講完我問大家:“小狐貍啊小狐貍,什么是你今天最開心的事???”“是我和朋友們一起玩跳繩,我最喜歡跳繩了?!薄笆俏揖攘宋业呐笥研⌒??!薄⒆觽兊幕卮鹞寤ò碎T,但是都離不開“朋友”。
我看了諾一眼,諾的神態(tài)不再像之前那么平靜和漠然了,我知道,故事開始有作用了。但是我并沒有結(jié)束,繼續(xù)問大家:“孩子們,你們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時候,有沒有分享過什么?是不是也體會過和小狐貍一樣的快樂???”
“有,我把我的棒棒糖送給萍一個,她是我的朋友?!迸峙值幕垡幌蚴莻€可愛的孩子,她和萍是鄰居,平時在一起玩的比較多。
“我也把我的跳跳豆給慧吃
了?!逼家糙s緊說。
“我讓楓玩我的卡片了,我們一起玩的?!扁曇舱酒饋碚f……
就在大家紛紛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諾顯得有些坐不住了。我趁勢說:“是啊,和朋友一起分享快樂,快樂就每個人都有一份了,這的確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情啊。就像早晨,妍把抹布借給豪,讓豪用上了干凈的桌子,豪很快樂,妍也覺得很快樂。那今天回去,就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也給你們講一講他們和朋友分享快樂的故
事吧?!?/p>
放學(xué)后,我給父母們發(fā)了一個校訊通:“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故事《我不給你》。記得讓孩子講給您聽一聽,然后和孩子交流一下。我想父母們都明白,孩子智商高成績好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情商,孩子不懂得怎樣與人交往、交流,當他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希望我們能一起努力,讓孩子知道,懂得分享才是快樂的?!?/p>
第二天,我還惦記著諾的事情。一大早,我選擇了一個《做好事的小鹿》的兒歌和大家一起來讀:小鹿小鹿樂呵呵,天天都把好事做。幫小兔,找蘿卜,小兔將給花一朵;幫山羊,拔青草,山羊獎給花一朵,小鹿做的好事多,身上藏滿花朵朵。我讓孩子們一邊讀兒歌,一邊和周圍的同學(xué)表演。
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這只小鹿嗎?為什么喜歡她呢?”
孩子們有的說“她喜歡做好事,所以我喜歡她”,有的說“她喜歡幫助別人,所以我喜歡她”,只有諾,還是不吭聲。
我干脆叫諾起來,讓她把兒歌讀了一遍。然后我對諾說:“小鹿諾啊,幫助了小兔和山羊,你還想去幫助誰呢?”
諾先是一愣,然后呆呆地看著我,沒有說話。
我沒有繼續(xù)“難為”諾,而是轉(zhuǎn)頭叫了另外一個同學(xué)鵬。鵬回答:“我要幫小鳥在樹上做個窩。”
我趕緊表揚他:“小鳥有了你送的窩,就不怕風吹雨打了,一定也獎勵你一個花朵朵?!冰i滿意地坐下了。
這時候,諾忽然舉手,我叫了她的名字。諾說:“我要幫老牛
拔青草,這樣我們就可以喝到牛
奶了?!?/p>
我沒有立刻表揚她,而是問:“哦,諾,你是為了讓老牛擠奶給你喝才來幫老牛的嗎?”
諾被我問得有點發(fā)愣,她先是茫然地點了點頭,又輕輕地搖了搖頭??吹街Z這樣,我轉(zhuǎn)身問大家:“你們覺得,幫助別人是為了
從對方那里得到些什么嗎?”
“不是?!边@聲“不是”,孩子們回答得有點沒底氣。
或者,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能這樣辯證地看問題吧。但我還是決定,把我想說的話說完,哪怕只為了給這些孩子在心里埋下一粒等待發(fā)芽的種子。
“我們付出,不能為了回報??墒牵銈儾恢幌胫玫降臅r候,卻一定會得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東西!”我轉(zhuǎn)頭看著妍,“妍,告訴
大家,你幫助了豪之后,你得到了
什么?”
