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和著眼點是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最重要的就是要革新課堂教學觀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師生的有效互動。在互動式的教學中,強調師生雙方的交流與互動,在教學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能夠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借鑒他人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觀念。
關鍵詞:教學結構; 語文課堂; 民主教學; 集思廣益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為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其受關注程度日益提高。筆者作為基層教學管理者和語文教師,積極致力于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尋找課堂教學新的生長點。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和著眼點是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最重要的就是要革新課堂教學觀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師生的有效互動。這里所說的互動不是形式上的互動,有別于語文界比較流行的“非指示性教學”、有別于灌輸式教學和自主式教學、也有別于變味的“啟發(fā)式”教學,而是指師生合作、和諧、發(fā)展、有效的雙邊活動。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互動來激活課堂?如何為學生撐起一片自主學習的天空呢?如何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改革?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實施。
一、創(chuàng)建氛圍,形成民主教學的寬松空間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課堂要想活起來,學生必須動起來,只有動起來,學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發(fā)展”。 語文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 空間平等、民主、和諧愉悅是語文課堂的標志,。互動式教學的方法多樣,需要靈活掌握。在互動式的教學中,強調師生雙方的交流與互動,在教學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能夠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借鑒他人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觀念。讓學生明確目標,這是強調師生積極性、主動性,以其共同為達標而努力的重要步驟。 教師應該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每個學生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圍,為學生主動參和、敢于質疑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使教學民主走進課堂,為教師、學生、文本的廣泛、自由的互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空間。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要更加貼近教學;要更加貼近學生;要更加貼近課堂;要更加貼近高考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要與學生發(fā)展相結合;要與教師成長相結合;要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要與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教育活動應由師生雙方共同參和,教和學兩類活動在時間上具有共時性,并隨時產生交互功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積極能動的參和者。如在講遲子建的《燈祭》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見過的各種各樣的燈,學生們紛紛發(fā)言,各抒己見,氣氛活躍。我再拿出自己事先做好的教具,一個用玻璃瓶做的燈,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共同學習文章。學生興趣盎然,收獲頗多。還有,在學習巴金的《鳥的天堂》一文中,我一反往日的穿著,一身休閑裝,一雙旅游鞋出現(xiàn)在講臺上,學生們感到很詫異,我說:“大家喜歡旅游嗎?你都去過哪里?”學生們積極舉手,爭著回答問題。我又把自己當做導游,把學生帶入美麗的鳥的天堂,大家沉醉其中,流連忘返,下課后,還意猶未盡??梢?,創(chuàng)設氛圍,是師生互動的前提。
二、師生互動,在平等中共進
小組學習是課堂教學中暢通渠道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小組學習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應只是無條件接受教師或書本的傳授,而應是主動選擇、主動建構,并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經驗世界。教師應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識,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了解學習目標,以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或沖突中引發(fā)學生需求,從嘗試練習,看書自學入手,通過質疑問難,學習討論等環(huán)節(jié), 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互動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如一堂作文課,僅僅只有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眉飛色舞地講,孩子們聽故事那也只是聽一個人的故事,真正要大家動筆來寫,大家又不能更好的理清思路,課上,我拋磚引玉,先自己開頭,再多讓同學起來說一說,有更多同學的思考,那么孩子們就能聽到更多的故事,自再加上自己的所見所聞,然就有更多的素材了,這么一來,想好了提筆就寫,大大提高了寫作教學的效率。
三、生生互動,在集思廣益中提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一切教學活動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上的互動要做到人人參和,互動面要盡量廣,“自主學習,多向交流,”這種學習方法是指學生自己獨立學習的同時,更要和同學、教師一起討論、交流 。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互相交往、互相溝通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將被動學習變成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的學習活動。如教《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我們預先準備了烏鴉和狐貍的頭飾,還讓 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好角色,走上講臺,進行情景表演,學生的熱情高漲,人人躍躍欲試。學生自然由被動變主動,抓住狐貍和烏鴉的言行,配以神態(tài)和動作表演,繪聲繪色,把烏鴉的虛榮,狐貍的狡猾,生動形象地表演了出來。這樣,不僅激發(fā)學習喜好,培養(yǎng) 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學生當作一個主體的人來看待, 在 師生互教互學的過程中,突現(xiàn)學生的價值,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使學生想學、樂學、愛學。學生們應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應當成為自己的主人,來真正展現(xiàn)自己的人格魅力。理想的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是開放互動的,具體而言,就是指形式是開放的,思維是開放的,答案也是開放的;理想的課堂教學互動充滿著創(chuàng)造與生機,以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和情識歷煉為核心,以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為目標。理想的互動式課堂教學應是教師帶著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想和對學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學生帶著努力創(chuàng)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學天地。教師不斷提供創(chuàng)新機會,學生積極投入創(chuàng)新活動,師生互為動力,在共同營造的寬松自由、活潑愉快的氛圍中,教學相長,互相激發(fā)更多靈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1]張先梅.淺析互動教學模式下辯論教學法的運用[J].武漢商業(yè)服務學院學報.2010(01)
[2]陳家彥,黃永竹.語文互動教學四課型[J].語文教學通訊.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