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阿基米德多面體、正多面體與正棱柱等規(guī)則的多面體組合空間鑲嵌模式一共有二十八種,以這類鑲嵌模式為前提,應用剖切法就能夠獲取新平面鑲嵌的圖形,并且獲得的圖形比較規(guī)范,厚度比較適應,可以保證建筑表皮設計的美觀。本文主要分析了規(guī)則的多面體互相組合鑲嵌的原理,探討剖切法的特點,同時分析規(guī)則多面組合鑲嵌剖切法在建筑表皮規(guī)劃設計中的應用,以期提高工程建筑質(zhì)量。
【關鍵詞】規(guī)則多面體;向前剖切法;建筑表皮設計
對于工程建筑而言,表皮結構是其至關重要的部分。近些年來,建筑表皮精細化與復雜化設計逐漸受到工程施工人員的重視,而數(shù)字化、智能化技術給建筑表皮的設計提供強有力支撐,將幾何原理作為工程建筑設計計算工具,可以提高工程建筑設計精確性,提高工程建筑穩(wěn)定性。
1、規(guī)則的多面體互相組合鑲嵌的原理
規(guī)則的凸多面體一般是指正多邊形,而且這種凸多面體各角度都相等,其包含半正多面體與正多面體。其中正多面體包含五種:正的二十面體、四面體、十二面體、六面體與八面體,五種多面體中僅有正的六面體可完成獨立鑲嵌。而半正多面體表面由兩種或是兩種以上正多面體共同組成,其各多面角與棱長都相等。通常半正多面體主要包含十三種阿基米德的多面體、多種正棱柱與多種交錯的正棱柱。在規(guī)則的凸多面體中有十三種可以通過彼此或是自身組成空間的鑲嵌,具體從圖一中可以看出,包含四種正棱柱、三種正多面體與六種阿基米德的多面體[1]。
通過以上十三種規(guī)則的凸多面體能夠組成的空間鑲嵌類型多種多樣,目前已知二十八種規(guī)則的凸多面體互相組合鑲嵌的模式,具體從圖二可以看出,而且是由Grianbaum所提出的,也是當下較為完整的模式。這二十八種鑲嵌模式主要包含圖二中的幾種類型,其中1-13種是由規(guī)則的凸多面體互相組合形成空間鑲嵌的模式;14-23是在平面鑲嵌的基礎上,通過正棱柱互相組合形成鑲嵌的模式;24-28則是通過以上模式變形形成的多面體鑲嵌模式。以上規(guī)則的凸多面體互相組合形成鑲嵌模式具有簡單組合的規(guī)律,較為容易獲得最少數(shù)量的多面體單元,而基本單元經(jīng)過平移的操作就可以獲取完整的組合體,如圖二中的模式(2)基本單元是一個正八面體與一個立方八面體,模式(20)基本單元為一個正六棱柱、三個立方體與兩個正三棱柱等。此外,組合體各基本單元間有一一對應關系,將這些點平移以后,頂點位置棱線可以完全的重合,可把這些點叫做性質(zhì)完全相等的點,這些頂點有助于相關人員掌握組合體周期性。
2、分析剖切法
把三維空間鑲嵌模式用在二維圖形的設計過程中,首先就要實施降低維度操作,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應用剖切法獲取一系列截面,并從中選取合適類型,因為以上組合自身操作比較簡單,但由于剖切的角度存在差異,截面會呈現(xiàn)出復雜性或是周期性,在建筑表皮設計上有著獨特價值。 2.1截面的模件化和復雜性
通常情況下,長周期的截面比較復雜,短周期的截面比較規(guī)則。在建筑表皮設計的運用過程,長周期截面有復雜性美學的效果,但是構件類型比較大,對于安裝制作工藝要求比較高;短周期截面構件的類型比較少,且制作比較簡單,有利于膜件的安裝與生產(chǎn),但是圖形較為平庸的常見。因此,在選擇截面時,應針對不同設計的目標,在模件化和復雜性間進行平衡[2]。
2.2控制截面的周期性
組合體中的頂點分布高度有序,從理論方面來看,短周期的截面重復性比較高,最短周期性截面是正多邊形互相組合鑲嵌模式,通過平行于某截面獲得;如果截面與多面體中任何一面都不平行,而周期性經(jīng)過性質(zhì)的全等頂點時,可以獲取長周期截面。此外,長周期的節(jié)目在特定單位中重復性比較低,或是無重復性,所以所得圖形復雜性比較高,加之,截面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在設計時需要對截面的周期性進行預判,防止出現(xiàn)不必要的過錯。
3、建筑表皮設計中關于規(guī)則多面體鑲嵌剖切法的應用
3.1形態(tài)拓展和模件選取