“我……”妍有點愣。
“妍告訴過我們,她幫助了豪之后,心情是很愉快的。這就是妍得到的啊!”
妍臉上的表情,瞬間釋然了。大家也都會心地笑了。
其實我知道,孩子們并沒有真正懂得我說的話里的含義,但是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一切美好,終歸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大家在一起
諾的事情,是我心里的一個結(jié)。但我不能貿(mào)然找諾媽媽來,我一直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
一天早晨,諾媽媽來給我請假,說諾把腳崴了,需要休息幾天,滿懷期待、又有幾分不好意思地問:“老師,我想能不能麻煩您到時候幫諾補補課???”我說:“你放心吧,我不會讓諾落下課的?!彼犃宋业脑挘瑳]有再說什么,但分明也帶著幾分狐疑。
最后一節(jié)課,我問孩子們:“諾生病了,你們誰愿意幫諾補課???”孩子都顯得很興奮,嘴里喊著“我、我”。
我又問:“你們誰家和諾家離得近?”其實我知道,薔和慧就住在諾家隔壁的那個大院里,但是我裝作不知道。還好,這兩個孩子也舉手了,我以離諾家最近為由,安排了她倆。
我對她們說:“你們只負責每天陪諾背誦我們學(xué)的兒歌,然后把我們講的故事給諾講一遍,讓她根據(jù)身體的情況來選擇是否完成寫繪作業(yè)。好嗎?”我又囑咐她們一定先回家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征得父母的同意。
第二天一大早,我叫薔和慧到我辦公室,問了諾的情況。她們告訴我,諾的腳腫了,但是心情挺好。諾很喜歡聽她們帶去的兒歌和故事,諾還托她們帶了寫繪作業(yè)來給我看……
兩個孩子七嘴八舌地講起來,很興奮。我提醒她們:“咱們班里的同學(xué)一定也很想知道諾的情況,你們也要給他們講講,然后問問他們有什么需要你們捎去給諾的問候沒有?!眱蓚€孩子歡天喜地地跑出去了。
這天晚上,我分別給薔和慧的父母打了電話,向他們表示了感謝。之后,給諾的媽媽打了個電話,讓她一定要好好謝謝薔和慧這兩個小姑娘,是她們主動要求去幫助諾,還征得了爸爸媽媽的支持。
諾來上學(xué)了。孩子們都表現(xiàn)得很熱情,大家紛紛圍著諾,給諾講這段時間班里發(fā)生的那些在我們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瑣事。諾媽媽很感動,我能感覺得出來,諾媽媽看孩子們的眼神,顯得很柔和、很溫暖。
我趁機說:“你就放心吧,我們這個班級就是一個家,如果諾遇到什么需要幫助的,不光有我,還有這么多孩子呢!”
