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七年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幼兒園通過采取混齡班活動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成果。實踐證明,采取混齡班活動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關鍵詞:混齡互動; 游戲活動; 戶外活動; 社區(qū)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1-110-001
社會交往能力作為現(xiàn)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反映了個體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鑒于幼兒天性好動、愛游戲的特點,我們充分挖掘幼兒園一日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育資源和幼兒間可共享的同伴資源,利用混齡互動來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一、游戲活動中的混齡互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控能力
在幼兒園,孩子最喜歡玩的就是角色游戲,他們都愛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我來當媽媽”“我是醫(yī)生”“我要當生病的孩子”。在混齡班的孩子中,幼兒會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分配各自的角色,大的孩子樂于指導小的孩子,而年齡小的孩子也愿意效仿大孩子的行為。孩子們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xiàn)與別人的溝通,在角色扮演中,他們通過概括他人的觀點,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逐漸將社會要求與社會模式轉化為個人的價值觀,納入自我意識中,在趣味游戲中扮演各種社會角色,承擔各種社會職責,學習各種社會規(guī)范、行為準則,從而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遵守一定規(guī)則的行為習慣,逐漸形成自控能力。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混齡幼兒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動中,隨著孩子們交往范圍不斷擴大,交往內(nèi)容日益豐富,幼兒間的情感更加深厚。無論是在幼兒園的走廊里,還是在操場上,他們只要相互遇到,就會興奮不已,熱情拉手擁抱,自然地坐在一起聊天。幼兒的認識、交往范圍擴大了,交往的對象、內(nèi)容豐富了,與人交往的正確態(tài)度與技能、良好的社會行為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
二、戶外活動中的混齡互動,滿足幼兒的交往需要
幼兒的交往需要是與生俱來的,幼兒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興趣和歡樂,社會性也能得到逐步地發(fā)展。為此,我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混齡活動,為幼兒提供不同年齡層次間的交往機會,增加水平關系,滿足了兒童異年齡間的交往需要。如在“我是小小消防員”活動中,我們組織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兒學習消防員的滅火動作和穿脫消防服,然后假設了動物園著火的情景,讓大班的幼兒帶著中班和小班的幼兒一起學消防員滅火、搶救動物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大班孩子都帶領著中班、小班的孩子一起活動,因此中班和小班的幼兒積極投入,像大班的幼兒一樣學習消防員滅火,時不時地互相提醒“快快”?;顒又?,通過帶有角色性質(zhì)的大帶小游戲,增進了大中小班幼兒之間的交往,也促進了各年齡段幼兒的交往能力。
在混齡活動中,合作成為幼兒的真正需要,孩子們在多種探索中體驗了合作的快樂,同時也促進了大班幼兒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能力,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中小班孩子則在游戲中努力地進行模仿和學習,得到了不同層次上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在混齡活動的過程中,不同年齡的幼兒間相互交流信息,分享相關知識,與同伴商議,解決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因為大班幼兒相對于中小班幼兒,有著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交往技能,加之大班幼兒對中小班幼兒的友好態(tài)度,使中小班幼兒參與活動的意愿提高,并在與大班幼兒的交往中獲得更多的交往經(jīng)驗,習得更好的交往技能。而大班幼兒在與中小班幼兒的交往中也獲得了成功體驗,使他們在與陌生同伴進行交往時自信心有所提高,因而也樂意參與到每一次的混齡活動中來,促使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交往能力在混齡活動中都逐漸提高。
三、社區(qū)活動中的混齡互動,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我們在混齡活動中組織了類似兄弟姐妹的群體,讓幼兒在體驗與人交往,與人愉快合作的同時,感受到“家”的溫暖。大班的幼兒可享受當哥哥、姐姐的樂趣,并承擔一定的責任;年幼的幼兒可感受做弟弟、妹妹所獲得的照顧、關懷和幫助,體驗友情等,如在“大帶小”參觀超市的活動中,大班孩子又成了弟弟妹妹的超市小導游。在參觀中,大班孩子總把自己所看見的、知道的告訴弟弟妹妹,而弟弟妹妹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哥哥姐姐詢問。在去超市的途中,中大班幼兒一路上攜手前進,大班幼兒照顧弟弟妹妹,保護他們,而中班幼兒喜歡、也愿意聽從哥哥姐姐的指導,使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樂意和弟弟妹妹交往和互動。而在潛移默化中,年齡小的孩子也會從大孩子身上學到關心別人、互相幫助等優(yōu)良品質(zhì),并且逐步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在同伴群體中,幼兒學習和實踐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發(fā)展自己的社會技能。他們將同伴群體作為參照點以引導自己的行為,同伴之間彼此影響,互相促進。在混齡活動中,不同年齡的幼兒在一起學習、生活和游戲,大班幼兒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更愿意分享玩具,在產(chǎn)生沖突時也愿意謙讓,享受當哥哥姐姐的樂趣與責任;而年幼的幼兒通過與年長幼兒的交往,其領會能力、觀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強,也充分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獲得的照顧關心和激勵幫助,從而學會關心他人。這些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
如果把班級作為一個小舞臺,那么混齡活動就是一個小社會。我們就是讓孩子在我們可以控制的小范圍內(nèi)更多地去接觸社會、適應社會。在混齡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接觸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小朋友,并且與他們進行交往,使孩子們初步學會了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并逐漸將社會要求和社會模式轉為個人的價值觀,納為自我概念中。通過互相交流、交往,孩子們觀點采擇能力強了,分享行為多了,自信心強了。孩子們的分享意識逐漸地能夠從角色游戲中及故事表演中遷移到一個真實的生活中了?;忑g教育為兒童的這種角色變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促進了兒童的社會化進程,使得兒童的身心得到了同步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混齡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了一個社會角色體驗的機會,幼兒通過與異齡兒童一起活動,克服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方式,學會了與人交往的正確態(tài)度和技能,養(yǎng)成了負責、合作、尊重、自信、謙讓的良好品質(zhì),促進了社會性主動和諧地發(fā)展,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