模件選取對工程建筑收尾表皮設計至關重要,技術方法的要求比較高,選用合適的模件不僅可以對施工步驟進行簡化,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盡可能降低工程造價與成本,而且可以創(chuàng)新設計的思路,然后拓展新形態(tài)的結構。其中,模件選取一般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從桿件著手,桿件長度一般包含八種,而節(jié)點的類型包含六種。當圖形表現(xiàn)形態(tài)為制作表皮的背后支撐框格或是原本形態(tài)時,可直接將桿件作為模件。通常模件連接有包含以下兩種方式:應用連接件,這種方式的優(yōu)點是比較平整,對于桿件適應性比較強,尤其是圓棒與扁材等,主要用在框格龍骨設計中,缺點是連接點與構件類型比較多,因此當連接件用在表層時,應該充分考慮外觀效果,不能因為連接件而受到影響;當桿件的端頭放大以后要進行鉚接或是栓接,該方式主要優(yōu)點就是無需添加新的連接件,而且形態(tài)比較簡潔,缺陷是桿件的加工比較復雜,加之,構件厚度疊加,因此相鄰構件并不在同一面上。
其次,要從節(jié)點著手。在模件結構中桿件連接點與類型比較多,如果選擇線線交點的中心模件可以簡化節(jié)點,從而方便施工人員更好的了解桿件類型以及連接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施工。換句話說,在模件選擇過程中應以蝶形的模件為主。選擇蝶形模件可以把模件種類減至三種,一種桿件與兩種蝶形結構,共同組成鏤空表皮。
最后,從單元面著手。將網(wǎng)格構成基本單元當成面片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把模件減少到一種。這種面片使用鏤空的形態(tài)表示網(wǎng)格,通常用在建筑室內(nèi)隔斷或是裝飾性的表層。在制作面片的過程中,主要使用成熟數(shù)控加工的技術,為改善原有網(wǎng)格的形態(tài),把鏤空多邊形的部分轉(zhuǎn)變成封閉nurbs的曲線,這個過程可使用參數(shù)設計的方法。而在Rhinoceros平臺Grasshopper的插件中,使用Explode的模塊來提取凸多邊形頂點,并把這些頂點作為相關控制點,并用用Nurbs的模塊來生成封閉nurbs的曲線。而在Nurbs的模塊中,封閉曲線能夠調(diào)節(jié)曲線度數(shù),有效控制曲線圓滑的程度[3]。
3.2基本應用的類型
按照表皮構造的方式差異,可把應用方法分成兩種基本的類型。首先,傳統(tǒng)濕作業(yè),這種方式主要把面作為基本的單元,并在基層直接進行拼貼,這種施工方式比較簡單,并且能夠有效保證工程施工質(zhì)量,例如:瓷磚。傳統(tǒng)濕作業(yè)一般依賴新型的面磚開發(fā),而且構造較為簡單;現(xiàn)代化干式施工方式應用比較普遍,在形態(tài)上與設計上比較靈活。
3.3加大了復雜性
在截面的圖形模式基礎上,應用適當設計方式可以加大形態(tài)表現(xiàn)力與復雜性。通過對構件材質(zhì)、面片色彩與虛實,雖然只可以增加三種構件的類型,但是可以大幅度提升表現(xiàn)力。和直接使用復雜性圖案的設計比起來,適當增加設計復雜性所用模型的類型比較少,在建造表皮設計過程中,經(jīng)常受到工程設計師青睞。加大復雜性設計方式不僅可以用在面磚類型構造中,而且可以用在框格類型構造中。特別是在框格類型的構造中,將框格作為遮陽或是裝飾表皮時,不需要封閉,可直接對白色部分進行鏤空的處理,而在光影的效果作用下,可以進一步加強建筑立面層次,給用戶帶來不同視角的感受。
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主要分析單個截面剖切的問題,也就是使用多個截面來剖切相應的組合體,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剖切組合體的均勻性,而且還可以形成特定厚度結構體,從而保證工程建筑穩(wěn)定性。此外,應用規(guī)則多面體的鑲嵌剖切法,能夠方便施工人員準確設計建筑的表皮,確保工程建筑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參考文獻:
[1]李春生,陸超,陳幸夫.基于參數(shù)化設計的文化建筑綜合體表皮設計研究*--以煙臺科技館表皮設計為例[J].南方建筑,2013,23(03):54-56.
[2]張輝,黎柱立.地域化綠色建筑探析與實踐——合肥市青少年科技館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4,24(05):275-278.
[3]王宇,王曉輝.傳統(tǒng)文化于當代建筑表皮設計中的表達--通州文化中心外立面設計解析[J].中國科技縱橫,2015,25(10):1-2.