諾媽媽連連點頭??粗Z媽
媽的神態(tài),我最終沒有再提起那
塊抹布的事情,我只是樂觀地信任著……
之后的一段時間,我還是比較注意觀察諾,我發(fā)覺她和大家相處的關(guān)系越來越融洽的時候,我漸漸放下心來。那是我判斷她是否改變的一個重要參照。
為父母支招:
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走進一個新的環(huán)境,除了學(xué)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xué)習怎樣與人交往和溝通,學(xué)習怎樣融入生活融入環(huán)境,并為將來融入社會做好準備。如果我們灌輸給孩子的是自私和吝嗇,那么自私和吝嗇就將成為這個孩子的底色;如果我們灌輸給孩子的是寬容和慷慨,那么寬容和慷慨就將成為這個孩子的底色。
其實人最終的成功與否、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由情商決定的。所以,如果您愛自己的孩子,請讓孩子學(xué)會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從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對周圍的人、事付出關(guān)心和幫助,并從中體會到快樂和幸福。
為老師支招:
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老師切忌用自己固有的標準進行簡單的衡量判斷并作出處理。老師必須冷靜,應(yīng)當明白孩子身上烙著其家庭教育的烙印,需要慎之又慎地對待。否則不僅會讓孩子陷入無所適從,更容易激化和父母之間的矛盾,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老師對妍的表揚,其實是對諾的第一次提醒。面對老師對妍有心而為的“表揚”,雖然諾沒有太大的反應(yīng),但實際上這是危險的。這種提醒的危險在于,很有可能讓那些敏感的孩子立刻對諾產(chǎn)生一種排斥。在以后諾和整個班級同學(xué)的相處中,留下隱患。
課下老師繼續(xù)追問“是媽媽告訴你不許借抹布的”這句話,更是失敗。因為從邏輯上推斷,這個問題其實已經(jīng)有了答案。再問諾,老師不過是證實了一下自己的懷疑或者猜測。但對孩子來說,卻還有可能出現(xiàn)一種情況,就是嘗試撒謊,不承認是媽媽說的,以避免老師對媽媽產(chǎn)生惡感——這種情況,一般會發(fā)生在那種年齡大一些的、敏感的、能夠揣摩別人心理的孩子身上。
解決問題需要尋找時機。諾的問題雖然源自母親,但是老師很冷靜,沒有貿(mào)然找諾的媽媽來“興師問罪”。因為越是這樣的父母,越應(yīng)該要謹慎對待。
二、調(diào)動霸道娃
矛盾的根源
敏真是不愧這個名字。她說話“敏”,和蹦豆子一樣;動作“敏”,總是那么風風火火;做起事來,也“敏”,比如我課上留了作業(yè),很多時候她都是第一個站起來:“老師,我寫完了。”你要看吧,她的作業(yè)倒也整齊、干凈,字體優(yōu)美、舒展。可是遺憾的是,她的作業(yè)往往是因為追求速度而導(dǎo)致“質(zhì)量”不高。不過從這也看得
出來,其實敏是一個很好強的女孩子。
敏有個和她只差一歲多的弟弟。據(jù)敏的媽媽說,其實敏在小的時候,和弟弟的關(guān)系沒有這么“緊張”的。她會在媽媽出門的時候,照顧好弟弟,就是出去等媽媽,也要拉著弟弟的手。越是長大,居然越是什么都想要和弟弟爭個你高我低了,常常把弟弟弄哭。還總是批評媽媽:“你們憑什么要我讓著他,為什么他就不能讓著我?!?/p>
我告訴敏媽媽:“遇到姐弟兩個鬧別扭的時候,你不要只說要敏讓著弟弟,你要先問他們到底怎么回事。”敏媽媽說:“我問了,沒用。因為我根本就斷不了他們的‘官司’。最后說來說去,他倆都有理,我成了沒理的了?!?/p>
一天早晨,敏眼睛紅紅地來到了學(xué)校。我一問,敏哭了:“就是我弟弟唄,我媽媽總是向著他,他總是欺負我。他和我搶一個雞蛋,非要吃那個大的,憑什么他就得吃大的啊!”
聽敏這樣說,我差點沒笑出來。是啊,對孩子們來說,一個大一點的雞蛋和一個小一點的雞蛋,可不是一件小事呢!這些,我們成人又怎么能夠理解?。〉?,敏的反映是她心靈的真實流露,解鈴還需系鈴人。
旁敲側(cè)擊的解決法
沒過幾天,敏媽媽見到我就說:“老師,我們敏在學(xué)校是不是也不聽話???在家總是跟弟弟鬧別扭,什么都要搶。什么都得比一比,就是買雙鞋,都得價錢一樣,不然就鬧。那天吃個雞蛋,竟然還為誰的大了誰的小了哭了一頓,我可真是沒法了。”
我問:“那有沒有一些事情讓你覺得敏還是比較乖巧懂事的?”
