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呼聲愈來愈強烈,培養(yǎng)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紀的素質人才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重點,但在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下,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素質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那么,如何高效合理地培養(yǎng)學生,使其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是每位一線老師都必須努力探討的現(xiàn)實而又嚴峻的課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素質教育;學生學習
2016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全國卷1中的漫畫作文《進步與退步》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給社會帶來極深的震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已明確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因此,教育體制的轉軌,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現(xiàn)實而又嚴峻的課題。
素質教育是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育。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來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其自身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語文,作為基礎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理應成為推進素質教育最重要最關鍵的一門學科。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很難想象,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文字功底,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各種教育而最終成才。因為一個人無論要想說話還是寫文章,無論要讀書還是要思考問題,都離不開良好的語文素質。一句話,語文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高低。語文素質包含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兩個方面,即掌握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實際運用的能力,諸如讀、寫、聽、說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只有當一個人把他掌握的語文知識加以靈活運用,進而形成其相應的語文能力,我們才能肯定地說這個人的語文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我們的素質教育才能落到實處。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們在實施語文素質教育時必須樹立“大語文”的概念,把語文學習放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去把握。下面就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聽、說”四方面能力來探討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在“讀”中落實素質教育的做法
讀,是語文能力中的一項基本功,是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方面。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口頭上雖然也強調“讀”,但實際上是以教師對字詞語法的滿堂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獨立閱讀。教師的繁瑣講析,把學生寶貴的課內閱讀時間擠占了;而堆積如山的課外作業(yè),形式繁多的復習資料,嚴厲的專制式家庭管教,又把學生難得的課外閱讀時間給擠占了。最終,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成為空談。
實施素質教育其實也強調“讀”。但這種“讀”應該是形式豐富多樣,內容廣泛的:有默讀、朗讀、背誦、朗誦、精讀、泛讀,搜集整理資料,勤做讀書筆記等。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供讀的機會和時間,并適度進行讀的方法的指導。在課外,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閱覽室、廣播電視,讓他們廣泛閱讀,勤奮閱讀。在“讀”的方面,古人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等等。大詩人杜甫的名言更是千古流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些強調閱讀功用的至理名言,不都是反復培養(yǎng)語感,扎實提高語文能力的最佳方法嗎?
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白x”在語文教學中是永遠無法被其他手段代替的。詩歌、散文、小說這類文學作品尤其需要多讀幾遍,那種支離破碎的分析講解根本無益于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不利于能力的培養(yǎng),相反,嚴重傷害了學生對作品整體藝術的感受,這是違背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典型錯誤做法。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知識的日新月異,未來的社會發(fā)展,對人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一次性接受教育的落后方式,必將被終生接受教育的科學方式所取代。到那時,具備自讀能力就愈發(fā)顯得重要。我們的語文教學應當盡快教會學生掌握“讀”。
二、在“寫”中落實素質教育的做法
1.向生活學習寫作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根據(jù)歷屆高考及中考作文反饋的信息,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經(jīng)驗不足,思維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書寫不規(guī)范。要從根本上克服這些寫作上的通病,那么,語文老師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認識生活。據(jù)材料記載,某年有一學校入學復試的作文題是一幅漫畫:一只母雞拿著一張紙片,上面寫道:“本母雞鄭重承諾:下的蛋一定沒棱沒角,有蛋黃蛋清?!泵}要求,先表述漫畫內容,再闡述其含義。
漫畫意在諷刺社會上的某些行業(yè),把本屬分內的工作和義務也當作時髦的承諾,大搞形式主義。然而這道其實不難的作文題卻難倒了不少考生。原因何在?初中生大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識,缺乏對社會現(xiàn)象的深入觀察與思考。既暴露了考生思維能力的缺陷,也折射出考生們生活經(jīng)歷的貧乏與不足。
可見,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并不單純是寫作技巧的指導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多關心社會和時事,克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錯誤傾向。有一幅漫畫諷刺某個學生干脆把“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改為“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屁事”,其實這就是對如今社會部分人只重視成績,忽視素質教育現(xiàn)象的最好寫照。一個對國事家事漠不關心的人,必定寫不出有真情實感的的文章。
要想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就要把學生帶出小課堂,走進社會的大課堂,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只有這樣,學生寫作文才不至于無話可說,或是空話大話連篇?!疤幪幜粜慕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寫作水平只有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才能錘煉出來,畢竟社會生活才是一切寫作的源泉。
2.在“聽”“說”中學習寫作
語文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讀、寫、聽、說能力必須協(xié)調發(fā)展?!奥牎蹦芘囵B(yǎng)人的多種思維能力:(1)注意力:必須聚精會神,才能把握要領。(2)理解力:不僅要聽懂,還要聽出弦外之音。(3)記憶力:要邊聽邊歸納要點,把握中心。(4)辨析力:準確判斷內容正誤是非,給予評價和反饋。(5)想象力:以上諸能力都是寫好文章所必須具備的。
“說”形式多種多樣,有交談、發(fā)言、演講、辯論等。“說”實際上就是口頭作文。加強“說”的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對促進書面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聽”“說”作為口頭交際的兩項基本能力,它與“讀”“寫”等能力密不可分。語文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時機,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通過各種途徑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3.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是語文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在如今普及電腦改卷的情況下,考試除了要求學生把內容寫好外,文面書寫也相當重要。因為“文面”是文章的外表,猶如一個人的外貌,直接影響讀者的觀賞欲望和效果,同時從文面書寫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境性情、學習態(tài)度、文化修養(yǎng)、愛美之心以及對別人的禮貌與否等。“文面”先于內容對讀者,對改卷者的視覺感官發(fā)生作用。文面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千萬不可忽視的,如果一個人寫的文章字跡潦草,書寫不整潔,不規(guī)范,錯別字連篇,標點符號亂用。即使內容再精彩,恐怕也難被人所接受。所以,文面書寫總的要求是清爽醒目、美觀大方,使讀者看起來順眼,讀起來舒暢?!拔拿妗弊罨镜囊笫俏淖謺鴮懸ふ⑶宄?、整潔、規(guī)范,標點符號要正確,不濫用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注意書寫的行款格式及文體格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上述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狠抓,務求見效。
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做人,培養(yǎng)高規(guī)格高素質的人才。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任務,也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