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運用各種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體驗,在主動的體驗中,形成自己健康的感情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親身經(jīng)歷; 寓教于樂; 激發(fā)興趣; 體驗快樂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1-128-001
有專家考察國外的教育,回來后說了這番話:同是一堂畫蘋果的美術(shù)課,中國老師拿了一張畫有蘋果的畫,掛在黑板上,讓學生照著畫;日本老師在講臺上放了一個真蘋果,讓學生臨??;而美國老師則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蘋果,放在自己的桌子上臨摹,畫好后可以吃掉蘋果。
這是個十分生動的例子,它反映了中外教育在觀念上的重大差異。很顯然,中國的學生臨摹現(xiàn)成的圖畫,肯定畫得最好。因為蘋果的平面形狀、角度、明暗強弱、投影的處理等等,都有現(xiàn)成的樣子,你只要照著描就是了。但是卻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那就是觀察!而美國的學生卻獲得了最真切具體的體驗。因為他們不但可以近距離地,多角度地觀察蘋果(甚至品嘗了蘋果的滋味),而且還經(jīng)過了自己的觀察和構(gòu)思。這位中國老師用的是咀嚼式,而那位美國老師用的則是體驗式。
體驗教學中的所謂“體驗”,即是親身經(jīng)歷,親身觀察、感受、探究和驗證。其實體驗教學并非新發(fā)明。宋代朱熹在《讀書之要》中就說過,“讀書要切己體驗,不可只作文字看”,“讀書不可就紙上求理義,須反過來就自家身上推究”。現(xiàn)在人們都知道,語文不是教會的,而只能是學會的。學生只有在認真地閱讀課內(nèi)課外的大量各類文章、詩歌中認真體會文章、詩歌所表現(xiàn)的情、理、事,領略其用詞、造句及布局謀篇的魅力,并在語文的整個聽、說、讀、寫的各項活動中不斷體驗,一點一滴地予以積累,才能形成自己健康的感情和語言文字的知識和能力。
那么,怎樣來實施體驗教學呢?它需要對教學理念、教材、考試方法乃至整個教育制度來一個一系列的改革,才能真正實行。我們可以從點點滴滴做起,待以時日,其功效也會不可小視的。
一、大幅度減少教師的講解,大幅度增加學生活動
以前曾提倡過精講多練,甚至少講多練,但往往難以真正做到。我們要堅決地把“講”壓下來,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體驗”的時間。如果你把課上的時間給占了,還談什么“體驗教學”?現(xiàn)在,許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都十分注意這個問題,有的學校對教師講課和學生學習的時間比例有嚴格的硬性規(guī)定,但實際上具體執(zhí)行仍要靠教師個人。如果教師個人對此認識不足,甚至有抵觸情緒,滿堂灌之類仍無法避免。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真正理解體驗教學的重要意義,同時更多地鉆研教材,鉆研學生,對教材對學生這兩頭做到了然于胸,講課就簡明扼要了。
二、精心挖掘教材中對學生最有吸引力的內(nèi)容,找準教學的“切入點”
要想讓學生自己體驗,首先得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精心設計,要盡量創(chuàng)設一種“身臨其境”“心臨其境”的體驗氛圍。要特別做好“導入”工作。要在研究學生心理上下番功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最能吸引學生的內(nèi)容,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注意將學生的興趣導入到教學目標中去。
三、教學要多種形式,盡量“寓教于樂”
其教學基本形式可以有:
欣賞式。這一形式較適用于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競賽式。如朗誦比賽、演講比賽、作文比賽、改錯別字比賽、詞語“接龍”、給課文配插圖、改寫文章結(jié)尾、開辯論會等。
表演式。如分角色朗讀、表現(xiàn)課本劇等。職業(yè)學校新版教材中有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是孔子和四個弟子坐在一起談論各人的志向,十分有趣,但文字比較艱難。大致理解之后,把全班分成五個組,每個組揣摩文中一個人物的心理并扮演這個人物。然后,各組選出一個代表,共五人用現(xiàn)代語言在全班扮演。
研究式。如對課文中某個觀點、某個人物、某種寫法的研究,對同學中某篇習作的研究,以及專題調(diào)查研究等。研究是可以分層次的,技校學生可以有技校學生層次上的研究。
四、答案要有開放性
既是學生自己的體驗為主,那么對一個問題的回答必然會出現(xiàn)多種多樣的答案。而教材或教參以及練習冊上的參考答案則是死板的一種。我們教師不應該只是一種答案,只要大致有理就應該算是對的??吹竭^一則報道,說某小學課上有學生回答“雪融化后是什么”這個問題,有標準答案是“雪融化后是水”。有學生回答“雪融化后是春天”,竟然被判為不正確!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要大度,更要有智慧,萬不可只一味照搬教參。當然,說答案要有開放性,也要把握好“度”,適當時候,教師還得注意引導學生尋求最佳答案,而不能造成一種好像怎么回答都可以的錯覺,這可以用選擇典型例子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比較、辨析的方法加以訓練。
五、對學生的評價以評優(yōu)為主
以評優(yōu)為主的評價,能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動力。對學生的發(fā)言,對學生的作業(yè),其中的“閃光點”,做教師的不能視而不見,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與欣賞。及時的肯定與欣賞,必定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而以糾錯為主的評價,無疑極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其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教師不要吝嗇表揚,相反應設置多種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梢愿鶕?jù)學生實際,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只要學生們能經(jīng)常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激發(fā)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教師,還有什么比這更令人高興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