敏媽媽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有,敏其實挺勤快的,平時都幫我干活。也挺懂事的。那天我說帶她去超市,她很高興地對我說,‘媽媽,我要買一條圍巾’。我就覺得奇怪,因為我剛給她買了新圍巾。結(jié)果我們敏對我說,‘媽媽,是給你買。平時都是你給我們買
了,今天去了,我也幫你買一條’。
你別說,姑娘的話還挺讓我感
動的?!?/p>
敏媽媽一邊說,一邊笑了。
我趕緊對她說:“是啊,敏是個懂事的姑娘。不過敏比較有個性,好勝心強,所以平時您總是讓她要讓著弟弟,讓她感覺你們向著弟弟忽略了她,她才會越來越不服氣的?!?/p>
“哦,也許真是老師您說的這樣呢。她有時候也說我們重男輕女?!泵魦寢岄_始反思了。
“不如我?guī)湍阆胍粋€辦法。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就讓姐弟兩個比賽,誰贏了誰先選擇?!蔽覍γ魦寢屨f,“你就讓他們比賽講故事,你和爸爸當裁判,誰講得最好,就讓誰先來選擇?!?/p>
敏媽媽聽了,有些疑惑,但還是對我說:“嗯,我回去了試試?!?/p>
敏背著書包,一蹦一跳地跑出來了。我拉過敏對她說:“你媽媽剛才告訴我,因為你和弟弟總是為了一些小事鬧別扭,她決定讓你們比賽講故事,每天和弟弟一人講一個故事,講得好的就得到一次選擇的機會。誰贏了,第二天遇到的事情,誰就有決定的權(quán)利了。你覺得好不好?。俊?/p>
畢竟每天都在堅持讀故事書,聽我這樣說,敏興奮起來,脆生生地回答:“行!”
敏媽媽看著女兒的樣子,
笑了。
沒過多久,敏媽媽給我?guī)砹艘粋€“不幸”的消息:“老師,我按你教我的去做了,可我兒子不干了。他說姐姐的書多,所以講得好。他也要買好多書,這就非拉著我去圖書市場給他買書不可。上周去了圖書市場,光給他買書就花了一百多塊錢呢。”
敏媽媽說這話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了之前的焦慮,反流露出幾分欣喜。是啊,誰不會為孩子喜歡讀書而開心呢!
為父母支招:
兩個孩子的家庭問題在于,怎樣讓孩子們之間形成尊重、謙讓、和睦的關(guān)系。尤其是年齡不相上下的兩個孩子,就比較麻煩。
老大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利,會跟老二爭。其實爭的過程也是試探的過程,試探父母是不是還愛自己?愛自己還有多少?比老二多一些還是少一些?這些微妙的心理活動,孩子自己都未必很清晰,父母一旦不明白,就會讓老大覺得自己失去了父母的愛,便加劇了爭斗。
這時父母不能一味地用自己的想法認為姐姐大得讓著弟弟。因為一歲的差距,不會讓姐姐真正體會到這一點。而應(yīng)該在公平對待的方式上,引導(dǎo)老大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并且積極幫助老二,從而讓彼此間的關(guān)系和美起來。
為老師支招:
了解孩子,還是了解孩子!如果不能走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老師不僅無法幫助父母糾正孩子的某些問題,更無法處理好孩子在學(xué)校表現(xiàn)出來的很多問題。敏在遭遇了和弟弟“搶”雞蛋的事件之后,老師及時給予了關(guān)注,雖然并未真正解決敏的問題,但是讓敏有了一個宣泄的機會,對敏來說,這已經(jīng)是目前最好的幫助了。而且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孩子們有多少問題是真正需要成人去介入解決的呢?
