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小學階段的教育質(zhì)量備受關注。小學生的智力與潛能在小學教育階段得到開發(fā),小學階段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手段。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不僅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更能促進教師順利開展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活動 有效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提問是促進師生互動的有效形式,也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在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今天,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方式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只有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滿足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需求。明確提問切入點與教學目標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
一、關注適當性,提高問題有效性
關注問題的適當性就是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難度。在進行課堂問題的設計時,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以及思考能力,更要關注語文教學目標。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diào)動。如果課堂提問的難度過大,會挫傷小學生的學習信心,因為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并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如果課堂問題的難度過小,小學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問題,這會讓小學生變得懶惰,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問題太難,那教師最好將課堂提問的難度適當降低,不僅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比如,在講解《東方明珠》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出“東方明珠是什么?為什么它被稱為東方明珠?”這樣的問題,引導小學生仔細讀課文,從文字中找到答案。如果教師這樣提出問題“東方明珠是不是在上海?是不是一個電視塔?”就大大降低了問題的難度,不利于學生思考。了解與把握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重點。
二、關注明晰性,提高問題有效性
關注課堂提問的明晰性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清楚地提出問題,讓小學生能夠聽懂。這主要是考慮課堂問題是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思維邏輯,課堂提問的方式不同,小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不同的回答。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教師要考慮學生是否會對這一問題有疑問,會進行怎樣的思考,會思考到什么樣的深度。
比如,在講解《小河與青草》的時候,教師提出“文章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講可能有點難度,也會讓小學生一頭霧水。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一步一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小河與青草在干什么呢?他們?yōu)槭裁茨軌蛳裎覀円粯訉υ捘兀俊睆亩偈剐W生意識到小河與青草都像人一樣在交談,進而引出“擬人”這種修辭手法,促進問題有效性的提高。
三、提問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
當前,我們教育學生的不僅是善于學習、樂于學習,也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學到知識,而是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提問時,對于問題的設置方面要多加關注。
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于語文課堂的提問方式是一種藝術,在提問與回答過程中,師生之間有最直接的交流,并且在小學教育中,老師要考慮問題的明晰性。要清楚問題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由于提問方式的不同,直接導致學生的理解不同,回答的問題也會不同,有時會與老師預想的答案有偏差。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注重學生會從那個那個方向思考。
對于提出問題的層次性,教師要注重教學提問本身的的層次性要符合由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這一規(guī)律。一開始的問題是要學生在閱讀完課本后找到答案,更深一步的問題是要求學生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最困難的是要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教師要在問題的難度上平衡好。對于最難的問題,教師要做到的是用啟發(fā)的方式教育學生。例如,課文要求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學生或許對這些問題無從下手,老師就需要引導他們從人物性格如何,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是怎樣,來進行人物評價,這樣學生就懂得如何解答這一問題,自然踴躍參與提問,同時也讓學生在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如何對人物進行評價。
除了問題難度需要設置層次之外,學生之間的能力差距也要設置層次。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運用能力來設置問題,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個體差異來進行提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對于接受能力較低的學生要耐心教育,通過簡單的問題逐步過渡到較難的問題;對于接受能力較高的學生來說,那些綜合性比較強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應該選他們來回答。
老師與學生應該多溝通多互動。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那些大多數(shù)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不積極回答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害怕答錯問題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取笑。因此,教師應該考慮到小學生正在處于心理成長階段,在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自信的品質(zhì)。在提問的時候,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把學生的自尊心考慮在內(nèi),只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要對那些不愿意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鼓勵、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提高,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也會更加積極。
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不要注重舉手率和舉手速度,要考慮到學生的思考。學生在思考過程學到的東西也是很重要的,作為老師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否全面地思考問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會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合,充分地發(fā)揮已有知識,鞏固已有知識。
課堂提問除了老師對學生進行提問,還需要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所以,老師也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提出的問題的能力,才能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得意提升。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作為教學素材,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能利用這些素材。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去探討這些問題,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回答學生的問題。
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傾聽學生的回答,在一些開放性題目上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也不能根據(jù)自己的個人主觀思想去判斷學生回答得好還是差,只能通過學生回答的思維方式是否縝密來評定。
四、結束語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經(jīng)過深入研究才能在應用在課堂中。同時,教師也應該多點傾聽學生,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才能通過課堂提問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