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漢字從具有完整體系至現(xiàn)代經(jīng)歷了三千六百多年的演變歷史。五十年代開始漢字改革以前,漢字結(jié)構(gòu)復(fù)雜,筆畫繁多,相對于改革后的“簡體字”稱之為“繁體字”。漢字依音、形、義形成的六種方式可以分為六種類型,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轉(zhuǎn)注字、假借字。漢字是表意文字,繁體字經(jīng)過文化歷史積淀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可是簡體字也包含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以“食”字部為例,探尋 “食”字部簡體字的文化意義。
[關(guān) 鍵 詞] “食”字部簡體字;文化意義;漢字
[中圖分類號] H122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21-0061-01
漢字是表意文字,從具有完整體系至現(xiàn)代經(jīng)歷了三千六百多年的演變歷史。繁體字經(jīng)過文化歷史積淀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可簡體字是否也包含一定的文化內(nèi)涵呢?本文就以“食”字部為例,探尋“食”字部簡體字的文化意義。
“食”字部簡化為“饣”,簡化后簡體字共有61個字①,根據(jù)意義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與飲食有關(guān)且具有明顯文化意義的字有:饑、餓、蝕、飯、飲,飽(同飫)、饁、饋、馀、飼(同飤)。自己餓了,自己最知道,所以“餓”字以“食”為旁,“我”字為邊,即:我需要食物了。餓了,需要吃多少呢?這就是“饑”字。吃飯要怎樣吃呢?細(xì)嚼慢咽,這一點從養(yǎng)生和禮儀的角度來講都是大有益處的,所以“食”又同“蝕”,像蟲子那樣蠶食,一點一點,一口一口,慢慢吃?!帮嫛弊质鞘匙峙?,“欠”字邊,食物要吃得“欠欠”的,不能過飽,才利于健康。“飽”,意思是滿足了食量,篆體是食字旁,右邊一個人形,肚兒吃得圓圓的,肚里有食物,會意字,也是形聲字。饁、ye聲,以表離開的“去”字和表器物的“皿”字為邊,表示往田野送飯②,“饁”字其實就是把食物放進(jìn)器皿,帶上離開這里,送去別的地方。送的食物怎樣呢?“饋”,“貴”字邊,貴重的,好的食物可以用來贈送。贈送之后還有余,就是“馀”了。民俗文化中講“連年有余”其實也是農(nóng)業(yè)社會時對食物、糧食豐足有余的渴望,所以“余”又同“馀”。剩下的食物、糧食可以用來做什么呢?飼養(yǎng)動物,飼養(yǎng)動物主要管理的就是動物的飲食,所以飼養(yǎng)的“飼”,“司”字邊,“司”是管理、掌管的意思③。饻、xi聲老解放區(qū)的一種計算貨幣單位④。與人聯(lián)系最緊密的交換商品就是“食”和“衣”,一饻等于若干實物價格的總和,所以,食物有剩余時,還可以用來交換。
這一類字中還有四個字是表示食物的加工方式:餾、餞、馇、飪。餾,留字邊,liu二聲,蒸餾,就是把多余的液體蒸發(fā),留下精華部分。liu四聲又解為把涼了的食物蒸熱⑤,雖然音不同,但所用的方式都是一樣的,都是蒸,所以餾一字多音。餞,jian用蜜或糖浸漬,《說文》“送去也”,餞本義是用酒食給要離開的朋友送行,后假借為食物的加工方式用蜜或糖浸漬。馇,cha,查字邊,意思是邊拌邊煮;熬粥⑥。熬粥的時候不就是一邊檢查出生的飯食,一邊再攪拌,翻下去繼續(xù)煮嗎?飪,ren《說文》“大孰也”,后來引申為做飯做菜⑦。餾、馇、音旁也表明了食物加工方式,餞、飪、通過假借和引申形成了食物的加工方式的意義,這四個字都與飲食有關(guān)。
第二類是表示食品種類的字。這一類字中饅、餅、餃這三個字是常見的食品,有明顯的文化意義。“饅”,“曼”字邊?!奥庇腥崦?、細(xì)膩、長、遠(yuǎn)的意思⑧,新蒸的饅頭是柔軟、細(xì)膩的,而吃饅頭時也要慢慢吃,狼吞虎咽必定噎著,所以用的時間也長,這樣看來,“饅”字也提醒我們吃這種食物時要慢一點?!帮灐?,“并”字邊,是說不要只吃一種食物,要吃得雜一點,吃餅時還要就點菜,喝點稀飯,最差也要再喝點水,這樣才會吃得舒服,有利健康?!帮湣弊?,“交”字邊,餃子是中國人過年時的食品,而過年時親朋好友會團圓,所以“餃”應(yīng)該是在團圓時節(jié)以飲食加深交情的意思。
其余表示食品種類的字,大都是形聲字,有的音旁也表一定意思,如:馓、馕等。馓子是一種油炸的面食,由許多細(xì)長的面棍擰在一起組成,很酥,很容易散,所以“馓”字是食字旁,散字邊。馕就像少數(shù)民族人民用的酒囊,扁扁的,圓圓的,所以“馕”字是食字旁,囊字邊。其余字音旁沒有明顯表意。
第三類,是指與飲食有關(guān),但音旁沒有明顯意義聯(lián)系的字。有:饉、饞、饌、饈、餉、餗、館、馂、餿、饐、餒。館,指賓館、客房⑨。賓館大都前方或一樓作為飯店,后方或樓上作為客房,古代客棧也多是這種布局,所以,館,確切地說是與飲食有關(guān)系的。這幾個字的聲旁都與字的意思沒有直接聯(lián)系。
第四類是與飲食沒有明顯聯(lián)系的字,有飭、飾、饒。這類字也許以前與飲食有關(guān),但經(jīng)過長期演變,字義已與飲食關(guān)系很遠(yuǎn),沒有明顯聯(lián)系。飭,《說文》中解為“致堅也”,意思是整頓,通“飾”,飾有修改、修治的意思,兩個字的意義是相通的。饒,《說文》中解為“飽也”,引申為豐富的。
這四類食字部簡體字,有些傳承古義,有些能賦予新解,從中可以看出,漢字在簡化的過程中考慮到了它的文化意義,并沒有將它的義旁簡化至純粹符號化的程度,所以在新時期,探索、賦予文字以新的文化意義,對于我們理解和指導(dǎo)生活是有益的,對于傳承、創(chuàng)新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意義非凡。
注釋:
①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
②④⑤⑥⑦⑧⑨解釋全部出自《現(xiàn)代漢語詞典》。
③依次為《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360頁、第349頁。
參考文獻(xiàn):
[1]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xué)綱要[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7.
[2]蘭賓漢,邢向東.現(xiàn)代漢語[M].中華書局,2007.
[3]許慎.說文解字[M].宋徐鉉,校定.中華書局,2013.
[4]裘錫圭.文字學(xué)概要[M].商務(wù)印書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