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尊重他人是一種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是現(xiàn)代社會里最重要的人格質量,小學生正處在獨立人格的形成時期,培養(yǎng)他們尊重別人的良好習慣尤為重要,抓住時機、獎罰分明、榜樣示范,多方面,多角度培養(yǎng)并常抓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從學生思想意識上正確確立尊重他人的習慣養(yǎng)成。
關鍵詞:小學生; 尊重他人; 養(yǎng)成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6)01-056-001
尊重他人是一種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是現(xiàn)代社會里最重要的人格質量,能否尊重他人不僅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也是衡量一個公民素質高低的重要尺度,小學生正處在獨立人格的形成時期,在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小學生尊重別人的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尊重他人的習慣?本人從長期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探索一些方法與大家共勉。
一、抓住時機,適時教育
現(xiàn)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更有許多留守兒童,什么條件家里人都要答應,不然要“不得了”,他們的心里沒有別人,更談不上要尊重別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抓住時機,適時教育,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記得某天有個同事說起他的孩子在家做了一件特“大膽的事”,那天中午,有鄰居來他家找孩子的爺爺打麻將,孩子的爺爺收拾桌子時把孫子的玩具就一并扔在了一邊,結果孫子看見了,這下不得了了,一氣之下就把爺爺?shù)穆閷⒔o撒了,這時爺爺挺不好意思的,弄的大家都很不好意思了。而孩子此時還生著氣呢,根本沒在意大家此時的尷尬,自顧自的玩著。這時我的同事,也就是孩子的媽媽把孩子拉到了房間,媽媽雖然很生氣,但她還是忍住了怒氣,換用平和的語氣對孩子說:“寶貝,你平時不都是很乖的嗎?今天怎么會這樣呢?爺爺年齡大了,我們更要尊重他老人家,而且平時爺爺這么疼愛你,你這樣做他會很傷心的,你可以反過來想想,你帶了小朋友到家玩,假如我們像你這樣對待他們,你是不是覺得挺沒面子的,是不是很傷心呢?寶貝,做人,我們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那樣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啊!孩子,懂了嗎?如果你懂了就去向爺爺?shù)狼?。”孩子聽媽媽說的話,點點頭,出來抱住了爺爺,一邊撒嬌一邊說:“爺爺,我錯了,以后我不會再犯這樣的錯了,別生氣啦?!睜敔斪詈蟊粚O子逗笑了。從這件事看來,老師與家長可以聯(lián)起手來抓住機會教育孩子如何尊重他人,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讓孩子明白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別人。
二、獎罰分明,有效推動
學生在校的時間大于在家的時間,學校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要立足平時,常抓不懈,做到獎罰分明,形成良好氛圍。如學校升國旗,舉行大型的活動應該衣著整潔,特別是紅領巾要干凈,佩戴要標準,這樣既給人好印象,也是尊重別人的好習慣;經(jīng)?;樑K手,很長時間不洗澡,不剪指甲。女同學不梳好頭發(fā),男同學頭發(fā)長不剪,有損自己的形象。不管到哪個人的家里,都是對此人不尊重的表現(xiàn)??措娨曤娪埃蛘呖幢荣?,湊到對方耳邊竊竊私語,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因此學校少先隊干部在檢查時既要扣說臟話、罵人打架同學的積分,又要給講文明講禮貌用語的班級和個人加分。因為講文明就是對別人最好的尊重。有批評有表揚,但表揚要多于批評,多鼓勵同學們講文明。學會尊重別人,并且更要贏得別人的尊重。
三、榜樣示范,營造氛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更是潛移默化的。古語說:“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弊鳛楦改溉粢⒆幼鹬厮耍紫茸约阂龊帽砺?。常話說“身教甚于言教”。父母的身教是對孩子最生動、最實際的教育。我記得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那天我?guī)е?歲的兒子上街玩,在路上,迎面走來一個身材特別矮小的人,兒子一直盯著他看,從兒子的眼中可以看出,“咦,這個人怎么這么矮呀?還沒有我高呢,真好玩”??吹搅诉@樣的情景,我感覺特別不好意思,作為一個老師,天天在教育別的孩子怎么怎么,自己的孩子倒忽略了。我趕緊用話來分散兒子的注意力,之后,我問兒子:“剛才那人好看嗎?”兒子笑了。很顯然,不是好看而是好笑,我又問:“如果媽媽是那樣的人,你允許別人這樣看媽媽嗎?”結果,兒子搖頭了。我趁機說:“那剛才那個人知道別人都是用嘲笑的眼光看他的,他會不會難過呢?”兒子被我問得有點不好意思了。平時家里人在一起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說話時一定要注意禮貌用語。父母也可以利用家里來客的有利時機提醒孩子,給孩子做好表率,使孩子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理解文明、禮貌、尊重他人的含義,并通過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逐步形成禮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品德。
四、確立正確的自尊與尊重他人的意識
尊重他人看起來是一個人表面的行為表現(xiàn),實際上它與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教育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其實就是教會孩子做人的一種本領。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一員,在內(nèi)心里一定要具有自尊與尊重他人的意識。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許他人侮辱和歧視,正確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力爭取得好的社會認同。每個正常人都有自尊,如果想更好地尊重自己,就必須先尊重別人,尊重整個社會。
總之,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特別是尊重他人的習慣,我們老師要從多方面,多角度探索并常抓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尊重他人是一種習慣,也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讓孩子懂得尊重,是對孩子的精神食糧的補給。小學生正處在獨立人格的形成時期,都希望被別人尊重。教會孩子尊重別人,因為尊重了別人的同時,也會受到別人的尊重,而被別人尊重則更是一種幸福。
參考文獻:
[1][意]瑪麗亞.蒙臺梭利著,馬榮根譯,單中惠校.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姚偉.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