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鄉(xiāng)縣衙有正五品官張炳燾主持營建的,歷經元、明、清,是元朝以來最大的建筑布局。本文從“清代地方官署規(guī)制、庭院式建筑布局、南北交融的建筑特點、建筑屋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等方面淺析內鄉(xiāng)縣衙的建筑風格。
關鍵詞:清代; 內鄉(xiāng)縣衙; 衙署規(guī)制; 建筑風格
中圖分類號:TU–0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1-186-001
內鄉(xiāng)縣衙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專家譽為“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據(jù)史書記載,它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內鄉(xiāng)縣令潘逵“始建廳堂舍”,其后縣衙屢毀屢建?,F(xiàn)存房舍280余間,占地4萬平方米,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五品官章炳燾主持營建的。是元朝以來最大的建筑布局,可謂是“觀其規(guī)模,不可謂不宏遠也”。由于章炳燾是從工部而來,在縣衙建筑上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內容和多彩的形式,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筑風格,
一是按清代地方衙署規(guī)制,表現(xiàn)為“座北朝南、左右對稱、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衙后宅、監(jiān)獄居南”的傳統(tǒng)禮制思想。
座北朝南、左右對稱。內鄉(xiāng)縣衙南北長250米,東西寬80米。整個縣衙主建筑均座北面南,由南向北沿中軸線依次排開,主要建筑有照壁、宣化坊、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堂、二堂、夫子院、三堂;旌善亭與申明亭、寅賓館與膳館、吏戶禮與兵刑工房、縣丞衙與主簿衙、東庫房與西庫房、東花廳與西花廳、以中軸線向左右兩邊排開,形成對稱格局。
左尊右卑??h衙以左為上,有八品縣丞在居東的縣丞衙辦公,九品主簿在居西的主簿衙辦公;寅賓館大多設在東南,東南為巽地,比較尊貴,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
左文右武??h衙六房均居大堂前列,東列吏戶禮房,西列兵刑工房,然后再分先后,即吏(文)與兵(武)二房為前行;戶與刑為中行;禮與工為后行。清朝后期六房多有增設,也沒打亂這個順序,表明了儒家重文輕武、重道輕器的觀念。
前衙后宅??h衙大堂是知縣發(fā)布政令、舉行重大典禮和公開審理大案、要案的地方;二堂是知縣預審案件、審理民事案件和大堂審案時退思、小憩之所;二堂之后則是知縣辦公起居及家人居住之所,這里廊廡相接,形成天井式的中庭院落,顯得幽深、靜謐。
監(jiān)獄居南??h衙監(jiān)獄位于大堂西南,儀門之外,俗稱“南監(jiān)”。
由此可以看出,內鄉(xiāng)縣衙的建筑布局與《明史》《清會典》等史書所記載的衙署建筑規(guī)制完全相符,為我們研究封建社會縣級衙門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標本。
二、庭院式的組群布局
內鄉(xiāng)縣衙采用嚴格對稱的庭院式組群布局,按使用功能分區(qū),依用途和重要程度安排建筑群的體量和空間形式。內鄉(xiāng)縣衙的建筑格局與北京故宮比較相似,都是“前朝后寢”,縣衙的大堂、二堂、三堂的使用功能和體量規(guī)律分別比附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大堂最為高大,三堂次之,二堂最小。大堂在前部,是知縣發(fā)布政令、舉行重典禮和公開審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后宅是知縣接待上級官員、商議政事和辦公起居之處。這是中國封建社會傳統(tǒng)禮制思想而形成的封建格局。人們從大門進去,每通過一道門,就進入另一個庭院,這樣層層遞進,森嚴而深邃,使人望而生畏。此種衙署建筑格局,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大一統(tǒng)的行政管理結構和政治理念。
三、南北交融的建筑特點
內鄉(xiāng)縣地處秦嶺以南、長江以北的南北文化交融地帶,又因為章炳燾是南方人,所以內鄉(xiāng)縣衙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北方建筑的沉重和壓抑,吸取了南方建筑的特點,融南北風格于一體,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謹,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內鄉(xiāng)縣衙建筑群院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的院落組織方式,單體建筑也帶有明顯的北方做法,如縣衙的大堂面闊五間,五架梁七檁,是按照北方“明三暗五”處理手法建造的,明間、次間無前檐墻,呈開敞式,稍間辟為夾室,設直欞窗,虛實對比,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知縣謙虛博大的胸懷和高超的建筑審美意境。由于主持營建內鄉(xiāng)縣衙的知縣章炳燾是浙江人,縣衙建筑回廊寬闊,廊道相接、廳堂軒敞,并且刑、錢夫子院內的內宅門上方建有南方建筑特有的風火山墻,用花磚砌成,突出了二堂以后縣官內宅的生活情趣,也足以說明內鄉(xiāng)縣衙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學價值。
四、建筑屋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最常見的屋頂有硬山頂、懸山頂、廡殿頂?shù)?,封建社會對于屋頂?shù)男问接兄鴩栏竦牡燃壷贫?。一般以重檐廡殿為最高,重檐歇山、單檐廡殿、單檐懸山次之,硬山再次之,一般百姓不允許建筑廡殿頂和歇山頂,只能用懸山或硬山頂。內鄉(xiāng)縣衙因地位、品級所限,均為單檐硬山式建筑。由于屋頂形式的不同而形成了格式不同的屋脊,如有正脊、戧脊、垂脊、岔脊等。在屋脊上堆砌各種飾件,是中國古建筑的又一傳統(tǒng),內鄉(xiāng)縣衙群體建筑在屋頂?shù)男揎椛弦餐瑯友匾u了古代制度。飛檐翹角的屋頂上,都裝飾有神獸等陶構件。神獸原來的作用是用在屋脊的稍尖,起到加固的作用,而隨著房屋建制的規(guī)范化,神獸也逐漸成為反映建筑等級制度的象征。從使用的數(shù)量來看,格局殿堂大小、等級高低而有不同的排列順序和使用數(shù)量?!洞笄鍟洹酚涊d,神獸的排列順序共有11個,即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而內鄉(xiāng)縣衙是按正五品的等級建成的,比一般的七品縣衙規(guī)格要高,所以屋脊上有五個小獸,有押魚、天馬、海馬等。這些神獸都是象征吉祥安定、消災滅禍,并含有主持正義、剪除邪惡之意。
總之,整個縣衙建筑群,前庭后院,主次分明,對稱緊湊,廊廡相接,渾然一體,既沒有狹小擁擠之感,也無空曠疏散的感覺。它給我們留下了中國封建社會縣級政權衙門的實物標本和歷史見證,為封建衙門時代畫面作了實物存照,對我們后人認識封建社會、研究州縣基層政權,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