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探討該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以期促進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校; 公共體育; 教學; 現(xiàn)狀; 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1-158-001
一、前言
高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系統(tǒng)教育的比較關鍵時期,它擔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觀念、傳授大學生健身方法和知識、獲得健康體魄的艱巨任務。但由于人們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認識上存在偏差,高校公共體育仍然面臨著許多難題和困惑。
二、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功能單一
我國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教育觀念都突出強調了學生體質的增強,更多地關注了運動技術的傳授和運動技能的提高,而忽視了學校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解決在培養(yǎng)健康人體支柱“身體”的同時,又能通過體育教育影響其個性發(fā)展和品德健全等重要的基礎性問題,卻還沒有形成共識。
(二)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目標不完整
我國高校體育的目標定位既模糊,又未能全面概括其學校體育教育的內涵功能,以至于使一線的廣大體育教師形成了一些不全面的認識:體育課就是讓學生學習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學生運動技能掌握熟練了,體質增強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就自然而然增強了,運動習慣也就慢慢養(yǎng)成了。
(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傳統(tǒng)、單一
據(jù)調查顯示:目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大部分的教師都采用比較熟悉的教法,例如:示范與講解法(完整與分解法)、反復練習法、比賽法、游戲法等。很少有公共體育教師會把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而采取最佳的教法,這樣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進程的實施。
(四)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的個體評價過于注重結果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的個體評價是現(xiàn)實體育教學效果的個體評價,而未能體現(xiàn)促進和鼓勵性評判。這種評價方式,僅僅評價了學生接受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技能狀況,而沒有對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態(tài)度、努力程度、團隊精神等發(fā)展要素進行綜合性評判,其評判結果自然只能是以偏概全,不能充分反映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效果實質。
(五)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師資的綜合素質難以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
普通高校一線的體育教師,其執(zhí)教思想大部分滯留在傳授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技能等認識層面上,其執(zhí)教方法大部分沿襲著“師傅帶徒弟”的傳授方式。在處理和對待體育課堂上的師生關系以及教與學的關系問題上,過于重視自己的作用,考慮學生的作用不足。
三、構建新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的對策分析
以教育部新頒布《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依據(jù),構建新時期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應該采取以下相應對策:
(一)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關注學生的健康
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改革必須大膽地轉變觀念,把培養(yǎng)學生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作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堅持向學生實施終身體育的教育,把體育教學的方向從追求外在的技能水平掌握轉移到全面追求學生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上來,把體育教學與社會、未來銜接起來,使學生終身受益。
(二)制定科學的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目標,充分發(fā)揮學校體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針對學校體育教育的綜合目標,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在促進學生運動技術技能發(fā)展的同時,還必須養(yǎng)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并獲得心理和情感上的滿足,實現(xiàn)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三)采用保證體育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多樣化和人性化的教學方法
運用體育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個體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注意引導和啟發(fā),做到以學生為主,同時注意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搞簡單的“一刀切”,確保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
(四)建立一支適應公共體育教學的師資隊伍
加強高校公共體育課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有:1.各高校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充分鼓勵公共體育課教師發(fā)揮第二專長,彌補某些運動項目體育師資不足的狀況。2.改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師知識結構,培養(yǎng)雙知型(既是運動型又是知識型)的高素質公共體育課教師,適應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建設發(fā)展的新要求。
(五)重視個體差異,構建人性化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公共體育課的考核,應該尊重不同大學生的運動基礎及體質、體能方面的差異。在對運動技能考評時要側重對運動項目的認知度和綜合體育學習能力進行考評,并把學習結果評價與進步幅度的評價有機結合。只有這樣,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考核和評價才能真正發(fā)揮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指導作用。
四、結束語
新的公共課程體系的建設還任重而道遠,我們將對這一課題進行深入地持續(xù)研究,一步步地接近成熟的課程體系,為促進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王宗平,趙國梁.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走向[J]體育與科技,1999,20(2)
[3]王宗平,莊惠華.大學體育教學內容適應性發(fā)展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1999,20(3)
[4]季克異,等.跨世紀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方案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