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中閱讀教學是較為重要的一個版塊,但是大量的閱讀容易引起學生的疲乏感,所以在這時恰當地使用懸念,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使老師的教學更加的流暢自然。
一、對幾乎無懸念的文章,要善于“無中生有”
很多文章說明性較強,本身并沒有懸念,那么針對這些沒有懸念的文章,就要求教師能夠巧妙地運用懸念教學的特點,注意抓住課文本身的關鍵詞、關鍵點,根據這些關鍵詞、關鍵點“無中生有”的設計懸念。
例如在《天安門廣場》這一課的教學中,由于本文是對于天安門的一個介紹性文章,經過通讀課文,我們不難發(fā)現天安門與國家有很多聯(lián)系,那么就應該抓住這一點。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成立的時候,毛主席是在什么地方正式宣布這個消息的嗎?(天安門。)
師:那你們知道天安門是什么樣子的嗎?(天安門很大很大;天安門里有升國旗的地方;還有紀念碑。)
師:看來你們都知道一些呢,但是天安門還有很多其他的建筑物和故事呢,那你們今天想不想要更清楚的了解一下天安門呢?(想!)
老師:那我們打開課本,學習《天安門廣場》。
在這時,老師通過學生對天安門模糊的了解,設置了懸念,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天安門的了解欲望,他們就會想“天安門究竟都發(fā)生過哪些事情?”。那么這一連串的問題就出來了,這樣學生就會自己查閱資料了解這段歷史,使得本來不具備太多懸念的課文變得波瀾不斷,隨后再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各自查閱到的知識,那么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閱讀教學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無中生有這種懸念設置法重點是抓住課文中與其他事件能夠聯(lián)系的關鍵點,這個紐帶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它關系到了整個教學懸念如何設置,沒有這個紐帶也就無法進行無中生有的懸念設置,但這些關鍵點不能生搬硬套,否則課文導入就過于生硬了。
二、對有些許懸念的文章,要善于“發(fā)現挖掘”
在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中,有些課文本身有些懸念,但懸念設置并不是很清晰,教學中很難把握好,因此就需要教師深入的挖掘文章的懸念,將課文中原本不清晰的懸念挖掘出來,通過對于課文的進一步開發(fā)設置拓展型懸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便于更好地進行相關的教學。
例如在《人類的“老師”》這一課的教學中,課文本身是科學家從魚、蜻蜓等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獲得啟發(fā)制造潛水艇、直升機等。通過對文章略讀發(fā)現文章看似有懸念,可是細想起來文章的懸念設置過于簡,因此就需要提煉課文懸念,進一步去發(fā)現和挖掘課文的深層次內涵。
師:同學們,如果讓你們從動物身上學到一樣本領,你們想學什么呢?
生A:像小鳥一樣在天上飛。
生B:像貓一樣一下子跳特別高,還能爬樹!
生C:我想跟魚一樣自由自在地在海里游泳。
……
師:看來你們真的都有自己想學習的本領呢,那么你們說的那些我們有些都已經實現了對不對。(對!)
老師:我們現在有了飛機,帶著我們在天空中飛翔,有了潛水艇,能潛到很深的海底,其實我們還跟其他動物、植物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浚ㄏ胫溃。?/p>
老師:那我們就看一下人類怎么拜大自然為師的吧!
這種懸念的設置方法要注意對于學生心理的把握,盡量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這樣才能夠很好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問題設置上可以增加一些難度,讓他們必須經過研究和探索才能夠找到答案,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地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對有明顯懸念的文章,要善于“順水推舟”
小學語文中有這樣一部分文章,課文本身就有比較清晰的懸念,文章本身可讀性很足。針對這樣的文章再進行教學時就沒有必要再去格外的設置懸念,因為文章本身就具有清晰的懸念結構,再格外的增加懸念就顯得畫蛇添足。因此針對這樣的文章,在進行教學時就應該按照文章要求,順應文章的結構推進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即能保留文章本身的懸念,又能夠讓正常的教學順利開展。
例如在《第一朵杏花》這堂課的教學中,文章以杏花為主線,通過竺可蘭提問“第一朵杏花什么時候開?”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猜想,為何竺可蘭會提這樣的問題?隨后引出了運用杏花記住清明節(jié)的時間,再最后升華到竺可蘭對于工作的認真負責。在進行這類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就應該按照文章設置的懸念引導學生進入整個文章,由于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很多學生還不會意識到這些懸念,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正確的引導。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見過杏花吧!你如果發(fā)現杏樹開花了,你會怎么跟別人說呢?
生:杏樹開花了。
師:那如果有人問你,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你知道嗎?(學生茫然)
師:那你不覺得這個人的問法很奇怪嗎?
生:是挺奇怪的,一般人都問開花了沒,但是沒聽人問第一朵花什么時候開的。
師:那你想知道第一朵桃花什么時候開,想知道他為什么這么問么?(想知道)
老師:那就讓我們認真地閱讀《第一朵杏花》來尋找答案吧。
這種順水推舟的教學方法就是根據課文結構,將課文本身的懸念展示出來,真正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此外進行此類文章的教學時還應該順應學生的閱讀心理,根據學生的認知范疇合理的引導學生進入懸念,只有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才能夠具有生命力,才能夠讓學生回味無窮,喜歡上語文課堂。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懸念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文章,巧妙地運用懸念設置,從而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變得更加具備吸引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h韜奮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