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每天都纏著媽媽給我講睡前故事,每當媽媽講完一個故事,我都會放鞭炮似的問一長串問題。比如,聽完《白雪公主》的故事后,我的眼睛從書本上轉移到媽媽的臉上,我問:“媽媽,你說,白雪公主的眼睛真的像溪水一樣清澈嗎?她的頭發(fā)真的像木炭一樣黑嗎?她的皮膚真的像雪一樣白嗎?”這時,媽媽總會一邊用手溫柔地撫摸著我的頭,一邊笑著回答我的問題:“當然了,不然她怎么叫白雪公主呢?”得到了問題的答案,我樂開了花。
再大點,上了小學,認識了一些字,我便自己“看書”。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一本書,放在腿上輕輕地翻動著。我手里還拿著一支筆,不時地圈圈點點。我圈的可不是好詞、好句,而是我不認識的字。不一會兒,那本書已經被我那密密麻麻的小圈圈給“占領”了。
我看一篇故事,可是根本讀不下去,我只好去找媽媽。媽媽一看那本書上密密麻麻的小圈,笑彎了腰,指著那本書說:“這么多字不認識,你把認識的字圈起來不是更省事嗎?”聽媽媽這么說,我害羞地低下了頭。
后來,讀五年級了,我看書更是“走火入魔”。
那一次,作業(yè)不一會兒就完成了,我閑著無聊,一轉身,便看見書架上那仿佛發(fā)著金光的《童年》。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那本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時間過得真快,感覺是只一會兒就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媽媽叫我吃飯,我心不在焉地說了一聲“哦”,心想:過幾分鐘再吃也不遲。我這樣想著,繼續(xù)看我手中的書。不知不覺,時間又過去了許久。突然,我感覺身后有一陣“火藥味”,轉身一看,媽媽已經走到了我的身邊。她一把從我手中把書抽走,又開始了她那“嘮叨神功”,直到我保證再也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她才停止。
書,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它不但教給了我知識,還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指導老師:王中營
【點評】從“小時候”“再大點”“后來”等時間詞便不難看出,小作者的敘述是以時間為順序的。小作者將自己的讀書故事娓娓道來,語言生動有趣,讓人覺得書真的有無限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