孩子的情緒,需要疏導(dǎo)而不能壓抑。如果一味地“教育”敏,讓她拿出姐姐的樣子讓著弟弟,敏會越來越不服氣,最終有可能或者變得抑郁,或者更加逆反。老師建議父母讓姐弟之間展開競爭,而且是閱讀、講故事的競爭,其實是將兩個人之間的“計較”引導(dǎo)到了一條相對有價值的途徑上來。當然了,競爭本身絕對不是目的,否則兩個人會一直這樣爭下去了。真正的目的,是讓兩個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都轉(zhuǎn)移到閱讀上去。因為只有閱讀,只有那些偉大的經(jīng)典和故事,才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三、幫父親歸位
文靜的缺失
欣是個小男孩兒,人和他的名字一樣文靜、秀氣。他的膽子很小,屬于特別聽話的那種類型。不知道是學(xué)前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的“強大”力量,讓這個孩子有著特別強的規(guī)則意識。
比如他的坐姿永遠是最端正的一個,只要一見到老師走進來,不管他正在做什么,會馬上挺直了身子坐好,目視前方,等待老師發(fā)號指令。比如他的作業(yè)永遠是最工整的一個,只要老師留的作業(yè),他每一樣都會認真地完成。有時候甚至還覺得老師留的作業(yè)少,要求媽媽給他多布置一些作業(yè)來做。
但是慢慢地,我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我發(fā)現(xiàn)欣喜歡寫的作業(yè),大部分都是那種抄抄寫寫的,如果是那種需要動腦筋的,他的“喜歡”就會大打折扣。
她媽媽告訴我:“其實欣每天的作業(yè)都是我陪著他寫的,遇到那種需要自己動腦筋回答的問題,他就會問我,我提示一句他寫一句,好像那樣的題目對他來說太難了。我不提示,他就不會寫?!?/p>
“就算孩子就是再喜歡寫,如果只是沒有思考抄抄而已的作業(yè),有多大價值呢?恰恰是那些需要他動腦筋的問題,你都提示了,他自然也就不用自己想了。反正有媽媽呢,他還愁什么。時間一長,自然就換成你這個媽媽發(fā)愁了?!蔽胰滩蛔∨u她。
欣媽媽知道我的用意,也不計較,好脾氣地笑了笑沒說話。我提醒她說:“以后,要試著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的事情做出決定,媽媽別什么都包辦。以后如果孩子寫完了固定的作業(yè),就去挑戰(zhàn)一些有難度的,這樣慢慢積累,應(yīng)該會讓孩子真正樹立起自信心來?!?/p>
欣的媽媽性格很溫柔,也屬于中國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的類型。她沒有固定的工作。她說自己不去離家遠的地方找工作,因為那樣的話就照顧不了孩子。
欣爸爸是欣生命里缺失的“一角”。欣爸爸是個廚師,而且在離家很遠的一個飯店工作。常常是早晨欣還沒有起床他就走了,晚上欣已經(jīng)睡了他才回到家。聽欣的媽媽講,孩子常常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都見不到爸爸一次,父子倆能說說話或者一起玩玩什么的,更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其實雖然欣被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卻總是感覺到在這個孩子身上缺少了點什么。比如他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從來不在地上爬呀或者躺啊,衣服也總是干干凈凈的。他從來不和別的孩子吵架、打架,也沒有一般小男孩兒的那種淘氣和頑劣。就是和小朋友生起氣來,他也一定是最先妥協(xié)的那一個。甚至連跑起來都少了一些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應(yīng)該有的那種放松。他總是很拘謹,拘謹?shù)米屓丝戳酥?;他也一向都很懂事,懂事得讓人覺得心疼。
欣還特別懼怕失敗。他為了不讓自己因為回答錯問題而尷尬,上課的時候很少舉手。尤其那些需要動腦筋的問題,除非答案是唯一的,且他篤定自己是正確的,否則他寧肯做個單純的“聽眾”。
我建議欣媽媽:“你還是要和欣爸爸好好談?wù)劊屗M量抽時間陪陪孩子。平時你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要注意讓爸爸這個角色的形象在孩子心里豐滿起來。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就是權(quán)威和力量的象征。尤其要注意的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來做??偸悄銇戆k一切,孩子怎么長大??!”
