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情感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小學語文教育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zhì)和陶冶情操,情感教育的實施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的始末。它對于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審美培養(yǎng)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情感教育中,實施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如何在悠閑地額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情感教育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加強對于情感教育的了解和認識,以及具體的實施策略,對于提高和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實施 方式
“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特別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情感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在新課標改革的教育改革推動下,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是改革的具體目標和要求,有效實施情感教育,培養(yǎng)和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小學生的情感境界,不僅是小學語文教育本身的要求,更是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培養(yǎng)的要求體現(xiàn)。本文通過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簡要敘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有效情感教育,鞏固和提高教學效果。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育對于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其主要是由于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從情感教育具體的教學措施還是潛移默化的情感引導都對小學語文教育,以至于對小學生的影響都非常明顯,其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豐富情感,提高情感控制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對外界充滿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年齡,對于周圍的事物都充滿了探索的渴望,但是由于社會經(jīng)驗缺乏以及認知能力的有限,大部分小學生對于自我的情感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強,很容易因為遇到某些挫折或者不如意的事情,而影響學生,而情感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加強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控制能力,對于情商也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nèi)容能夠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情感,其強調(diào)人文素養(yǎng)的內(nèi)容是加強情感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陶冶情操,增強明辨是非能力
情感教育作用具有潛移默化的特征,小學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情感豐富,教育意義較強,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從豐富的語文文章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思想和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是小學的心理和心智不成熟,社會經(jīng)驗不足,對于事物的判斷能力有限,從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師的講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加強學生辨別是非能力。
3.凈化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情感世界相對單純,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對于學生的思想沖擊和影響較大,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因素的影響,情感教育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并且情感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通過觀看一些多媒體視頻,聽一些優(yōu)美的詩歌朗誦,能夠引導學生置身于美麗的景色中,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加強學生主體情感體驗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前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尊重學生。長久以來,教師都習慣給學習不好和行為過失的學生冠以“笨蛋”、“調(diào)皮搗蛋”之類的稱呼,久而久之,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對于人格思想還在發(fā)展的小學生。而事實證明,學生在和諧的氛圍和環(huán)境中學習,受到別人的尊重,必將學會尊重別人;二是對學生關愛。這也是人性化、溫馨教育必須的一點,教師對學生關愛,使學生享受到血緣之外的情感,是學生走入社會知道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起源。教師需要進入到學生的情感世界,懂得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良好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再根據(jù)小學生的情感特點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情感體驗。如在講解《柳樹醒了》、《虎王開會》時,童化的形象,更貼近學生的內(nèi)心,使學生感到親切,非常喜愛,更容易使學生自主的體驗其中的情感。情感體驗游很多種,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或讓學生觀影,在學生視覺、聽覺享受的同時,得到有益的情感體驗;可以按照課文中情節(jié)虛擬場景,如在突發(fā)事件當中,發(fā)生的感動故事,向?qū)W生傳遞正能量;可以讓學生走入大自然,體會世界和生命的美好,使學生能夠直面挫折與挑戰(zhàn)。
三、體驗情感,以情引情
小學語文教材不管是什么樣的題材,都來源于生活,體現(xiàn)著作者各式各樣的情感。如在講解《烏鴉喝水》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進而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水是出不來的,什么情況下水是會溢出的。從而得到結(jié)論:烏鴉喝到水是有條件限制的。通過這樣的講解,使學生了解到課文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從而更好的感受文中的場景,體會作者的情感,他們就會對生活更加細心的去感悟,并且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奧妙之處。教師在和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觸景生情從而充分的體驗情感、感受情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深刻體會到課文中的情感。而且,通過講解課文中的真善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境界,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美好的心靈,從而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四、創(chuàng)造情境,以情導情
小學生的情感通常是比較膚淺,而且容易受到老師情感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的,也很容易受到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的支配和感染。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好這一點,積極的創(chuàng)造情境,從而使學生受到啟發(f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是要對學生的情感點進行充分的挖掘。劉勰曾經(jīng)說過這么一句話: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精心編選的,蘊含著作者的豐富情感。如《金色的秋天》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要讓作者的情感被學生理解,并有所感悟和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好文中的情感點,使學生得到情感的共鳴;二是通過營造情境來傳達情感。教師應該營造出一個讓師生情感相通相融的情境,從而觸動學生的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緊抓住一個“情”字,以情動人、以生傳情,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講解《十里長街送總理》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懷著對周總理的無限懷念,聲情并茂的朗讀課文,放一首低沉的音樂,渲染出悲傷的氣氛。通過情境的營造,使學生對周總理的懷念和熱愛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教學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師通過準確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引情,以情導情,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從而加強學生主體情感體驗等策略,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