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指導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的實踐,從中發(fā)現(xiàn)目前在我校藥學專業(yè)實施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思考對策,為以后完善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的實施和管理,進一步提高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一定的參考
依據(jù)。
[關 鍵 詞] 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80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1-0031-01
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在教育部和各級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在全國各大高校都有了如火如荼的發(fā)展。體現(xiàn)在石河子大學藥學院,首先是立項數(shù)目連年提高,從最初的校級SRP項目5項/年,國家級項目1項/年,提高到現(xiàn)在的校級SRP項目約15項/年,國家級項目2項/年,國家級項目的實施年限也由2年縮減為1年。目前SRP項目能覆蓋到40%~60%的學生面。這對于促進整個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yǎng),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多年的SRP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并嘗試提出相關的對策。
一、SRP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強調(diào)參與積極性,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長
在我院,大部分學生都以能進入SRP團隊和實驗室為榮。有些學生在平時的本科教學中和老師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也對所學學科和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一部分學生理所當然能進入SRP的團隊,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對SRP團隊所做的實驗內(nèi)容并不是很了解,也不擅長,甚至是興趣并不高的情況下,也想方設法地加入進來。其實這個恰恰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
(二)項目組成員參與程度不一,責任心匱乏
一個項目立項,作為指導教師是要付出很多心血的,把一部分課題的內(nèi)容交給本科生來承擔,是有一定風險的。因此教師一方面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來指導。但是作為SRP的成員,并不是每一個成員都有高度的責任心來完成整個實驗過程。部分學生可以從一而終,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只愿意學習實驗過程中新奇的部分和儀器操作部分,對于實驗過程中大量的枯燥實驗數(shù)據(jù)積累和重復的操作感到厭倦。對實驗的進度包括實驗的完成度,都缺乏科學工作者應有的高度責任感。
(三)科研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仍然不足
盡管SRP要求的是一個完整的實驗過程。要求有完整的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和實驗總結(jié)資料。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這是一個幾乎很難實現(xiàn)的情況。一方面由于實驗結(jié)果的不可預期,不一定都有理想的結(jié)果,另一方面,我們也發(fā)現(xiàn),在近幾年的SRP項目中,部分項目設定的目標過高,對于本科生培養(yǎng)來說不必要也不合理。由于SRP的特殊性,它只是學生在課余時間的一個實踐活動,學生并不是全日制在實驗室,很多課題算得上是有頭無尾,完不成實驗目標也是不了了之。
(四)教師無法做到全程指導
本科生的SRP活動,雖然一方面是科研實踐,但是另一方面其實更重要的是注重對本科生的人才培養(yǎng),部分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注重讓學生完成實驗課題,而忽視了對本科生的人才培養(yǎng)。甚至有些教師申請好課題以后,對學生的實驗進展幾乎不聞不問,或者完全交給自己的研究生來管理,這些都是非常不合理的。
二、加強和改進SRP訓練計劃的對策
(一)把好三關:學生關、課題關、指導教師關
首先對于能進入SRP的學生,要有一定的把關。知識水平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是興趣愛好要放在第一位。對于科研的題目,也要嚴格把關,對于完成難度大的課題,一定要修改,尤其是對于一些實驗結(jié)果不可預期的,更是要嚴格限制。另外,對于指導教師也要從嚴把關,沒有時間和沒有責任心指導本科生成長的老師應該限制其作為SRP的指導老師。
(二)實驗過程中應該多交流、多討論
SRP實施過程盡管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困難,影響實驗過程的順利進行。但是這些困難拿出來討論或許可能會有好的解決辦法。適當?shù)挠懻撏耆梢赃M一步提高SRP活動的影響力。
(三)實驗設計要盡量考慮多種因素,包括學生的社會兼職等情況
歡迎學生盡自己所能加入SRP的活動,但是也應該尊重學生發(fā)展自己個性和多方面能力的需要。如果有些實驗需要一整天的時間,那么就要盡量安排在周末,有些連續(xù)周期長的時間,可以考慮放在寒暑假等。這樣既能保證實驗的相對順利進行,也保證了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同時要進行責任心的培養(yǎng),要滿懷熱情、高度的責任心去完成SRP課題。
參考文獻:
[1]馬玉香,宋朝暉,趙亞紅,等.“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與管理研究:以石河子大學為例[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9(24):236-237.
[2]王麗紅,坎雜,李成松,等.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人才培養(yǎng)理念與模式研究,2009(4):46-47.
[3]袁俐,曹紅艷,米利古,等.開展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的思考與實踐[J].大學生科研,2010(9).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職業(yè)培訓201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