在我的反復(fù)說服下,欣媽媽有了行動。
做了小事大變化
有一次放學(xué),欣樂顛顛地跟我說“再見”之后,并沒有立刻就走,他繞過講桌站到我面前,揚起小臉對我說:“老師,今天是我爸爸來接我?!?/p>
有了父親的陪伴和關(guān)注,欣的確開始慢慢發(fā)生了變化。
秋天到了,我們班做完“踏葉尋秋”的小主題課程之后,美術(shù)老師給周末親子樂園布置了制作落葉貼畫的任務(wù)。
周一的時候,孩子們的作品都帶來了。當我看到欣的作品的時候,簡直驚呆了。
欣和爸爸媽媽做的,是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雞。那只“公雞”高昂著頭,尾巴翹得高高的,渾身的羽毛呈醬紅色,是用狹長的楓樹的葉子做成的。欣顯得很興奮,小心翼翼地捧著他的“公雞”給我們看,臉上甚至還難得地流露出幾分得意。
“這真是一只可愛的公雞哦!”
我和美術(shù)老師都贊美著欣。
欣更興奮了:“這是我爸爸、媽媽還有我一起做的?!?/p>
我一聽,故意用有幾分夸張的語氣問他:“欣,快給我們說說,你們是怎么做成這件偉大的作品的?”
欣興致勃勃地給我們講了起來:那個周末,欣媽媽和班里另外幾位媽媽,帶著孩子們一起去了附近的公園。她們組織孩子們背誦了我們那段時間學(xué)習的關(guān)于秋天的兒歌,讓孩子們進行繪本表演、結(jié)成小組做游戲……最后在小樹林里撿了很多落葉,各自回家制作貼畫了。
欣爸爸因為生病正在家休息呢,就和媽媽陪欣一起做起了樹葉貼畫。做大公雞的創(chuàng)意,是欣想出來的。他覺得那一條一條的楓葉,很像公雞的羽毛。公雞的輪廓是爸爸先貼出來的,然后欣和媽媽一起貼出了公雞的身子,最后爸爸又幫忙做出了腦袋貼上眼睛,整整一個下午,他們一家人都沉浸在制作樹葉貼畫的樂趣中……
欣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講,大約是太激動了,說話都有點打磕巴。
看著眼前手舞足蹈的孩子,百感交集的我忽然失語了。
為父母支招:
父母有時候為了自己“省心”,對孩子的問題總是習慣性地選擇用最簡單的方法處理,最常見的就是要求孩子“聽話”。但是,聽話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嗎?其實父母更應(yīng)該做的,是在孩子們有某種讓自己感覺意外的表現(xiàn)的時候,好好兒想想,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我們給予孩子的,真是他們需要的嗎?如果僅僅把答案給孩子,會讓孩子的思維變得“懶惰”起來。
父母要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有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只需要在孩子遇到困難的地方拉一把,而不用時時刻刻事事都盯著孩子。關(guān)心孩子,但不能過度關(guān)注。因為在我們的關(guān)注中變得太過聽話的孩子,往往容易失去自我,做事沒有主見,遇事膽怯畏手畏腳。
為老師支招:
其實,老師比父母更喜歡聽話的孩子。但是最終老師會發(fā)現(xiàn),如果不是養(yǎng)成了遵循規(guī)則做事,而是一種單純的盲目的重復(fù),對孩子的成長即便不能說是毫無作用,但也絕不能說有多大的意義。老師一方面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一方面還要了解表象背后的深層原因,提供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學(xué)習方法給孩子。
缺少父親陪伴的童年,對一個男孩子的成長來說極有可能成為一種遺憾。加上媽媽沒有及時借助閱讀或者其他的興趣愛好給予孩子“安撫”,欣形成這樣柔弱的性格,也就不難理解了。老師可以推薦一些適合男孩子讀的繪本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找到父親這一角色所“依附”的那個形象,并不時從中汲取到力量。但是父母還是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陪伴孩子。欣在父母陪自己做完手工作業(yè)之后那種興奮,是很難得見到的。老師要及時把孩子的表現(xiàn)反饋給父母,幫助父母了解孩子,更好地陪伴孩子。
(作者單位:新家庭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