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最美最感性的學科,唯有用心用情才能學好。語文之美,美在音韻,美在意境,美在廣博;而對語文用情,首先要做的便是對生活用情,其次要緊的兩方面,一是閱讀,一是作文。作為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之美,學會對語文用情。
關鍵詞:語文; 情; 美; 音韻; 意境; 廣博; 生活; 閱讀; 作文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1-026-001
“感乎心者,莫先乎情”,作為最感性的學科,語文,須得用心方可悟,有情才能通。沒有情,語文便沒有了生命力;沒有情,語文學習便如同嚼蠟一般無味無果。在語文學習中,我們首先需要的正是一份“多情”,而最難得的也還是那份“多情”。
一、極美之語文,值得我們用情
情從何來?湯顯祖先生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筆者并不敢茍同。沒有一種愛是毫無緣由的,愛一個人是因其有動人之處,而對語文動情也必是因為語文本身的美。
語文美在哪里?
首先便是她的音韻。在我們不曾識得文字時,便早已接觸語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薄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币苍S我們并不明白它們的含義,更不懂得所謂詩歌的韻律,我們只是像唱歌一樣唱著它們,而那些句子卻是那樣朗朗上口,又那樣深刻地印在了我們童年的美好記憶里,想到這些音律,你怎么會不動情?
語文的第二美,在于她的意境。
意境是個有些玄妙的東西,從實實在在的文字描述中來,走到多情多思的腦海中去,這便是它生成的過程。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我們看到了他以細膩溫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的恬淡朦朧的塘上月色和寧靜詩意的月下荷塘,也體會到了字里行間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這畫面與情感相交織而形成的極美感受,便是所謂意境。這樣動人的東西,其它學科里怎么找得到?
語文第三美,是她的廣博。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也可以聽到江南水鄉(xiāng)吳儂軟語;可以了解蘇武牧羊昭君出塞,也可以領略五四激情改革風潮;我們可以唱曲詞對對子,也可以解漫畫寫文章;我們?nèi)ミ^周公的夢里,也知道姚明的老家……還有什么是語文不知道的?還有什么理由不對她動情?
語文的美當然不止于此,列舉下去只怕稿紙有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美育,也就沒有任何教育?!辈徽撛谀膫€時代哪個民族,美永遠是最能觸動人心的,而集眾美于一身的語文,毫無疑問是值得我們關注,值得我們用情的。
二、紛繁如語文,該于何處用情
我想說,語文,首先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種與生活相融的素養(yǎng),所以,對語文用情,首先要做到的,當然是對生活用情。
一草一木皆世界,一枝一葉總關情。多看看周圍的世界,多聽聽自然的聲音,帶著一顆敏感好奇的心投入地去生活,你會看得清夏日傍晚小池荷尖上紅蜻蜓透明的羽翼,你會聽得懂夜半時分塘中蛙鳴的旋律,你也體味得出夜燈下母親送來的一杯熱牛奶的醇香,這樣的你,怎會吟不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句子,怎會品不了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靜謐朦朧,又怎會寫不下感恩母愛的動情之作?
回到學科內(nèi)呢?我們很清楚,學語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向語文要分數(shù)。決定一份語文試卷分數(shù)高低的有兩個很重要的版塊:一個是閱讀,另一個便是作文。
閱讀在我們今天的高中教學尤其是高三教學中,很多時候只呈現(xiàn)著一半的生命:只有“閱”,沒有“讀”。比如一道散文閱讀題,學生拿到之后基本上都是看一遍文章,掃一眼題目,回想一遍答題技巧,最后寫上自認為滿意的答案,過程機械麻木,而分數(shù)很多時候都低于他們的預期。我曾經(jīng)在兩個年級上過同一篇散文閱讀《燈火的溫情》,第一次是高二,因為很喜歡這篇文章,所以在講析之前,我給他們讀了一遍,當時我十分動情,學生也靜極了,讀完之后,班里靜了幾秒鐘才響起掌聲,我感覺到學生確實聽到心里去了。接下來的解題過程就輕松多了,這篇散文所設的四道題有三道都需要學生的理解感悟:第二題“第一、三段都出現(xiàn)了“荒野無燈”,請分別指出它們在文中的具體含義”;第三題“作者最后說:‘我不會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歸去的燈……’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深刻含意?”第四題“作者說人在孤絕的環(huán)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尋求憐憫等方式來解脫自己。你怎樣看待這種人生態(tài)度?假設你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又會如何?請聯(lián)系全文談你的看法?!敝灰斫饬俗髡咚龅奶幘澈妥髡叩那楦校@三道題拿分是非常容易的。而同樣的題目拿到另一批高三學生那里卻全沒有當時的成效,因為考慮到高三的課堂容量,我只是按照常規(guī),讓他們?nèi)プx、想、做了一遍。我原以為高三學生的解題能力強于高二,卻沒想到,在這里,他們卻跌了一跤。丟分丟在哪兒?丟在對文本的理解!閱讀不是算數(shù),不是做實驗,它是一種體驗一種感悟,它必須用心用情去完成,觀于眼,聽于耳,誦于口,感于心,這才是閱讀,這才是深入的情感體驗,而理論從來都只能規(guī)范你,卻絕不能引發(fā)你的感悟。
所以,我必須說,要向閱讀題要分數(shù),你首先必須深情地扎進文本的海洋。
而作文呢?我們從小就知道,它最珍貴的地方就在真情實感,要在作文中用情,首先必須有情,那么你要做的當然是用心體會生活;而另一個要緊的便是真實,“你的感情只要有一點兒不真實,讀者一下子就會念得出來,所以要對自己真實,要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北睦先嗽@樣說。從中學走過的人大都對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印象深刻,即使時隔多年,再讀到那段文字,依然心有所動:“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边@段文字觸動的是什么?是幾乎每個人都曾擁有和體味過的父愛、感恩、心酸與懷念。文字并不能真的穿越時空,但情感卻可歷千年萬載,讓人心相通,如果你的文本能讓閱卷老師與你情意相通,又何愁拿不到好分數(shù)呢?
多情地去生活,生活會更有滋味;多情地去學習,學習也會成效倍增。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轉(zhuǎn)變認識,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之美,從而真心愛語文,用情學語文,相信這樣的過程一定會讓我們享受其中,并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驚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