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也就是教師在單位時間和空間里,將教學目標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也就是將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最大化、最優(yōu)化。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日漸突出,初中英語的教學目的從素質教育的高度重新定位,突出了以人為本的觀念和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而課堂教學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和主要形式。因此,如何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提高 ,是初中英語教師長期面臨的而且亟待解決的問題?,F(xiàn)結合筆者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轉變教學觀念,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師需要敢于把學習還給學生,放手才是負責;教師要能夠主動示弱,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差異性,把學生當作重要的教學資源?!?/p>
課堂低效多是教師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學仍以講為主,不是把課堂交給學生,自己組織、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必經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不斷改變教學觀念,進而轉變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進的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yè)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所以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追求,根據(jù)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英語素質教育深刻全面落實。
二、做好課前有效教學行為設計,精心備課
現(xiàn)在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上課上,而不是放在備課上,沒有精心備課就去上課,以致課堂效率較低,教師在備課時,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①體現(xiàn)主體性,英語課堂的主人是學生,不是教師。
②突出目標性,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某個教學目標展開。
③遵循可行性,教學的可行性是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保證,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設計難度適中的活動,活動步驟以及學生在活動中的分工。
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采用不同的教法處理重難點,更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究課本和教法,充分備課,否則課堂教育的高效就無從談起。教學活動的精髓貴在設計,這是有效教學的載體。
三、加強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和管理,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
“盯”要到位:盯學習狀態(tài),課堂參與。
“觀”要到位:觀學情展示,以題暴露。
“跟”要到位:跟同題生成,能力成長。
那么怎樣才能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呢?首先目標明確,讓課堂活動清晰有序,教師必須牢記無論設置什么活動,目標意識都是第一位的,只有目標明確了,活動才能有條不紊的進行,否則就成了走過場。其次組織得當讓課堂活動面向全體。組織方式的選擇應視活動內容而定,有的適合小組活動,有的適合個人活動,但無論采取哪種都應當盡可能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第三,創(chuàng)造情境,讓課堂活動貼近生活,教師必須精心組織,巧妙構思,創(chuàng)造良好的符合學生心理和認知特點的、教學需要的情境,讓課堂生活化。最后,指令清楚,讓課堂活動有效進行,學生只有對自己所要參與的活動有了清楚的認識,了解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和任務后才能成功的開展活動。
四、倡導學生合作學習,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
學習小組是課堂學習的抓手,《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钡趯嶋H實踐過程中,傳統(tǒng)的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還是根深蒂固。筆者所教的基本上是農村學生,基礎差,沒有學習氣氛,沒有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應該倡導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培養(yǎng)興趣,體會到學英語的樂趣,自覺地去學習。
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首先人盡其才,人人參與。學生們在小組合作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各自的特長與潛能。其次,教師要指揮到位,形式多樣,抓住契機,精心安排,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合作學習,實現(xiàn)教育的真正價值。最后還要建立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這是合作學習成功的保障。評價要考慮的是必須對學生的積極參與有鼓勵作用,必須客觀公正,必須形式多樣。
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運用已學知識探索、發(fā)現(xiàn)、理解、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當然需要教師的主導,但主導并非包辦、代替,把知識結論灌輸給給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自主地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嘗試、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趣味盎然中積極主動地探索實踐,使學生在課堂中保持最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才能達到高效課堂。
六、教師要不斷地學習,由“經驗型”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不斷總結、積累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方法,參與教改實踐,撰寫教研論文,以教研促教學,站在學生的位置上去多研究、多分析、多創(chuàng)新、多嘗試,實現(xiàn)高效課堂一定不是問題。
總之,教師應把課堂作為學生英語實踐活動的舞臺;教師只有提高對教材的處理能力,掌握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技巧,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語言情境和充滿激情的學習氛圍,才能輕松駕馭課堂,這樣,才能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